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机核发表的第一篇推荐文章是关于《漫漫长夜》这款游戏。我玩这款游戏已有多年,虽然最近两年没有再玩,但在2021年之前,几乎每年都会玩一次。总体而言,包括以前玩盗版的时间在内,我的游戏时长可能达到了四五百个小时。尽管确切的数字已经记不清了,但我是见证这款游戏逐渐发展起来的玩家之一。今天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观点与本期博客中的嘉宾所提到的想法非常一致,这让我感到十分惊喜。
首先,我想谈谈游戏的“消暑特性”。最初选择在夏天玩这款游戏,是因为我身处广东地区,而这里的夏天非常炎热。小时候家里没有空调,只能通过扇扇子来降温。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入睡的唯一办法就是从心理上忽略炎热的存在。如果稍有烦躁,就会觉得越来越热,进而难以入眠;但如果能够平复内心,借助小风扇或扇子带来的微弱凉风,人的思绪会变得平稳,身体温度也会随之下降,最终忘记炎热,进入梦乡。这款游戏提供了一种类似的作用——虽然背景设定在冰天雪地中,但更重要的是它营造了一种极强的沉浸感。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会高度专注于其中,几乎忘却屏幕外的一切。这种沉浸感源于游戏中巨大的生存压力。玩家需要时刻投入思考:每一步该如何行动、当前是否在浪费时间、下一步应该前往何处等决策都需要仔细追溯,可能是由于权衡。例如,当夜幕即将降临时,你可能会考虑利用室内的剩余时间撕下窗帘布作为燃料,这样既能避免消耗火把,又能充分利用日光完成其他任务,比如阅读书籍。而在睡前撕窗帘布的过程中,无论是摸黑操作还是其他细节,每一个行为都在为你的总生存时长做出贡献。因此,你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从而忽略了外界的炎热,这是其“消暑特性”的体现。
其次,我想提到重轻所说的“大肠套小肠,人生无常”这一观点。个人认为,《漫漫长夜》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尽管游戏中的死亡方式看似有限,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如意外坠亡),大多数情况下归结于寒冷、饥饿、口渴或疾病导致的状态值归零。然而,这些死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玩家之前的诸多决策密切相关。以坠亡为例,如果在游戏中摔死了,你不会简单地将其视为偶然事故,而是会反思为何要走上那座独木桥,以及当初为何选择前往那个地方。进一步地图上的资源已被耗尽,或者因为另一边距离太远,又或者仅仅是出于好奇。这种反思贯穿整个游戏体验,每一天、每一刻的决定都可能影响后续的发展。这并不是像某些RPG游戏那样,可以通过提升技能点或熟悉机制来规避失败,而是每一次错误都能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每次重生后,玩家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思考如何改进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这种通过死亡学习的过程,也正是许多roguelike游戏的核心魅力所在。
此外,《漫漫长夜》不同于传统的线性推进型游戏,它更像是以据点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循环式探索。在这款游戏中,每一天或几天的活动都可以被看作是一次独立的探险。当你找到一个安全屋并成功休息后,便标志着前一段冒险结束。此时,你可以回到家中进行恢复、进食、取暖等活动,确保自身安全。随后,你需要规划下一次探险的目标,比如去哪里寻找资源、打猎或者执行其他任务。这种模式赋予了游戏一种回归人类本能的感觉:白天工作,晚上回家休整。而且,它的周期并不局限于一天,有时可能需要数天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正因如此,玩家会对每次冒险的表现进行深刻的反思:今天的计划是否顺利实施?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未达成,原因是什么?这种反思并不局限于死亡后的总结,而是贯穿于每一天的日常活动中。例如,如果你在探险中受伤,返回基地后必须服用止痛药、饮用药茶,并额外休息一段时间。第二天再次出发时,你可能会尽量避开陡峭地形,即便仍需冒险,也会努力缩短危险区域的停留时间。甚至有些错误可能导致直接死亡,比如不慎摔倒失血过多,回家后却发现药物不足,或者因迷路而未能及时赶回安全屋。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玩家在每一次循环结束后都会认真思考当天的得失与教训。因此,尽管游戏中的死亡代价很高,但学习并不仅限于死亡本身,而是通过每日的反思和调整逐步积累经验。
最后,我想谈谈这款游戏对我的哲学启发。我和一位朋友曾讨论过这类游戏对人生的影响。对我来说,《漫漫长夜》教会了我一种工作方式:多思考、多反思,然后制定计划,进行探索,最终再做一次全面的复盘。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许多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例如突然遭遇熊袭击或狼扑咬。这些意外让我们明白,生活本身就是充满无常的。有时候,我们甚至不会对某些挫折感到愤怒,因为我们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生活中难免会有飞来横祸,人也难免会犯错。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某个错误并因此生气,甚至摔键盘发泄,那说明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正如《三体》中所说,人类的顺遂只是偶然,而灾难和不幸则是必然。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为这种必然做好准备?《漫漫长夜》用一种极其直白的方式告诉我们答案。游戏中的资源数量明确可见,每一块木板、每根火柴、每件工具的数量都是有限的,这些短木板决定了最长的生存时间。游戏还刻意避免引入刷新机制,因为一旦资源可以无限获取,就会失去生存压力。这种设计让游戏显得格外真实,与现实生活极为相似。有些人或许认为无需在游戏中再次经历这些,但也有人喜欢在游戏中感受这种贴近现实的体验。他们希望通过游戏找回某种意义感,而这正是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下所缺失的部分。在工业化生产中,人们往往无法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全貌,比如拧螺丝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螺丝最终变成了什么产品。这种割裂感让人们丧失了工作的意义感,而游戏则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体验。即便是在如此残酷无情的环境中,玩家依然能从捡到柴火、猎杀动物并将食物储存在门口冰箱般的自然环境中获得满足感。这种直观的收获与反馈让人感到充实,因为它直接关联到生存本身。
我还询问过同事和朋友为什么喜欢《魂》这样的游戏,他们的回答同样具有哲理深度。一位朋友在谈到《只狼》时提到,他特别欣赏游戏中精心设计的挫折与成长机制。他认为,这种挫折与学习的结合过程非常契合他对人生的理解。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这些游戏的魅力时,往往会感叹它们多么贴近生活、多么真实且富有哲学意味。这也是我喜欢《漫漫长夜》的原因之一。感谢制作组创造了这样一款深具沉浸感的游戏,他们坚持了许多不妥协的机制设计,同时也保留了世界设定的原始美感。从2017年至今,尽管加入了新的探索要素,但他们始终没有改变核心理念——即不刷新资源,让玩家独自面对死亡的威胁。这种忠于初心的态度使游戏始终保持了独特的吸引力,即使产量较低或某些剧情设计存在争议,他们仍然牢牢抓住了游戏的核心价值。
还是paraformer做的语音识别,然后千问max做的改写,口语化的删掉了。
食品经营许可证 JY11105052461621
©2024 GAMECORES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