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关」是一种慢性毒药
——为什么会渐渐感觉玩游戏那么累?
最近一个月在上海闭关,玩了很多游戏,同时也对「玩游戏」这件事产生了许多思考,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现在玩游戏变成了一件需要心理建设的事情, 对于那些夺目的大作比如《大镖客2》我花了上百小时去通关去游玩,没有什么负担。但对于那些实在玩不下去的游戏,我选择了「视频通关」,渐渐的我发现事情开始不对劲,慢慢我开始反思「视频通关」这件事,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正如标题所说,「视频通关」是一种慢性毒药,它在逐渐侵蚀你玩游戏的兴趣初心和动力。
下面我递进的说一下我为什么会这样评价这件事,这并不是一个二元判断。同时我对「视频通关」进行了充分狭义的定义,请耐心看完再喷。
直觉观点论断——体验的缺失
先陈列一个非常直观的点,也是比较原始的观点,玩家们其实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分歧,也就是「视频通关」不能替代玩游戏的体验。「视频通关」不代表你不能看游戏流程视频、攻略、剧情解析等等,而是你抱着「我看完这个通关视频以代表我玩通了这款游戏」的心态去看通关视频;大家其实自己心里都清楚,「视频通关」和真正自己玩通关有着天差地别的体验,但以没时间、游戏过难、体验不好等等理由去所谓进行「视频通关」时,其实你只是在看别人玩游戏而已,说严重一点,你甚至都没有「体验」这个游戏的剧情,因为你只「看」了剧情。
递进的退却与兴趣的消磨
再进一步,「视频通关」大多数都是所谓全成就、全收集、全隐藏等等,基本上把游戏内容挖掘全了,当玩家看了这类视频之后,玩家会失去很大一部分对此游戏的兴趣。这个就好像之前忘记是哪位做音乐的老师说的,初学者不要总去看大师级的演奏,当你发现行业的终点就在你的手机屏幕之中的时候,某种意义上会很大程度上消解自己对该门学科/技艺的兴趣,反过头来讲,甚至模仿学习,发现自己难以复现的时候,打击的将会是你的自信心,换言之就是你对该类游戏中的兴趣。
我的一个观察是在B站上,空洞骑士、只狼等等难度稍高的游戏「视频通关」下的高赞评论中,不乏「被游戏打自闭来看视频通关」等类似的言论,当然我们并不是指责这些玩家,而是说这种情况在大众玩家中已经相当普遍了,然而恰恰这一类游戏的核心则是磨炼技艺体验自我提升的乐趣,这类玩家以后还会想尝试类似的游戏吗?我想也许不会了。
初心的偏离——玩游戏而非其他
另外,从体验故事的角度出发,如果某些玩家真的想「视频通关」类似底特律变人或者是艾迪芬奇的记忆等走路模拟器,正如机核几位老师在讨论游戏要不要好玩的圆桌播客里提到的,如果你只是想单纯的看一个故事,游戏并不一定是必要的,游戏只是众多呈现形式中的一种,当制作者选择了使用游戏去呈现某个故事,那他必然是想让你区别于电影电视,更不要提「视频通关」了,游戏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视频通关」其实还不如去看场别的电影,或者看游戏改编的原著小说。
亚文化社群通病——词语的滥用
最后的最后,其实游戏流程视频、流程攻略古已有之,错不在视频创作者也不在玩家,而在于部分玩家对于词语的滥用——「视频通关」这四个字本身。此前在听电台时西总布曾提过一组数据,某平台的游戏已购买玩家的通关率只有30%左右,这在游戏业界看来还属于很高的数据,「通关」这两个字从这个数据来看,其实有一个很高的意味,它代表了一个游戏的终结,一个生活事件的完成,一段故事的解决,对于购买了一款游戏的玩家,当然并不甘于让它静静的吃灰,也许是出于生活的压力,也许是畏惧于游戏的难度,打开它,推进这款游戏不知从何时开始需要让玩家充足准备,鼓足勇气。也许,「视频通关」能给所有人留一个后门,一个心灵上的解脱,它唾手可得,是那么的容易。我们都看到了它的好,但一个视频又能和「通关」有多大关系呢?
答应我,如果玩不下去了,Let it go,好吗?
评论区
共 1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