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杂学碎片,共同学习进步】 017 猪鬃 最近大热的国产动画片《中国奇谭》的第一集里,凶暴的熊教头用小野猪来擦拭大锅。这个桥段既搞笑,也符合事实。 猪鬃,是猪脊背部的5厘米以上长而硬的鬃毛,在发明化纤尼龙前,猪鬃是工业用和军用刷子的重要原料。 二战之前,全世界猪鬃供给量约为每年6000公吨,中国占75%以上,是行业的龙头老大,因为养猪是中国农村的重要副业,养猪区域几乎遍及全国。中国猪鬃的主要产区是四川、云南及贵州,这与所饲养的家猪品种有关。 抗战爆发后,猪鬃是中国出口的重要物资。1936年3月,德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了一亿金马克的信用借款合同,国民政府以猪鬃、生丝、钨、锑、桐油等产品作为抵付,向德国购买军火和工业设备。随后美、苏、英等国也以类似的方式用援华贷款或货物换取中国的物资。 二战时期,猪鬃被美国列为A类战略物资之一。1939年,美国要求中国把出口的猪鬃全部卖给美方,再由美国与英国、苏联等同盟国进行物资交易,国民政府同意。抗战中期,因为中国对外通路几乎全部被日军切断,美军甚至动用运输机从危险的“驼峰航线”把中国猪鬃运送出去。 猪鬃出口是中国战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1937—1945年间,中国出口猪鬃外汇收入达3000万美元,而国民政府发行的用于修建“滇缅公路”的公债也不过是1000万美元。
评论区
共 1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