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先是有毛纸片儿,就是粗纸印制的,买来后自己剪成一张张纸片,类似今天的卡片,上面都是当年时兴的一些儿童卡通形象,什么葫芦娃、变形金刚、七龙珠。小孩子们蹲在地上玩,把各自的纸片儿平摊在地上,用手掌平拍地面,谁能用手掌的气流把对方的纸片吸得翻过来,谁就算赢,然后可以拿走对方的纸片儿。
还有就是玻璃球,这是《宰相刘罗锅》电视剧里都有的少儿游戏。画个圈,放自己的玻璃球进去,用剩下的玻璃球互相打,把越多的球撞出来或撞进在地面上挖的洞就能得到球。玩儿法很多,看选手们怎么定了。好球都是带金色、蓝色的,好像叫什么激光。那时候我小,他们大,我不记得了。
悠悠球什么的,在节目中大家都聊过了,不说了。
后来流行收集干脆面中的卡片,以前节目中也提过。我们这儿主要流行的就是小浣熊和小虎队两大品牌,其他的都是仿制的。另外,我记得“奇多”系列零食中送的卡片或磁贴质量都是非常不错的,其中的英文字母系列七龙珠的磁贴从来没集齐过,因为每次爸妈只给买一包,而且那个超市还不经常去,我真是望洋兴叹,穷人的想象力果然是有限的。
那时候还流行四驱车。印象里,作为学校(小学)很少主动带孩子们玩,四驱车居然是学校牵头,让学生们自主交钱,想交就交,不想交无所谓,然后随机给我们发四驱车,然后组织大家比赛玩。当然,我买了,但没去参加。为什么?我只能达到“买了”这一步,人家后续的人民币玩家,又在学校周边的小卖部玩改装、玩锻造,加防撞轴、加底盘、加肉加鸡蛋,我呢,为了省钱能玩,连电池都是买的充电电池,充半天玩儿一会儿,然后又要傻充傻等。没有轨道的我,在家里玩四驱车的时候也很无奈,打开开关,一放在地上“嗖”地就不见了,然后循着声音在床下、铺边找到,用条形物再把它够出来,也不知道玩个什么劲。
对了,那几年流行F4,着实流行过F4的“你死定了”粘贴。那时候差不多是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班里的“伙”记兄弟帮,看谁不顺眼,上课就给谁传贴纸,上面印着“你死定了”,然后放学堵人,打架,wow,好英雄。但他们也只能一帮一伙的,不敢单挑。耸肩。
初中时我的记忆就比较深刻了,但那时候也不算“童年”了。初一的时候,《风云》电视剧刚火起来,我们疯狂买漫画看,上海画一公司出的所谓国内唯一正版,只有黑白内容,而且印刷质量怎么说呢,动不动就糊了。但画功让我们神魂颠倒,同时随书送的4寸刀剑非常精美。作为我呢,在疯狂看的同时,也喜欢临摹。好漫画,可以助长普通人学绘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除了绘画,初中时期不得不提的“流行”,就是音乐了。初中的年纪,我班里的同学就开始互相传递beyond乐队的磁带听了。那时候磁带已经濒临淘汰了,但复读机什么的还是有。我一听就着迷了。这是黄家驹的天分和努力独有的魅力。然后我就理所当然的磨我爸给我买了一把吉他,开启了我这一生至今纠缠不清的音乐之缘。初中一直自学、练习,断断续续,摸索寻觅。高中被吸纳进乐队圈,在学习和摇滚的边缘摇摆,至今也高不成、低不就,但音乐梦始终没断。同时也感慨一句:别听他们的,什么学习是唯一的出路,我很不以为然。现如今的社会不要全面型、复合型人才了,要的是高精尖人才,哪怕你连穿衣服的扣子都系不好都无所谓,你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在专业领域扎下根。这是我近期在试图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的过程中领悟到的、真真正正的肺腑之言,请朋友们不要当做玩笑。
我的童年还流行过一类玩具。说是玩具,似乎只是一件小物件。就是极其迷你、简单的拼装小玩具,印象中似乎一块钱一小包,里面是神龙斗士、变形金刚一类当年流行的卡通角色(主要是机器人类型的),头、身体、手脚几个部件,像神龙斗士的话,头和身体都是一个整体不分开的。极其简单,但很有魔力。有的还是夜明的。拼完之后品相也相当好。
说到这里提一句,我们小时候很多当时的街边摊的玩具,现在想来应该也是小厂山寨的,宇宙骑士(我有个宇宙骑士,买完真当玩具玩了,当天就他妈折了,粘不回去了)啊、神龙斗士(我有个凤凰龙王丸,爪子折了也粘不回去了)啊、变形金刚(我有个六面兽)什么的,品相真是相当好。那时的模子技术比起今天的山寨玩具厂商,该说是技术高呢,还是更敬业呢?那种还原度如此高的国产玩具,让我印象之深,直到今天都挥之不去。
