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丨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
永远喜爱,永远会为所有人为了音乐与回忆盛装出席这件事无比动容。
我其实是非常非常遗憾内地鲜少引进演唱会电影以及NT Live这样的话剧现场录制而成的电影,大银幕的魅力在许多观众面前根本没有全篇式地展开。
2023年在香港电影院观看的《伊恩·麦克莱恩80岁个人秀巡回演出》,一直是我心中无可撼动的最佳观影体验。当伊恩爵士在荧幕里“抽查”观众莎剧知识时,不仅剧院的人们在回答,影院的观众也在雀跃地回应着;当伊恩在个人演绎结束后收获掌声时,影院也会响起同样轰动的掌声;当老头在追忆往昔的落泪时刻又忍不住耍宝逗笑观众时,我的身边一样拥有许多会心一笑着的面孔。
这不仅是少有的不用遵循电影院秩序的奇妙时刻,当电影院将银幕内外的欢呼声之间的壁垒打通时,真的是非常非常让人醉心于幸福的时刻...在电影院这个场域中进行的交流往往是无声的、私密的,而又是无比遥远的。但是这样形式转换而制成的电影赋予了电影院更多和更迷人的魅力,你与你身边的其他观众、我们与银幕内的观众彼此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场奇幻而又无比温暖的互文。
回到影片本身,非常打动我的是泰勒如何用音乐让自己的一切和所有喜爱她的人们完完全全地交融在一起。Eras Tour中泰勒将自己此前为止所有的专辑以不同时代来命名与分段式展演。对于她这样一位创作灵感源于自身经历的歌手来说,每个时期的每张专辑中的每首歌曲都是自己一笔一划落下的记忆,于是音乐成为了一个无比纯粹的迷你世界,于是当她孑然一身却伫立在巨大的体育场中央面对着整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轻易就能越过她作为Miss Americana的防线,抵达她内心深处的花园瞧见那个追逐着蝴蝶与音符的小女孩。
泰勒不同于已然化身为文化符号从而极具使命感的Beyoncé,听众对Bee的喜爱愈发倾向由身份认同出发的那些有关酷儿的热泪,Bee的身体是为了各种意义上的少数群体在舞动;而泰勒未经太多过滤的日记式的词曲恰恰和Bee形成了互文,她的词作是私人的情绪化的,同时却始终是惊人地具有普适性的——我想这大概是泰勒这样的“小女孩”如今能够攀登至流行文化山顶的重要成因: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能够从她的音乐所开辟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角落。
但很遗憾我完全找不到,也正是如此反而能跳脱出主观视角,发现其他的惊喜之物。
泰勒的《22》是记忆里我自己的欧美流行音乐开端,《RED》时代里几乎每首歌曲即便相隔许久我仍然记得歌词,但从《1989》我开始听摇滚和jpop以后基本就停止了关注。在Eras Tour中再度重逢,我相信即便是完全不了解泰勒女士的观众也能轻易捕捉到——今天的她,从每一个神态到每一寸举止都从内心深处洋溢出一种强大到足以让他人也感受到安定与自足的能量。无论是痛苦的分离还是甜蜜的爱恋,无论是懵懂年少时抱着木吉他作的乐曲还是成名后满身伤痕的自愈探索,她最终都能在舞台上对着世界的夜空,用自己的音乐从容直面这些隐痛与挣扎——正是这些无需自白的成长,使得Eras Tour意义非凡的纪录本身足以构成一部完整的音乐电影。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