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没有一口气看完整本书了,今天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读完了《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首先得感谢老白的力荐,让我没有错过这本好书,忍不住想唠叨两句。
这本书围绕着一起杀人案展开,被害人是21岁的日本女大学生猪野诗织,当街被捅死。她在被杀之前被前男友疯狂骚扰威胁了几个月,决定勇敢面对的她和父母数度拿着录音证据和污蔑传单去报警寻求保护却不了了之。最终在留下了“如果我被杀,一定是前男友干的”这样的遗言后,被前男友买凶杀人,横死在桶川闹市街头。
诸位(尤其是女性们)是不是觉得这一切那么的似曾相识,或多或少都见过听过甚至亲历过没这么严重的类似事件?说真的我读起来代入感很强,总会不自觉地把受害人代入我身边的某个朋友身上。就如作者所言,其实她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像你像她像我们身边的每个普通女孩。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挥之不去的绝望感一直笼罩在我身上。我想除了年轻人,那些有女儿的父母也会觉得代入感很强吧。
更荒唐的是,这件案子的侦破主导人,居然是本书的作者——一名调查记者。而本该主导案件侦破的警方在忙什么呢?忙着应付舆论,甚至不惜篡改文档来遮掩自己的过失。在记者拍到凶手行踪提供给警方后才不得不行动逮捕凶手。
这件事里为数不多值得庆幸的点是作者清水洁参与了全程,清水洁老师堪称日本调查记者之神,他参与调查过的不少案子都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日本社会进步,还做过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是没有预设立场的真正的记者之光。他在推动了凶手落网之后,又坚持不懈地让玩忽职守的日本警方付出了十几人被审判的代价。最终国会议员拿着他写出来的新闻专题在国会质询总警察长,进而推动国会通过了反跟踪骚扰法的立法。
说到这儿或许会有人对作者有些刻板印象,觉得这样的一个人必然强硬严肃,但其实作者本身很有幽默感,尤其是吐槽起公权力和官僚机构简直入木三分。他的文字逻辑性非常强,虽然冷静朴实,但事实的力量透过这些平实的文字喷薄而出,深深地震撼着我(当然翻译老师也功不可没,翻译得非常非常好)。
或许也会有人觉得作者智商超群是活着的福尔摩斯,其实也没有那么神奇。可以说是靠着坚韧不拔的执着和警方的愚蠢造就了此番功绩。书里提到警方总是用对待嫌犯的态度接待来协助办案的证人,很多证人正是因为无法忍受被警方一遍遍盘问祖宗十八代,最终气呼呼地跑来找他的。但可想而知,也肯定有一些证人碰了警方的钉子之后选择了沉默,白白流失了线索。如果说清水洁身上有什么不太一样的地方,那可能就是使命感。在被死者朋友提供线索和求助后,他认为自己身上背负源自绝望的寄托和期望,从而有责任揭开这一切,哪怕要付出超乎想象的艰辛。
当然,传统媒体时代,每一个牛逼的调查记者背后都有一位替他能抗住压力的总编,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提到的,总编是抱着这件事情如果出了问题,就跟他一起彻底从新闻出版界滚蛋的觉悟支持他的。这种力度的支持,我想也是清水洁能取得如此功绩的重要原因。
调查记者一直是我很敬仰的职业,在我看来调查记者其实掌握(或者说应该掌握)了独立于官方之外的关于探究真相的权利。当然也会有无良记者为了某种利益避重就轻乃至于颠倒黑白——这次事件里就有。但如果调查记者失去了探究真相的权利,一切以官方口径为准,那无疑会催生可怕得多的局面。
被害者猪野诗织是很勇敢的人,但她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个社会上那些极端病态,一旦沾染就很难摆脱的少数人,更有搪塞敷衍她的日本警方和与警方一起挖掘受害者隐私与花边新闻,试图将案子导向受害者拜金这样的固有思维模式的无良记者(警方这么干的原因是想通过给受害者泼脏水的方式,减少自身应付的责任和赔偿金)。这也是为什么本书的日本原版标题叫《被杀了三次的女孩》的原因:第一次是罪犯,第二次是怠于调查的警方,第三次是伤害她名誉的媒体。
最终她的前男友如报应般死得很凄凉,在北海道漫天的大雪里自杀了。脸上被冰雪冻住,背后被温泉石烫伤,脖子上还系着自杀失败的浴衣带子。我当然知道没有报应,紧追不舍让他插翅难逃的是孤身寻找真相的记者,而很多人围绕在记者身后,用自己的力量推着记者向前行进。
作者得知前男友自杀的消息之后非常失落,这一点我非常能理解。他拼了命地追逐着这个凶手是为了还原真相和让凶手接受审判的。凶手的死则意味着与之相关的一部分真相永远不得而知,也意味着他无法接受正义的审判了。
最终看到死者遗书时,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泪,它让我想起一本讲述卢旺达大屠杀的书籍标题《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我真诚的推荐每一个人都去读一读这本《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会从中有所收获,无论是现实的办法还是理想的憧憬。
用书里的一小段话结尾吧:但是不管法律订得多么好,运用它的毕竟还是人。不可能世上所有的跟踪狂问题就此得到解决,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对拼命倾诉的被害人多一点同理心,其实也根本不需要法律。
食品经营许可证 JY11105052461621
©2024 GAMECORES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