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皮套和中之人的个人思考》
本文的诞生源于A-SOUL近期事件所引发的对“皮套和中之人”的个人思考,文章内容与A-SOUL及其近期事件联系较小。
简单说明一下我自己的背景:本人从17年开始观看直播,以游戏和杂谈直播为主。19年开始关注到部分配音演员的账号,并且观看他们直播。21年7月开始观看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偶像(主播)。
再简单解释一些名词的含义:盒,皮套,中之人。
什么是“盒”?
“盒”其实是伴随着虚拟主播从日本传入的舶来词。简单来说,所谓“盒”指的就是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私人照片,个人账号等。
而“开盒”就是把他人的个人信息公布出来,其本质可以看做是“人肉”的同物异名。因为虚拟主播的行业特殊性,个人信息很可能对其行业生涯产生影响,一些人可能会以此要挟主播,此行为在下文中称为“盒威胁”。
什么是“皮套”?
所谓“皮套”其实指的是观众们看直播或看视频时最直接的看到的那个虚拟形象。通过对主播进行动作捕捉,在程序的演算下,将主播的动作投射到虚拟形象上,让虚拟形象随着主播的动作进行相应的运动,呈现在观众面前。目前的直播平台通常以live2D为主,除了摇头晃脑、张口闭眼外,一般只能完成少量动作,而且绝大部分是预设动作。少部分皮套采用3D建模,通过全身的动捕技术,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包括跳舞、多人互动等。
什么是“中之人”?
“中之人”一词也是来自日本的舶来词,其含义就是位于虚拟形象之中的扮演者。是虚拟主播中的主播本人,是虚拟偶像背后的表演者,是观众们真正互动的对象。
——
事实上,在关注虚拟主播之前,我从未接触过“盒”以及“开盒”这两个词汇。
在主播行业里,既往听说过的普通露脸主播受到较大盒威胁的事件极其稀少。而到了虚拟主播这里,开盒威胁似乎变成了家常便饭,各种盒信息层出不穷,几乎每个虚拟主播都深受盒威胁的困扰。
当我最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开始思考虚拟主播和普通主播的差异。
为何“盒”对于虚拟主播拥有如此大的,特殊的威慑力?
中之人信息的暴露与否对于观众来说真的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吗?
当观众们看虚拟主播的时候,他们究竟是看的皮套还是皮套下的人?
举例假设:现有两个虚拟主播,A和B,以及他们的中之人a和b。A深受观众喜爱,而B则人气一般。若此时将他们的中之人进行交换,让b去扮演A,让a去扮演B,然后继续直播。设想一下他们的人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A的人气必然会降低,B的人气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波动然后提升。
在进行简单的思考过后,我认为较之皮套,中之人对虚拟主播的形象和价值有着更大的影响力。这一结论在既往的各个转生换皮的虚拟主播身上,以及各平台都有的关于“看虚拟主播看的是皮还是人”的投票及讨论中可以得到验证。
也就是说,当人们观看虚拟主播的时候,其实主要看的是皮套下的中之人。
既然如此,虚拟主播和普通主播又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最直观的一点:虚拟主播的形象是虚拟的。
这层虚拟形象是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让虚拟主播能够选择性的将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同时过滤掉自己不好的一面。例如长相,身材,甚至一些不好的小习惯。
在穿上虚拟皮套之后,中之人可以将工作重心放在自己的语言以及和观众们的互动上。因为隔着一层皮套,观众们会自发地想象,脑补,通过自己的大脑将皮套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补完。这种美好的幻想极大地丰富了观众们的观看体验。
由此我认为:虚拟主播在以内容为主的直播领域是要优于普通主播的。
这也是现在很多既往的普通主播纷纷定制皮套的原因。他们并非转生成虚拟主播,而是给自己套上一个虚拟形象,以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
此时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虚拟主播行业要将中之人的信息看作是核心机密?
据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这一习惯最早来自虚拟主播的发源地——日本。在日本,由于担心自己人身安全受到影响,以及保持观众的虚拟感,虚拟主播的中之人会最大限度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其实就人身安全这块而言,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普通主播也好、真人偶像也好、虚拟主播也好、哪怕普普通通的你我这样的百姓都会受到其威胁。因此对于虚拟主播来说,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影响主要在于:虚拟感被破坏,观众脑内的幻想空间减少,进而影响主播的营收。
看上去很有道理,虚拟主播为了保持观众们对虚拟感的需求而保守自己的现实信息。
然而想到这里时,我的脑中浮现出了另外一个职业:配音演员。
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普通主播、虚拟主播还是偶像,究其本质都是一份职业。哪怕是再追求虚拟感的观众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虚拟形象身后有都有一个现实的人。中之人的工作就是在不抛头露面的情况下扮演一个虚拟形象和观众们进行互动,给观众们带来娱乐体验。
而另外一个不抛头露面,只靠自己声音来扮演虚拟形象的职业就是配音演员。
配音演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一个角色的形象呈现到观众面前,让观众们听到这个角色发出的声音,从而更好地感受到这个角色。虽不能与观众实时互动,但若是与以视频为主的虚拟主播相比则并无大的区别。
当配音演员在参与完成一个角色的制作后,其名字是可以大大方方地署名在作品后面的。是可以将自己的既往作品写进履历的。大部分人在听到他们的声音时关注的也是他们呈现的作品,而不是他们的个人信息。
那为何在虚拟主播这里就变得截然不同?为何不能在中之人的个人主页里面写上:“什么时间段在什么平台以什么身份进行直播”呢?
若要保持虚拟感,现在很多的虚拟主播其直播账号和个人账号都是分开的。
直播账号,或者称为虚拟账号,因工作需要可以尽量减少提及中之人信息。另一方面,其个人账号应当可以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的工作履历。
让对中之人好奇的人去个人账号了解信息,让想要保持虚拟感的人留在虚拟账号享受美好的体验。
这样做既能保证中之人的权益,让中之人对自己的作品拥有署名权,不至于在离开皮套后净身出户。
又能保证观众们的权益,让观众有渠道对自己观看的主播进行甄别,避免被劣迹中之人转生换皮后再次诈骗。
对于管理监督层来说,公开透明地展示信息能更好地对整个行业进行监管,避免光找不到的地方滋生细菌。
很多信息有了合法合规的渠道去了解,能极大地减少普通观众对于中之人个人信息的好奇和探索,降低开盒传盒的欲望和动机,从侧面保护中之人的个人信息不被恶意传播。
若真如此,各方获利,岂不美哉?
真要说的话,可能只有那些想要把中之人异化成虚拟人的资本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皮套是中之人的工具。中之人不是皮套的燃料。
食品经营许可证 JY11105052461621
©2024 GAMECORES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