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狂飙飞车观后感
这部电影很纯粹、很简单、很让人开心和放松。画面很棒,临场感很强,看了银屏漫游指南才知道不少画面都是真实现场。P房、赛车、赛场、赛车飞驰的画面、甚至是充满热情的观众,都是来自真实的F1比赛现场。电影能有这么多资源,很让人意外,电影是在比赛的间隙借用F1赛道拍摄的。
剧情上没有悬疑,是一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设计,但是中间的几个有趣和意外的小转折又给人新鲜感,没有老套和俗气的感觉。下面涉及剧透,小伙伴要注意哦:
男主角的设定让我很舒心,与男二号形成强烈对比,但是却又不是水火不容的冲突,而是一个事情的一体两面,他们是可以共存的,甚至可以是一个同一个人,但是不同的阶段。
男主角曾经受过伤,从最有天赋和关注度冉冉新星变成病房里垂死的病人。这次的伤很重,直接让男主角告别了F1赛车,甚至是让他的人生跌至谷底。机缘巧合之下,昔日的好友打算拉男主加入自己的车队,拯救自己0积分的垫底车队。我以为男主会有一种复仇的心态、夺回属于自己一切的心态、向世界证明自己依旧优秀的心态来面对这次的挑战。但其实他没有,他有的仅仅是热爱驾驶的心,男主角很纯粹,这也让这部电影很纯粹。虽然电影里有些台词提到了复仇,但我觉得,那只是嘴上的口号,内心里的男主是一个已经看透一切,无欲无求的车手。他热爱驾驶,享受驾驶本身。
对比之下,男二号一开始曾承认,自己开赛车有一部分原因是名望、金钱、奢侈品等。男二号很优秀,被誉为天才车手,只可惜车队太糟糕。当车队快完蛋的时候,男二号的经纪人很努力的帮助男二寻找下家,增加社交媒体的曝光率、参加品牌的广告、接受媒体采访。但男二号本身也热爱驾驶,也很纯粹,只是这份纯粹似乎被外界的种种掩盖住了。
两人都不是坏人,没出现为了自己的利益坑害对方的行为,对彼此的看不惯也只是风格上的不同以及不理解。
赛场上他们虽然有冲突导致两辆车碰撞而双双退赛,但他们的冲突却又是建立在男二对男主的退让之上。男二没有横冲直撞的挑起争斗,并且在男一提出奇怪策略的情况下一直配合男一,虽然不理解,但作为团队运动,男二深刻的理解了配合的含义。比方在车胎已经严重损耗的情况下,男二依旧听从指示,没有换胎。最后的冲突爆发是在前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与不理解之后。
由此我想引出这部剧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技术总监。她作为男一和男二之间的调和剂,很好的让让二人的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同时由于男一本质就不是为了和男二争夺,所以二者的矛盾并不致命。电影中有个有趣的片段,是男一在牌桌上对男二的谦让,也是后续赛场上关键时刻主动吸引对手,给男二这个新星让出宝贵的超车机会的伏笔。当然,原本低调的男主想藏住这次的谦让,只可惜美人当前,为了赢得美人,不得已还是展露了一下实力♡。
性别议题在这部电影中也被讨论了一下,虽然不深刻,但是我觉得度拿捏的很好。我觉得她被塑造的最好的一个点在于她的独立。在加入赛车队之前,她就是个为了快 0.1 秒而不断优化产品的人。当周围的人都不认可她的追求时,她可以继续做自己,把丈夫变成前夫,去追寻自己认可的东西。她不是简单的为了打破刻板印象而奋斗,而是一个优秀的人本来就会发光。
赛车是一个团队游戏,她设计的空气动力组件成功的帮助车手在赛场上获得优势,但我也相信车手的无间配合和高超驾驶技巧也是夺得冠军的关键。电影里,她并没有被塑造成牺牲自我来成就男主的角色。她没有牺牲自己,她不是陪衬,她反而是成就了自己。她和男主一样是平等的,是在追寻自己的梦的路上遇到合适的彼此,又因为彼此追寻的东西不同而分别。但他们相信,彼此都认可的目标会让他们在下一个赛场上重逢。
