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Netflix的新剧《无神》,又回到了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西部,当大盗、警长、寡妇一一登场之后,我心里不由自主升起一个问号,那个头戴牛仔帽、出枪如闪电的家伙怎么还不出来。是的,在西部片或是以西部精神为核心的故事中,一定会有一个亦正亦邪的主角,他会让反派丧命,让女人伤心。
但是,他从哪儿来?他的原型是谁?他为何能成为影史上最经典的角色?各位莫急,让我们回到1951年,从他刚入伍的时候说起。
1951年,朝鲜战事正酣,21岁的克林特·东木被征召入伍,在奥德堡陆军基地担任救生员。东木的祖辈乘五月花号来到美国,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12代了。他从学生时代就显露出了截然不同的气质,在校外的时间永远比教室长,外面似乎总有吸引他的新鲜事发生。
高中毕业后,他做过很多工作,在准备申请大学时被征召入伍。奥德堡的生活虽然单调,但东木总有办法找到乐趣,虽然有些乐趣很危险,比如和长官的女儿眉来眼去,他总是担心有朝一日自己的脸会被放到通缉令上,贴满奥德堡的大街小巷。
在一次假期的返程中,他乘坐的A-1 Skyraider(也被称为天袭者,历经韩战和越战的美军攻击机)因燃料耗尽坠毁在雷伊斯角附近的海中 ,他和飞行员游了快5公里才得救。要是冬天就完了,东木后怕地想。 说起东木这段服役的经历,他周围的朋友可能比他更清楚,因为他们的耳朵都被磨出了茧子。
经过在雷伊斯角的海天惊魂,东木又回到了奥德堡陆军基地继续服役。他似乎对死里逃生的经历不是很在意,日子过得依旧随意,除了和长官的女儿分了手之外,生活没有什么改变。
某一天,环球影业来到奥德堡拍电影,东木也跟着战友去看热闹,突然人群里走过来一个男人,“大兵!高个儿的小哥”,东木被一个名叫查克·希尔的男人叫住,此人是好莱坞的选角助理,在东木的演艺生涯里,希尔先生是他的第一个贵人,希尔给东木留下了联系方式,希望他在退伍后能去好莱坞找他,“环球影业,克林特,我等你。”
1954年,东木来到了洛杉矶。通过查克牵线,他见到了环球影业的摄影师欧文和导演亚瑟·鲁宾。鲁导对东木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好一个高大英俊的青年,但是看过东木的表演后,鲁导黑着脸抽了一根烟,“查克,给克林特报个表演班。他连屁股该朝哪儿放都不知道”。
对于东木表演事业的前途,鲁导表示不容乐观, “电影就算了吧,小伙子。不过你的运气不错,电视的时代来了。”鲁导拍了拍东木的脸,头也不回地走了。
4月,东木和环球影业签订了第一份演员合约,每周薪水100美元。5月,东木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活。第一次试镜机会来的很快,犯罪片《剧盗伏尸记》(Six Bridges to Cross),结果以落选告终,“这个演员的 举止和他从牙缝里挤台词的腔调”让试镜导演直接把手指向了门口,接下来的几部电影试镜也以失败告终。
1955年,东木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该年3月上映的3D科幻B级片《造物复仇》(Revenge of the Creature),他扮演了一个实验室的技术员,在电影的15分40秒出场。这部在当时颇为新潮的3D电影口碑扑街,几十年后还在被影评人和娱乐节目吐槽。
接下来的几个月,东木片约不断,都是那种几个小时就完活的酱油角色,他演过飞行员、水手和牧场手,还在NBC的一档电视剧中获得了角色。作为演员的东木在缓慢地成长着,然而环球影业没有耐心了。
天无绝人之路,东木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出现了,他就是在当时颇受好莱坞演员信任的经纪人兼财务顾问欧文·雷纳德。他们俩在《销售小姐的初次旅行》的片场相遇,东木对欧文早有耳闻,他听别的演员说,要想在好莱坞攒下钱,就把钱交给雷纳德先生打理。
在成为了东木的理财顾问后,雷纳德向他推荐了另外一家经纪公司。两人后来成为挚友,在雷纳德的运作下,东木在几年后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1969年的圣诞节,雷纳德去世的消息令东木无法自已,两人也自此阴阳相隔。
1956年,东木的演员生活还在继续。那两年他演了很多角色,包括恶棍、摩托党、军人和淘金者,而且没过多久又换了一家经纪公司。1958年,东木在西部片《伏击西马伦》(Ambush at Cimarron Pass)中扮演一名来自南方的牛仔,这是他第一部出演主要角色的西部片,也是最想销毁的一部。
