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会发现某位作者落笔而得的词句,其实有其来源,并非只经他自己的构思才从无到有。比如威廉吉布森在《全息玫瑰碎片》里写道:“全息信息有这样一种特性:如果你把碎片捡回来,将之照亮,那么每个碎片都可以显现出整朵玫瑰的形态。在渐渐坠入睡梦的过程中,他看到自己就是那朵玫瑰,七零八落的每一个碎片都显示了一个他永远不了解的整体:偷来的信用卡、一座烧焦的城市、一个偶遇的陌生人、高速公路上燃烧的坦克、扁扁的药包、一把在混凝土块上打磨过的弹簧刀一一像痛苦一样锐利。”
而今天在《维米尔的帽子》里读到:“佛教使用类似的意象来描述世间所有现象的相互关联,称作因陀罗网。因陀罗创造世界时,把世界造成网状,网的每个打结处系上一颗宝珠。现存或一直存在的所有东西、能够想出的所有想法、每个真实无误的数据——套用一句佛家用语,即“万法”——都是因陀罗网上的一颗宝珠。每颗宝珠不只通过那张网而与其他所有宝珠相连,而且每一颗的表面都映出网上其他所有宝珠。因陀罗网上的每样东西,都暗含网上的其他所有东西。”
谁知道吉布森在书写全息玫瑰碎片是否是想到了因陀罗网呢?这永远会是个未解之谜了。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