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年4月28日,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切里尼奥拉附近,著名的西班牙指挥官、那不勒斯总督贡萨尔沃·德·科尔多瓦 (军事史上称为“伟大的上尉”) 决心阻挡追击的法军。
贡萨尔沃自知寡不敌众,但他的军队却占据了地形优势,西班牙人在切里尼奥拉高地上用壕沟和木桩筑起了防御工事。
火绳枪手在壕沟后面就位,德意志长矛佣兵在他们后面。西班牙轻骑兵掩护阵地前方,而重骑兵则安排在后方作为预备队。
这一天,贡萨尔沃的主要防御力量是一支相对较新的步兵部队——火绳枪兵。
法国人还不知道火绳枪的厉害,在没有侦察西班牙阵地的情况下就草率决定进攻。
当法军在贡萨尔沃面前集结时,他们的指挥官内穆尔公爵加斯东·德·福瓦在他高贵的重骑兵和手持5.5米长矛的瑞士雇佣兵的怂恿下,下令发动正面进攻。
重骑兵率先发起冲锋,但在西班牙人的堑壕前被火绳枪齐射击倒。瑞士人紧随其后,但他们仍然对下陷的道路毫无戒备,对致命的火枪嗤之以鼻,直到为时已晚,才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出人意料的防守胜利让西班牙骑兵后备队的人感到很不爽,他们的一名雇佣兵队长法布里齐奥·科隆纳用唾沫表达了他的愤慨,但也指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一条小沟、一堵土护墙和几把火绳枪”就赢得了今天的胜利。
在切里尼奥拉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它代表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火绳枪就像长弓和弩一样,只是另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革命性的、最有效的工具——掌握在普通但日益熟练的士兵手中。
火绳枪出现于15世纪中后期,其前身只是大炮的简单缩小版:“手炮”,在14世纪中叶开始发展。
这些早期的手持火器一开始并不存在扳机和枪机,并且由于早期火药的一些问题,枪管通常都很短。在枪管的后部和顶部钻有一个触孔 (即火门) ,通常用来发射金属球。
发射时先将火药舀入枪口,然后放入一个小木盘,以便更好地压实火药,放入加入子弹后,再将一根火绳手动推入火门中点燃装药。
这些早期火器的威力和精度非常有限。15世纪前20年的记载表明,这些武器在约50码 (45米) 的距离内对非装甲士兵具有杀伤力,在约20码的距离内或许还能穿透装甲。
但不久之后,大约是在1430年,出现了“粒化火药” (corned powder,有关这种火药的详细介绍,见往期文章) ,这种火药威力更大,导致了更长枪管的发展,枪管长度的增加同时也提高了精度。1440年代,枪管加长至500至1000毫米,口径降至12.5至16毫米;早期的枪管长度在270-400mm之间,口径也更大,从18-35mm不等。
这是从手炮到真正的手持火器的两次重要转变中的第一次。第二个重要转变是设计出了火绳枪机。
在15世纪末,加装了肩托、火药池和火绳枪机后,出现了一种手持火器,也是第一种配备扳机的火器。当拿着火绳的一只手解放时,就可以两只手专心地扶稳枪支,意味着火器的精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火绳枪机是所有早期枪机的基础。最常见的扳机和弩的扳机非常相似:一个缓缓弯曲的杠杆向后指向枪托,与枪托平行。另外一种火绳枪机是通过作用于制动栓的弹簧按钮来启动。后来,这两种装置都演变成了更简单的扳机,并最终演变成了手指扳机 (约1525年出现) 。
手炮的制造者在手炮枪托的侧面和后部固定了一种“S”形或“Z”形的夹子,称为“蛇杆” (serpentine,意为蛇形) ,这种夹子会落在火门上。这些夹子是铁制的,一端固定住火绳,另一端则是方便的扳机。
虽然这种装置有时被称为“蛇形枪机”,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枪机。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枢轴杠杆,可以将火绳推入火门,类似于弩扳机释放弓弦。
但由于火门在枪的顶部,严重影响了瞄准。为了让视线畅通无阻,于是就激发了人们对真正的击发装置有了的更好想法。