那时,东木的演技还处于谜之阶段,但是他隐约觉得自己想要表现的风格不应该这么多话。这一年夏天,东木被经纪公司通知有试镜的机会,一部名叫《皮鞭》(Rawhide)的西部题材电视剧在选演员,他们看了东木之前的几个西部片造型觉得人高马大的还不错,想让他试试其中一个主要配角罗迪·耶茨,他是主角身边一个暴躁的小跟班。年近三十的东木对小跟班的角色很不满意,但考虑到750美金一集的片酬他还是去了亚利桑那艳阳下的片场。
《皮鞭》播出三周后,蹿升到热门剧集的前二十名,马上获得了第二季的续订。一群牛仔四处助人为乐的故事意外获得大量观众的追随,编剧也开始为主要角色安排更多单独出场的情节,在第二季中,东木就获得了作为单集明星出场的机会。《皮鞭》是美国电视历史上第六长的西部题材剧集,那几年也是东木工作最努力的时期,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十二个小时,就这样还会被导演批评不够努力,“也许我天生长着一张吊儿郎当的脸吧”,东木无奈地想。
《皮鞭》虽然在那几年很火,却从没拿过艾美奖,东木也觉得拿奖是个遥不可及的事儿。大概到1963年底的时候,《皮鞭》的人气开始走下坡路了,身价暴涨的几位主角先后出走,使得这部剧的情节大打折扣,编剧只好把东木扮演的耶茨写成主角,东木也算是完成了从小跟班到老大的逆袭,不过还是无法挽救这部剧被砍的命运,这对东木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在《皮鞭》完结时他拿到了11万9千美元的遣散费,更重要的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表演风格,虽然没怎么尝试过,但他知道只要再有机会,他一定会让人过目不忘。
1959年,29岁的东木想要改变自己之前的荧幕形象,在千里之外的意大利,还有一个人也在想同样的问题,只不过是从摄影机的另一边。他就是年轻的导演塞尔乔·莱翁内,继承了父母艺术细胞的塞尔乔在19岁就为大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担任助手,那部电影他记忆犹新,片名是《偷自行车的人》。
之后的几年,塞尔乔一直在为电影忙碌,写剧本、跟着导演到处跑。但是,他没想到自己当导演的机会来得这么早,说起来他可要感谢老天爷,要不是老马里奥突然病倒,他也不会在30岁时就有机会坐在导演的椅子上。
不过,《末日庞贝》还算是一部说得过去的美式意大利古装片儿,总算没有辜负剧组的信任。后来的《罗德岛巨像》也让他着实过了一把导演瘾,而且居然为公司赚了35万美刀。
刚开拍的时候,他一边骂着“他妈的万恶好莱坞,那么低的预算还要拍出《宾虚》的感觉”一边在比斯开湾选景,多年助理导演的经验让他对花小钱拍大片有了点儿门道,他知道美国佬想看什么——虚假而浮华的东西。
1961年6月,意美合拍的神话故事片《罗德岛巨像》上映。还算过得去的票房给了年轻导演塞尔乔继续指导电影的机会,但是他能筹到的钱估计也只有20万美刀左右,这么点预算拍什么类型的电影呢。
在当时的意大利电影院里,能引起观众阵阵笑声的就是美国西部片了,五十年代中后期美国西部片里的英雄像从杂志里走出来的模特,而坏人的智商跟他骑的马差不多,浮夸的情节常常让欧洲观众笑得合不拢嘴。
虽然美国人越来越不待见西部片,但是欧洲的观众似乎还没笑够。所以,塞尔乔决定为意大利乃至欧洲的观众拍一部美国题材的西部片,但他可不是要让观众在电影院里傻笑的,而是重新发明西部片,反传统、反英雄的意大利风格西部片。
让塞尔乔如此坚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最近看的一部电影,虽然是日本电影但是却有他想象中的西部片的味道,这部电影就是早《罗德岛巨像》两个月上映的《用心棒》,导演是黑泽明。
塞尔乔和几个编剧看了《用心棒》之后,觉得他们要找的故事已经有了,于是顺理成章地开始选角。塞尔乔心中的主角是美国的电影明星亨利·方达,这个想法马上被制片方否决了,我们是小成本电影,你知道方达的片酬是多少钱吗。
塞尔乔随后又联系了没那么大牌的硬汉明星查尔斯·布朗森,得到的回应是,“这是我读过最糟糕的剧本”。在接连被七位好莱坞电影演员拒绝之后,制片人拉着最后一位拒绝者,当年上映的西部片《红沙地上的枪战》(Duello nel Texas)的主演理查德·哈里森的手说,
“这儿有份名单,您帮忙看看好莱坞还剩下谁能来演。”
“《皮鞭》看过吗,里面的男二号应该可以演你们这个戏。”
多年以后,在回顾自己的演员生涯时,理查德·哈里森半开玩笑地说,“我最大的贡献就是向世界推荐了克林特·东木”。
1963年,塞尔乔·莱翁内的《A Fistful of Dollars》终于在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的塔韦纳斯沙漠开拍。预算20万美元,东木的片酬是一万五千美元,外加一辆梅赛德斯作为奖金。当经纪人跟他说有一家意大利电影公司对自己感兴趣时,他眼前马上浮现出《宾虚》的画面,以为意大利人要找他拍神话片。
