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个体的生命系统,还是整体的人类社会,其存续都依赖于与外界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这种动态平衡的耗散结构,本质上都是由外部能源的供给所维系。因此,能源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而今,我们正身处一场历史性的能源革命之中:工业化时代以化石能源为核心的社会形态正在被重构,其影响之深远,甚至重塑了我们的大地景观——列车窗外,漫山遍野的光伏板与耸立的风机群组成一幅近乎科幻的图景。然而,当“低碳”“减排”这些概念已经耳熟能详,这场转型背后的科学共识与政治叙事却正在松动……
02:33 政客媒体不识真科学,西洋百姓空谈气候事
06:17 气候门悬案难分难解,学术界争论各执一词
07:10 蒸气方是温升因,碳排影响居其次
09:54 长安荔枝出蜀道,千年讹传今揭破
11:23 天灾自古非新客,韧性当比减排急
14:57 环保竟成新教条,西洋绿政演荒唐
20:38 弃核保煤德意志,能源转型现怪状
36:48 中国核电冠全球,内陆建站待东风
37:35 福岛惊变骇四海,核惧原是杞人忧
44:27 风光电欠稳终难自立,唯核能可续文明万世
50:28 核电年年装机夺魁首,反被西人诘问进度迟
刘元玲、文佳筠:《工业强国的“新能源之殇”: 德国能源转型为何失败》,载《文化纵横》2025年第3期。
评论区
共 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