首先,留出直瞄线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将火门从枪管的顶部中心移除,并放置在一个方便的位置。它将钻在枪管的侧面,靠近蛇形扳机的位置。为了容纳引火药,还必须在火门下方焊接一个小盘,即火药池。
当枪械制造商试图进一步分隔蛇形杆和扳机时,这就产生了真正枪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即一个扳机、一个与扳机相连的阻铁 (sear) 和一个制动栓 (tumbler) 的机械整合,以使蛇形杆上的火绳落入引火药中。
这些部件安装在一块长方形的板上,称为“枪机板” (lock plate) 。由于改造了火绳枪机,肩部瞄准的火绳枪应运而生。
要实现从肩部精确的眼对枪管瞄准,显然还需要一个笔直的枪管。15世纪中叶,手炮已经开始使用经过精心加工的枪管,枪管口径一致,子弹口径一致——更合适的枪管能带来更高的精确度。
到15世纪晚期,标准化的枪管和子弹已成为全面发展的火绳枪 (口径小至45,大至65,一个口径单位等于0.254mm) 的标准配置,此时的火绳枪重约5公斤,枪管长约1米,通常发射15克铅弹,并配备了前凸式瞄准器和管状隧道式后瞄准器。
虽然火绳枪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让使用者用双手瞄准枪支,但使用起来也很笨拙。为了避免意外点燃火药,在装弹时必须将火绳分离。这证明操作起来很麻烦,因为在取火绳时需要双手各持一端。由于操作过程非常复杂,以至于荷兰的雅各布·德·盖恩 (Jacob de Gheyn) 在1607年出版的一本操练手册中列出了28个步骤,仅射击和装弹就有28个步骤。在16世纪,在最理想的条件下,给枪重新装弹需要20秒到一分钟。
但即便有如此慢的射速,此时的火绳枪的威力已经足以让人不容小觑。
到本世纪末,当火绳枪装填更重的钢弹而不是更远的铅弹时,它可以在大约70或80码内击穿所有最重的盔甲。
但在实战中,有经验的指挥官建议最有效地使用火绳枪和后来的重型火枪 (musket) 的方法是向前推进并在30米外射击。一次齐射可以达到20-30% 的命中率。100米外的齐射只能命中2% 左右。
这可能太过低估火枪的精度,事实上火绳枪手也有一定责任,因为当时的士兵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士兵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他们大多来自临时的雇佣兵。
尽管精确度是军用火枪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此时的火绳枪仍然是一种不够准的滑膛武器。滑膛枪不准的最终原因在于任何球体在通过枪管时都会产生无法控制的旋转。因此就有了膛线,即在光滑的枪管上凿击出螺旋形凹槽,大约出现于1475年,当时人们意识到,膛线能使子弹产生稳定的旋转,就像羽毛能使箭产生稳定的旋转一样,从而提高命中率。
事实上,带膛线的弹丸射程远一倍,准确度也相应高一倍,但弹丸的尺寸必须接近枪管直径,以适应膛线。因此,射击时不仅要用膛线杆,还得用锤子在膛线杆上敲打,使弹丸顺着枪管往下走。随着枪管温度的升高,这一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在激烈的战斗中枪可能会堵塞并爆炸,可能对枪手及其周围的人造成危险。
尽管如此,火绳枪在精度和威力上终于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在战术上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开发,早期它们仅作为其它传统步兵的一种更强的远程火力上的补充。
他们最大的好处是比弓箭和弩更容易上手,火绳枪不依赖使用者的体力来推进射弹。这样就更容易找到合适的新兵。这也意味着,当弓箭手因疲劳、营养不良或疾病而体力不支时,他所损失的战场效率要低于弓箭手或弩手。这就使得在短时间内装备一支军队变得更加容易。
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消亡和民族国家的崛起需要更大规模的军队和战争,同时也需要更好的武器装备。因此,火药技术从大炮到火绳枪兴起。雇佣兵,既有普通士兵,也有贵族,已经变得专业化。
随着大国组建庞大的军队,他们需要更多雇佣的士兵。在佛兰德斯,长矛作为雇佣兵武器于15世纪中叶开始使用。瑞士人后来也采用了这种武器。