为什么说我对如今的现状失望呢?日复一日,我们的技术在发展,眼界在开括,文化在振兴,按理说应该越来越繁荣的玩具市场,今天感觉上却是一片颓废萧条。儿时努力的路边摊大叔大婶们,今天如果在世的话,应该都是公园长椅上的常客了吧?你们见到今天路边摊的玩具整体水平,会不会气得再点上一根压压惊呢?电视上那都什么破动画片啊?小摊上那都什么破玩具啊?我有心给孩子大手笔、大开源,但都忍不住赶紧挡上孩子眼睛,不是我抠,是它太次!当年买电子琴的时候,一个老师跟我爸说,给孩子买电子琴得买好的,不然的话,街边的玩具电子琴音准很差,会把孩子耳朵毁掉。这是一个道理。
我们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凭什么看到的动画片还不如我们小时候的水平?太空堡垒、天空战记、战神金刚、机动警察,都多好啊。哪怕棒球英豪、灌篮高手那种运动类的也行啊。可是,现在那些什么喜羊羊、光头强,那都什么玩意儿啊。对不起,狗不嫌家贫是吧?说回来,超级飞侠、猪猪侠什么的,说实话虽然借鉴了以前外国动画的框架,内容也不怎么样,但画面上起码也算好看。但作品本身真是差着档次,没有深度,不够宏大,没有我儿时看神龙斗士那种世界观的铺设,随着主角一层一层往创界山上爬的大格局体现不出来。我知道国人已经很努力了,也许是我要求太高了,拿今天科技发达的中国动画界,要求他们赶超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日本动画,可能有点过分,慢慢来吧,吃奶还要解开怀呢。可能会有说“孩子看个动画片,干嘛非要他们看出作品深邃宏大”的朋友,我是觉得,看完就忘,和没看一样的话,那就真成了“解闷儿”,浪费了孩子幼时学习的时间。好的动画片作品,应该是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精神的。
说了半天,动画什么的还不是最令我担忧的。我最担忧的,是玩具。国产玩具,一塌糊涂。唯一在玩具城(譬如反斗)撑起大梁的,似乎还都是清一色的外来玩具。起码我去逛的时候,我的眼睛只忍心落在万代、漫威、变形金刚等几个外国品牌上,其他的货架我都不想走过去。国产的玩具,不是抄得无耻、就是抄得应付,自主研发的品牌又都是那种既丑且陋的东西。还有路边的很多玩具商店,远看玻璃窗,琳琅满目、五颜六色挂满了玩具盒子,我和孩子兴高采烈跑过去,我抱着他满怀期待走进屋子,哇!好多啊!一定要挑几个买回家,至少也要挑一个!然后仔仔细细、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地看了一遍,我还是抱着孩子失望地离开了。真的是太次了,不是我抠,是研发者抠,是他们在做玩具的时候懒得用脑用心啊。你说我买了那种玩具之后,是给孩子玩还是不给?我就算支持国产,掏钱买了这种玩具,岂不是助长了他们的低标准、低要求?
我是幸运的一代,也是有遗憾的一代,幸运的是我的童年很多东西都很精致用心,遗憾的是家庭条件不允许我海阔天空地造。现在我的观念是尽可能让孩子不留遗憾,但东西又不行了。我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改变不了环境,也左右不了市场。有时候为了培养孩子的眼光,不降低孩子的品位,我能做的也只能是不买而已,不把丑陋、低廉的称作“玩具”的东西带回家而已。所以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体验国产的文化好产品。我是八零后生人,我无论长到几十岁,都可以有黄家驹、龙珠、风云这些东西来怀念。难道将来,我让我儿子也去怀念我这一代童年的东西?我希望他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童年记忆,有优秀的作品可以回味、品评、研究。以后的孩子们,如果像《缝纫机乐队》中程宫在北京带的三人组一样,只能选择听唱跳,没机会玩乐队,做摇滚梦,是不是很悲哀?毕竟唱跳、韩范儿,都是“偶像”的范畴,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啊。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