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记录一下我最近了解到梁博新专辑的争议后对此事的想法:
首先我并不是第一时间了解到此事的,这几年我日常听音乐的时间已经远不及听播客了(图1),而且碰巧我常听的《大内密谈》邀请了我同样非常喜欢的嘉宾重轻做了一期《揣测梁博新专困境》的节目(图2)。听完这期,一方面我了解的此事大致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让我对梁博这个歌手产生了兴趣,节目里放的几首梁博的老歌我听了都很喜欢,甚至饱受批评的新专辑的歌我都觉得很带感。我其实是不太了解梁博的,我头脑中对他的唯一印象还是他出道时那个综艺,甚至那个综艺里梁博都不是我印象最深的歌手。所以我很意外,感觉自己发掘到了又一个自己喜欢的歌手。当重轻提到他认为梁博是一个重律动的歌手,这一点在当今华语乐坛很可贵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梁博击中我的点就在于他音乐里受黑人音乐影响的部分。这太对我听歌DNA了,在我个人的音乐分类法里,相比白人音乐(乡村,摇滚,古典…)、华语音乐、拉丁音乐,黑人音乐毫无疑问是我最喜欢的音乐类型(R&B,爵士,funk,soul,blues,说唱…)。当我又听到重轻说梁博会在微博上发他弹Stevie Wonder的曲子的时候,我心说,这也太对了。我上高中的时候,StevieWonder有一张精选集我听了无数遍(图3),甚至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那是一个外企单位,在我入职那天填表时让我写自己的英文名,我临时思考了片刻,随手就写了Stevie,这个名字后来成为了我公司邮箱名、内部IM名,跟了我好几年直到离职那家单位。
于是在那之后,我经常开车时候听梁博,尤其喜欢他《迷藏》那张。至于他专辑引发争议的部分,我前两天才忽然想起来。我先去微博搜了一下,没搜着啥,又去B站,于是我连着看了乐评人梁源和丁太升的两个批评视频(图4)。说实话我感觉和大内那期播客有很多不谋而合的观点,但是这俩人说话确实都比较难听…梁源和重轻都对梁博进行了自己的剖析,而丁太升基本还是以喷为主…
但让我大开眼界的还是梁博粉丝对自己偶像的袒护、对乐评人的攻击、对人家指出来的明显问题的视而不见…我平时对所谓粉丝那些事没有兴趣去了解,也和我没什么交集。这次我真是见识了,怎么着,你们家偶像不让人批评吗?只能听得进去夸?这对吗?那些抽象言论包括但不限于说什么艺术是主观的没有好坏之分、制作上的问题是梁博有意为之的艺术表达、乐评人只会指点江山你出一个作品我听听…诸如此类…
第一,当很多人同时觉得这个作品有些问题,这本身不能说明什么吗?会不会它就是有缺陷?
第二,乐评人作为客观的第三方,这个立场就是有意义的。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没有可能那些问题并不是梁博“全知道但故意这么做的”,有没有可能他自己就是没意识到,钻牛角尖了,这时候乐评人点出来,不好吗?文艺批评古往今来一直存在,就说明艺术家确实需要其他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批评,尤其是那些有丰富的知识和鉴赏能力的专业的批评家。
第三,梁源也好,重轻也好,对梁博人格和创作意图的分析和揣测,可能不对,但绝不是瞎猜。而是基于可见的音乐、纪录片,得出的合理推断。这是文艺批评很重要的一块价值体现。就好比一个心理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说的这些话或许很直白、不好听, 但是除了乐评人,这些话还有谁能说呢?粉丝吗?粉丝总是在支持维护,他们不会说。制作人吗?梁博现在做音乐从头到尾都是自己整,制作人就是他自己。甚至公司都是他的,他是老板,你觉得公司里有谁能跟他说这些?
第四,那些粉丝是不是觉得,批评梁博是在害他?还说我们梁博不在意外界的赞扬和批评,专心自己的创作。不在意赞扬,我觉得没啥问题,但是如果外界的批评也无视,这不是什么好事吧?…如果乐评人没说到点上,不听就得了。万一说的对呢?万一听了有启发,这不好吗?修正了自己创作思路,为粉丝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