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恐怖小说报告
微博喜提 15 天禁言。有正经内容就都改发机核了。
《Never Flinch》,今年份的信仰税。
打分,5 分满,差不多能得个 4.2?进一步划分的话叙事占3分、故事占1.2。
老金爷(Stephen King,叫老金爷是相对于他儿子,还有两个少金爷)是个很特殊的作家。一般来说我评价一本小说都把故事(story)和叙事(storytelling)分开来看。
“故事”,就是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编得越新奇、刺激,小说就越好看。
但故事并不是小说的一切,顶多能算五成吧。另外五成就是叙事——同样的故事,讲的方法不一样,效果就差很多。比如大仲马吧。《基督山伯爵》他来讲是一个样。你换成典型东北叙事流,平铺直叙,大致结构就是“从前有个谁谁谁,后来吧他就这这这,然后吧这这这,完了吧这这这,再后来吧这这这”,就不好看了。不少人稀里糊涂的把这些都归到“文笔”的大筐里。那么论不妥。
老金爷这人其实并不怎么会编故事。他大部分小说你提取一下剧情内核其实都很没特色,甚至俗套。特别是涉及到大场面的部分,他压根就不会编。比如《必需品专卖店》(Needful Things)、《黑暗塔》(The Dark Tower VII)、《失眠》(Insomnia),甚至著名的《小丑回魂》(IT),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到最后对决的时候,他就编不动了,直接一个机械降神就算交差。
他真正牛逼到震古烁今的本事是叙事。当叙事的技巧高到一定程度,具体讲的是什么故事就不怎么重要了。老金爷的超杀,我称之为“360度非线性全景式微观叙事”。怎么讲,就是说同样一个故事,让你来说,大概率是跟随一两个主角的视角往下走,顶多偶尔倒叙插叙玩个花活。
老金爷就能把这个故事说成【全员主角】。一件事不光是起因经过结果那么简单。论因,可能有 3 个主要原因和 18 个随机原因,在各种偶然必然因缘际会之下共同促成了最后的结果。老金爷能把这全部 21 个原因全都给你摊开掰扯明白了。一条条因缘搭上去,最后拧成一股绳。做个类比,斯诺克开球,第一杆就把黑球合法捅进去了。一般转播视角就是俯视图,喀拉一声,啪啪啪几响,黑球落袋,全场鼓掌,牛逼!奇迹!就完了。
在老金爷的视角下你先看见击球的人怎么紧张怎么出汗,下杆的时候手怎么轻轻一抖,看样好像要糟。然后 15 颗红球谁往哪个方向走、谁撞谁、怎么传导连续,一条条路线全都清清楚楚,加在一起怎么看都是扑街的样子。突然!一个球装上案子上毡垫稍微磨得有点光的部分,多滑了一丢丢。这一条线改变,后面全局都跟着变了,每次对撞都把变化放大一点,最后到这个黑球,眼瞅着慢了下来,速度不够了,不够了,不够了!不,其实是刚刚足够,在彻底停止之前的 0.1 秒刚好落袋。全场鼓掌,而且还给若干个特别激动的观众特写镜头。
这就是他独一无二的本事。目前我还没见过哪个作家能在这个尺度上赶上他哪怕一半。像《穹顶之下》(Under the Dome),整个剧情论时间一共就 8 天的事,他写出来洋洋洒洒一千好几百页,满打满算半页废话都没有。
《Never Flinch》就是老金爷拿手好戏的【又一次】体现。你看,说了这半天,故事讲的啥我一个字也没提是吧?故意的。因为故事本身抽出来单看实在没啥大亮点,稍微说两句就透底了。同样是犯罪题材(无超自然成分),迈克尔康奈利、哈兰柯本什么的编故事的水平都比他强。加上叙事技巧,整个局面立马就反过来。
本书在老金爷的所有作品阵列中,个人推荐度大概能列入前 20% 吧。在固有的牛逼叙事基础上,他还开始玩叙诡了,而且玩得很成功。
关于剧情简介,自己上网随便搜一下看合不合口吧。就算看见开头就猜到结尾,剧透的责任也不在我。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