看了剧本之后,东木知道自己期待的机会终于来了,根据自己的想象,他为“无名男子”的角色买了帽子和衣服,鞋子就是拍《皮鞭》时的那双。
导演不会说英语,东木也对意大利语一窍不通,两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一个龙套演员客串翻译。起初,塞尔乔对东木大量删改自己的台词很不满意,但是拍了几场戏之后,他们俩的关系逐渐缓和,并迅速熟络起来,因为他们俩知道,对方就是自己的机会。
有一场戏让东木对塞尔乔另眼相看,完全颠覆了之前西部片的表现手法,这场戏的主要内容是无名男子初入小镇遭遇地头蛇的刁难,在他手起枪响之后,四个打手倒地丧命。
塞尔乔创造性地把摄像机的位置放到了接近主角肩膀的位置,给观众一种第一人称视角的快感,台词也冷酷得一塌糊涂,因为之前的英雄可不会这么说话。
无名男子:准备三口棺材。
老人有点惊呆地看着他。
无名男子:伙计们,我知道你们刚才是在开玩笑,但是我的骡子,它并不知道。当然,如果你们能向它道歉的话……
Baxter的打手们哈哈大笑。
无名男子:我觉得这并不好笑,我的骡子也不喜欢别人这么笑,它会认为你们是在笑它。现在,如果你们能向它道歉,我知道你们会这么做的 , 那我没准儿会跟它说,你们并不是在笑它。
一阵枪响过后,四个打手应声倒地。
无名男子走向刚才那个老人,“我算错了,应该是四口棺材。”
虽然删了很多台词,但是东木并不是整部电影话最少的主要角色,女主角Marisol只有一句台词,对于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女主角来说,这确实是有些让人意外的安排。
台词少并不意味着没有存在感,影片开场时她凭一个眼神让东木魂不守舍,这恐怕也是无名男子会愿意卷入小镇两派人马纷争的原因。玩弄两伙儿匪徒于股掌之间的无名男子在拿到钱后,还是不忘解救女主一家,他也因此被Ramon一伙儿打得半死。
Marisol:为什么要为我们做这么多?
无名男子:为什么?因为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像你的人,但是当时却没有人救她。赶快走!
Marisol一家三口终于逃出了Ramon的魔掌,被打到还剩一口气的无名男子也在养伤中准备着最后对决的到来。八周的拍摄进入了尾声,东木渐渐习惯了在岩石后面“方便”,沙漠里可没有带厕所的拖车。在影片的结尾,无名男子的朋友Silvanito被Ramon吊在小镇的广场上折磨,主角单枪赴会。
无名男子:你之前说一个拿着点四五的人碰到拿着来福的人,就是死路一条。现在是时候见真章了,捡起你的来福,把子弹上好!
说着,他也把左轮扔到了地上,等Ramon捡起了枪,两人同时上好子弹。
对视,两个月来被太阳和灯光晃得睁不开眼的东木终于瞪圆了眼珠子。
左轮和来福同时枪响,Ramon惨叫倒地。
因为版权的原因,《A Fistful of Dollars》直到1965年才在美国上映,等到镖客三部曲拍完,东木已经成为了让影迷尖叫的大明星。
对影迷来说,《荒野大镖客》是惊喜,是某个晚上痛饮的理由;对西部片来说,它是重生,是后世许多佳作的源泉;对东木和塞尔乔来说,镖客三部曲的成功使他们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才有了真正经典的往事三部曲和《不可饶恕》的诞生。
曾经拒绝塞导的亨利·方达和查尔斯·布朗森在《西部往事》里扮演了主要角色,后来在拍《美国往事》时,东木拒绝了塞尔乔的邀约,没有出演爱尔兰警察的角色,原因是听到了塞尔乔“德尼罗是真正的演员,与东木不是一个类型”的言论。
在塞导生命的最后时刻,两人总算冰释前嫌,东木在他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不可饶恕》的片尾,加上了“To Sergio & Don”的字幕。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回到艳阳下的塔韦纳斯沙漠,再看一眼大镖客离去的背影。
无名男子:政府一定很高兴金子能失而复得。
Silvanito:你呢,你不想待在这儿等他们来拿金子吗?
无名男子:你是说墨西哥政府在一边,美国政府在另一边,我在中间?不了,太危险了。So long.
Silvanito:Adios.
留下一地尸体的无名男子,在朋友目光的注视下,骑着他的骡子缓缓离去。他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一概不知,他的话不多,表情只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两种,他嫉恶爱金,有仇必报。
评论区
共 2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