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为最后一首ED与后藤独角色曲的《転がる岩、君に朝が降る》听了几十遍,结果最近才第一次听亚细亚功夫世代的原唱版本,那种一瞬间“作者原来是为了这碟醋才包的饺子!”的顿悟感真的让人感觉摇滚精神爆棚......
其实我一直认为如果一部番剧是以乐队作为核心题材,确认它是否为十足的好作品的精髓基本在于脱胎于故事的歌曲——它们有没有那种独一无二的、无可代替的回忆感。
乐队番的重心一直放在铺写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上,演变至创新性注入社恐元素的《孤独摇滚》、注入重女要素的《Mygo》都依然秉承着这一基本理念,人类是始终会为了这种连接而触发自身剧烈情感的生物。而充分具有回忆感的音乐的诞生,意味着在主角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到了观众心里已经全然超越了「眼前」而跃迁至「眼后」的世界——音画在此彻底分离,缺失的影像已经完全由听者内心的回忆自发性的补足。拥有这种体验也意味着作品所带来的一切对于接受者来说,已经不再属于那种类似“看MAD然后被虐哭”这种尚且具有主动性的行为的程度,而是(LB中小毬所说的)幸福螺旋作用起来的神秘结果——最终是「我们自己」为作品赋予了真正的生命力。放回作品的架构里,其中的音乐若能具有回忆感,必然是框架中的每一部分都在为了统一的目标所努力,才得以幸运诞生的结晶。
如同我始终觉得《孤独摇滚》所有内容的编排,都指向或是说为了正片结束前的最后一帧——那被密密麻麻标注过的十几本吉他教材的画面,以及最后那首昭示一切的《翻转岩石,晨光洒落你身》。在我的观看体验里那些关于社恐的演出一直不是我认为最具有“真实感”的部分,即使它们常被冠以如此的名号。真正为其注入超越性的写实能量的,是如同亚细亚功夫世代这首歌曲里最后吉他意犹未尽的余震一般,在滚动的卡司表下被晨光披照的、延续的日常——会是越来越长的书架,也会是越来越不孤独的摇滚。
(认为自己和世界都无比糟糕的我无比需要这个。)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