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F1:狂飙飞车》真的算是一部佳作吗?简述《F1:狂飙飞车》剧本问题
刚刚看了 IMAX 的《F1:狂飙飞车》,这部片子之后肯定会写详评,所以先说点简单的感受。
本片前 40 分钟的观影体验可谓令人惊艳——当代美国电影工业的顶尖水准,在 IMAX 画幅和杜比音效的加持下,制造出极具冲击力的视听场面。文戏部分的处理也相当扎实,节奏、情绪铺陈都在线,起码能让人稳稳地入戏,很难挑出毛病。但遗憾的是,这种高水准并未贯穿始终。尤其是人物塑造和车队运作逻辑一展开,很多内容让我频繁出戏。角色设计高度模板化,人物塑造流于表面,缺乏真实感与立体性。一些角色的行为动机和逻辑让我感受到一种“剧本逻辑层面的恐怖谷”——看似有血有肉,实则空洞模糊,令人产生心理距离。(“性格拼贴”我并不认为是复杂性的一种体现)
具体来说,和中国电影常围绕“苦难”这一主题不同,西方尤其是基督教文明下的影视创作通常围绕“成长”来构建人物线——即角色越来越接近某种理想状态(可以理解为越来越接近上帝)。从这点上看,桑尼这个角色尤其被“神化”得过于彻底。我们在这部片中也看到了乔舒亚逐渐接近桑尼、理解桑尼,但问题是:桑尼本身呢?他的性格设置与现实中真实处境之间所有可能产生冲突的地方,都被巧妙地规避了。他的决策几乎不产生任何负面后果,没有摩擦,没有代价,仿佛团队所有问题都能通过“更相信桑尼”来解决。所有人都在变得更理解他,所有人都不会受伤,观众也不会有真正的情绪波动,剧情也因此自然滑向一个不痛不痒的完美收束。
更要命的是,他所在车队的所有成员,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几乎没有独立主见,只有在“受到桑尼启发”之后才得以有所突破。
影片试图构建的“乔舒亚逐渐理解桑尼”的主线,虽然有其戏剧张力,但其性格与价值观的转变过程并不自然,缺乏足够的铺垫和冲突。而剧中其他车队几乎完全是背景板的存在,他们没有对策、没有主见,只是服务于主角光环的参照物。
当然,如果从 F1 赛车迷的视角来看,本片显然是一次用心的献礼,据朋友说,影片复刻了许多近年来真实 F1 赛事中的名场面,这对圈内观众无疑是极大的惊喜和感动。但对我而言,这样的“还原”并不足以弥补创作深度上的贫乏,我更关心的是叙事与人物是否有突破,是否能讲出点略微深刻的东西。而在这方面,这部作品并没有带给我期待中的满足。但本作的视听体验绝对是一线水准,故大体在我心中仍是介于平作和佳作之间的存在。
(简评)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