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许多人对《再见绘梨》的评价,提一个观点:
首先我有一个观点,漫画是:电影分镜、插画(或平面构成)的复合体。而日式漫画更看重漫画的“电影分镜”部分,而美式漫画更看重漫画的“插画”部分。或者换句话说:日式漫画更看重对“时间”的把握,而美式更看重“平面美感”的把握。
那么就需要提到一个漫画创作最基本的概念,即是:
漫画虽为平面作品,却某种程度上能够把握读者阅读时间。
而时间会影响情绪,日式漫画分镜尤为看重“时间”。已藤本的《再见绘梨》为例的话,显然他想营造一种“长镜头”的感觉。
如何控制读者的阅读时间,这种事情不是绝对的,有许多巧妙的办法,最为基本的就是:分镜框数量、分镜框大小、分镜排布。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美国漫画也有很多电影式的分镜。”当然这种风格、习惯都是相对的,不过我们可以看看例子,例如(图1,经典《守望者》),我们会发现,美式漫画作者到现在为止都大量使用日式漫画作者视为“大忌”的“表格式分镜”,在一组动作中,他们不必在意哪个动作重要哪个不重要,这只是单纯点叙事,或者有时他们用这种“规矩的排布”依旧想表现“平面美感”(图2,我喜爱的《月光骑士V7》)。当然美式漫画里面也有“时间感”的分镜(图3,《守望者》最开始经典“拉镜”),但是大多数还是以为了展现角色形象的“插画式”为主(图4,《蝙蝠侠V3》)。
那么日式漫画又如何呢?以一页普通分镜为例(图5,我喜爱的《少女新娘物语》),很明显能看出作者“我想你看这里时间久一点,而那里短一点”的意愿。而这一点是在如今的日式漫画创作中,最为基础,基础中的基础的东西。个人认为为什么日本漫画视“表格式分镜”为“大忌”,也是为了缩小“平面构成感”,增加“时间感”。
而在藤本树《再见绘梨》里,这种意愿强烈到溢出屏幕。所以藤本在此漫画里展现的不同点不是“电影式分镜”,而是“强烈的掌控时间”。而根据我上面说的,这也不是新鲜的,而是日本漫画一以贯之的传统。
我并不是批驳这个,《再见绘梨》的分镜确实牛啤,但是适用需要综合看待:1.分镜里演出、台词都非常厉害。画技足够了得,文本功底足够有趣,有很大的支撑。2.“电影式分镜”符合短篇的剧情架构和所想表达的东西,即纪录片电影和第一人称视角现实的交融。所以就算藤本自己的其他漫画,也还是用“正常”的分镜。
总结来说:1.漫画本身就是电影分镜和插画的结合,其根基就有影视分镜的要素。2.无论美国还是日本,之前都有大量人用“电影式分镜”,但是两边出发点和着重不同。3.藤本此片分镜最重要的是“对时间的把握”,而这是日式漫画的传统。
(另外,小感悟:人们大多只会记住最优秀的案例,例如我们只会记住瓦特的蒸汽机、蔡伦造纸,尽管他们不是最初的发明者,但是还是不能忽视发展脉络。当然这个比喻也不是很贴切,一方面有历史新旧的问题,另一方面蒸汽机和造纸都有泛用性,藤本此篇的分镜可不一定。)
食品经营许可证 JY11105052461621
©2024 GAMECORES
评论区
共 1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