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西北有高楼》里看到一座汉代绿釉陶楼,一眼被震撼,绝对是全书最精巧的一座,84年出土于衡水市阜城县桑庄汉墓。当时网络上的信息很少,只知道陶楼被保存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不对外展出。虽然 90 年考古报告上有两张很清晰的线描,但找不到太多可供参照的高清图片。
几个月后在小红书上刷到一条逛博物馆的帖子,帖主竟然贴了这座陶楼的细节照片。才知道衡水博物馆有件1:1的复制陶楼,是扫描后 3d 打印的。
所以趁着在北京,这周二专程去了趟衡水。衡水到北京比我想象的远,来回都在睡就还好。
中午到站,在附近吃了枣强大饼熏肉+老豆腐,饼是半发面,肉是剁碎了的猪肘子,咸香口,和山西版肉夹馍里的肉很像,差点蔬菜清口,只能就蒜吃了。15 块是份量最大的一款,我算是能吃碳水的,但吃完很顶。
老豆腐是极其少见的骑墙派,不甜不咸,啥也没加,但只有韭菜花、韭菜碎、辣椒油和醋可加(还是悄悄站队了。老豆腐的豆香味很浓,喜不喜欢见仁见智。
打车到衡水博物馆,周二人很少,几乎包场,狂拍照还不会挡到别人,太爽了。
陶楼复制品非常地震撼,还原精度极高。受限于文物所处的不同环境,3D 打印复刻文物往往存在一个问题:扫描出的文物有很多破面,自动修复不自然,手修又极耗人工,绝大部分就直接打印了。黑猴展也有这个问题,有些被表面糊泥遮过去了,有些则直接露着。
比起黑猴的壁塑和建筑,陶楼的扫描难度低很多,陶楼虽然大(216cm),但部件可拆卸可搬运,能在最佳光线和距离下扫描。也不存在难扫描的薄面,打印难度又不高,3D 打印友好型文物��。所以成品细节保有量很高,就是颜色偏白,缺乏绿釉质感。
绕着陶楼拍了半个小时,非常爽,不过也有缺憾:陶楼被其它文物柜围了一圈,很多角度都看不了,且只能在两米外观看。按考古报告,陶楼一层应该有几个姿势各异的人俑和两条上楼的楼梯,现场完全看不了��。
出博物馆后去了衡水中学,我高中是典型的“衡水模式”,学校会定期组织年轻教师去衡中参观学习的那种。所以衡中在我心里中就是《斩服少女》里的本能字学园,衡水市就是本能市,整个城市都为衡中服务,我们这些学校是被制霸的其它学校。
到了发现完全不是这样,人就一正常学校,周围也正常住人,不过学校里摆战车和坦克还是挺牛的,养羊养骆驼也没听说过。
打的去车站,路上看到一伙衡中学生跑出来踢球。想起我当初也喜欢抢跑吃饭,去羽毛球馆抢位子,拿教室电脑看小说刷微博,那时候挺好的也,干啥都开心。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