男主的人物成长曲线也是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趣的一点,他没有因为故事而成长,也没有因为夺得F1冠军而进入一个幸福的高潮,他一直都是平直的直线。都说故事会让人变化,故事开始的人和故事结束的人一定是不一样的,但我觉得男主没变化。他依旧热爱驾驶,依旧只热爱驾驶。这个设定让我觉得很巧妙,给了我一种前后呼应的安心感,因为在电影的开头,男主赢下一场比赛,也没有选择留在车队,没有收下昂贵的冠军定制手表,而是选择继续下一场征程。老友的出现让他参加F1赛车,看似是插曲,但对他来说,也只是普通的下一场比赛罢了。刚进车队,面对记者的采访和刁难,他没有逃避、没有愤怒、只是简单的承认以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并且也不否认自己也曾后悔过,他就是已经完成蜕变的究极体。电影的最后,男主踏上新的征程,开始尝试沙地赛车,他热爱驾驶,一直在寻找下一场比赛的路上,具体是哪一场?都一样。
我最后还想简单说一些侧面描写,不自觉间展现了男二对男一的理解以及整个小队之间的变化。从一开始是男主自己在赛道上跑步,到后来有2个人,再到后来整个小队都一起跑。甚至当男主因故离开小队的时候,男二能主动变成小队的精神领袖,带领小队一起跑步,这些短短的片段直白的展现了小队的凝聚力。与一开始男二反过来责备女技术总监无法通过传感器来定位问题,小队内部不和谐的气氛形成强烈对比。
这种类似的小细节还有很多,例如男二一开始是采用非常现代与科学的训练手段,在自己身上贴满了传感器,通过仪器来分析一切。但男一则是更古朴的方式,直接就在赛道里跑,训练反应就通过网球。男二则后来也开始理解男一,开始采用男一的方式进行训练。
除了人物关系,我认为电影里还暗暗的提到了“人的感觉”这个主题。电影里,在开头男二责备女技术总监应该通过车上的一万个传感器来分析,而不是问男二的感觉。只可惜就是因为传感器看着一切正常,才分析不出问题。而这一点是通过男一后来的感觉和经验弥补的。仅仅通过一圈,男一就察觉到了问题,甚至还提出了解决方案。上文提到的训练方式其实也是一个例子。结合银屏漫游指南的节目里的分析,导演正在通过更加先进的技术,来给电影带来更强的临场感,这也是强调了感觉的重要性。
结合戏里戏外一起分析,我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解释为何我觉得这部电影看着如此“人影合一”。那就是对“感觉”的追求贯穿整个电影内外。F1赛车本质上就是充满“感觉”的运动。观众享受的是赛车飞驰的身影与呼啸的引擎声,而不是简单的刷圈记录以及排名。那些数字能让人血脉膨胀,也是建立在懂车的基础上,也就是人们已经建立了感觉。完全不懂这些感受的人,仅仅依靠数字,是没办法引起情感的共鸣的。我不懂F1赛车,但我依旧对电影里的内容感到紧张刺激。我曾看过F1赛事的画面,坦白说,不如电影里紧张和精彩。感谢电影制作团队,能用这么精细的制作让我体验到了F1赛车的魅力和刺激。
感谢你看到最后,其实电影里还有一些内容我觉得很棒,但不知道怎么说,就没有一一列举。同时我希望让一些还没看电影就不小心看了我的文章而被剧透了的读者有一些观影惊喜,我保留了一个我认为的男二的小高光没说。当初看电影的时候这一段给了我一点惊喜,没想到会这样转折,但后来又觉得很自然的剧情。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一起讨论,哈哈,没看过电影的朋友们真的很推荐各位去看看。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