瑞士人也很早就使用了手炮手和弩手。但由于他们在发展有效的长矛队形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到15世纪晚期,他们将发展起来的火绳枪降到了次要地位。
到15世纪末,瑞士人的“长矛刺猬”在对抗步兵和重骑兵时,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极为有效。他们始终坚定不移,从未被击败——直到贡萨尔沃和他的西班牙火绳枪兵在切里尼奥拉证明了事实并非如此。那场战役是瑞士正面突击战术的首次重大失败。作为一种有效的步兵反击长矛战术的主要战争武器,火绳枪开始初露锋芒。
贡萨尔沃是最早看到火绳枪潜力的欧洲大陆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大约从1496年开始,他寻找新的战术来振兴西班牙步兵中的弓弩手、标枪手和剑盾兵的步兵。贡萨尔沃从加入这些步兵的一些手炮手升级到了火绳枪,因为火绳枪的普及证明它是一种可靠的武器。他削减了弩手的人数,大幅增加了火绳枪手的人数,这些火绳枪手接受的队列训练强调排枪射击。
排枪射击技术将携带枪支的士兵变成有组织的行刑队,每排士兵轮流射击并以系统的方式重新装填。排枪射击技术开发出来后,凭借大规模饱和攻击,弥补射击精度低、射速慢的缺点,火绳枪也从辅助武器变成了大多数现代早期军队的主要武器。
另一个军事变革发生在附近的德意志地区。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三位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组建了自己的国家雇佣军——德意志佣兵 (Landsknecht) 。
其目的是模仿瑞士的长矛队。马克西米利安也是火药技术的狂热爱好者,他大大增加了德意志佣兵火绳枪手与长矛兵的比例。事实证明,这是对未来战斗的明智预测。与单独行动相比,长矛手和火绳枪手作为一个攻防单位协同行动要有效得多,长矛手充当便携式路障,保护火绳枪手。
作为步兵家族的最新成员,火绳枪手有其特殊的作战需求。15世纪晚期的火绳枪手相对轻装上阵。与许多长矛兵一样 (直到16世纪晚期) ,火绳枪手除了一个小头盔外不穿盔甲。
火绳枪手在战前有两项基本任务:保持火绳燃烧和保持火药干燥。他随身携带的火绳以码为单位,盘在腰带上。每个火绳枪手连队都有一名火炬手,作为点燃火绳的公共来源,火绳两端都要点燃,以防其中一根熄灭。点燃后,火绳枪手要不断地吹掉灰烬,用手指移动新的火绳。火绳枪手不能像其他步兵那样隐蔽,因为火绳在夜间几英里外都能看到,顺风也能闻到。
如果火药只装在皮袋里,早期的火绳枪手可能也会留意火药,因为触动火药的意外是不可想象的。更好的火药容器发展很快,出现了更安全、防水的材料,如牛角、木材或金属瓶。
16世纪初,士兵们开始将单个火药装入小金属瓶或木瓶中 (通常是12个,以示好运:12使徒、12个黄道带标志) ,并将它们串在弹药袋上。这就是弹药筒的起源,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用纸将火药和弹丸包在一起 (约16世纪中叶) 。大概到了本世纪中叶,装药弹药带成为标准配置,成为快速发射的一种有条不紊的手段。使用装药带的优秀火绳枪手可以在一分钟内发射三发子弹,方法是将后两发子弹放入口中,以加快装药速度。
但随着本世纪的发展,到16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口径更大的火绳枪:标准化的火绳枪 (即caliver,约65到75口径) ,有效射程超过100码。标准化的口径允许部队更快地装弹,因为他们更容易使枪就位,而以前士兵经常不得不将子弹修改为合适的尺寸,甚至在战斗前自己制作。
大约1545年,出现了更大口径的重火枪 (或称“滑膛枪”) 。到16世纪末,这种火枪重约20磅,需要一个叉形托架才能瞄准并发射85到90口径的子弹,射程近200码,能够穿透板甲。
但到16世纪中叶,由于盔甲的衰落,重火枪不再受到青睐。不过,“重火枪” (musket) 一词仍然保留了下来,到19世纪中期,重火枪已成为从肩部瞄准的滑膛火药武器的统称,在许多情况下,它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火枪。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