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无用冷知识
在捷克布拉格老城广场的市政厅的墙上有座最初建于1410年的天文钟,是出名的旅游景点。 一到正点时分,首先表盘上方的两个窗口打开,十二个使徒雕像走马灯般经过,然后窗户关上,钟声敲响。这个天文钟的表盘和普通的十二小时表盘不同,是二十四小时的刻度,到了几点,钟就敲几下。
普通的钟是怎么做到到几点敲几下呢?在十七世纪以前,它由一个类似附图的机构实现,其中齿轮A储存了“敲几下”信息:较深的凹槽代表各个正点,它们之间的较浅齿的个数则代表了敲钟的次数。所以这样一个齿轮上有12个深槽和1+2+3+……+12=78个浅齿。
如果把这个机构推广到24小时的情况,就必须造一个有24个深槽和1+2+3+……+24=300个浅齿的齿轮。能不能减少一下齿的个数呢?
布拉格天文钟使用了这样一个数列:
1 2 3 4 3 2
把这个数列重复写上许多次(比如说20次):
1 2 3 4 3 2 1 2 3 4 3 2 1 2 3 4 3 2 1 2 3 4 3 2 1 2 3 4 3 2 ……
在数字间隙中适当加入+号和括号成为
(1) (2) (3) (4) (3+2) (1+2+3) (4+3) (2+1+2+3) (4+3+2) (1+2+3+4) (3+2+1+2+3) (4+3+2+1+2) (3+4+3+2+1) (2+3+4+3+2) (1+2+3+4+3+2) (1+2+3+4+3+2+1) (2+3+4+3+2+1+2) (3+4+3+2+1+2+3) (4+3+2+1+2+3+4) (3+2+1+2+3+4+3+2) (1+2+3+4+3+2+1+2+3) (4+3+2+1+2+3+4+3) (2+1+2+3+4+3+2+1+2+3) (4+3+2+1+2+3+4+3+2) ……
算一下每个括号之中那些数之和,你会发现上面就是一个1,2,3,……一直到24的序列(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继续下去一直到无穷地产生出整个自然数序列来)。
所以布拉格天文钟控制钟声次数的储存器由两个齿轮构成:
第一个齿轮有6个深槽,深槽之间的浅齿数形成1 2 3 4 3 2序列,即15个浅齿;
第二个齿轮有24个深槽,深槽之间的浅齿数形成1 1 1 1 2 3 2 4 3 4 5 5 5 5 6 7 7 7 7 8 9 8 10 9序列(也即上面每对括号中数字的个数),共120个浅齿。
于是当某点整来临时,第二个齿轮控制了第一个齿轮要转过几个深槽,而第一个齿轮则用来敲响这几个深槽之间的浅齿数之和次数的钟声。
象1 2 3 4 3 2这样能生成自然数序列的序列被称作“布拉格钟”,2016年康威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来找到所有的布拉格钟。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