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 Steam Deck 之后,V社宣布又将有三款全新硬件产品加入硬件家族。畅玩游戏库内容、性能强劲的主机 Steam Machine 、 以流式传输为核心的无线 VR 头显与控制器组合 Steam Frame 以及可畅玩 Steam 上所有游戏的手柄 Steam Controller 。在硬件正式官宣前,V社也邀请了各大媒体和 KOL 前往其总部体验这些设备。以下是值得注意的心得:
Linus Tech Tips 的 Linus 认为, Valve 此次带来的 Steam Frame 完全颠覆了外界对无线 VR 的认知,可以说好的不可思议。原本大家认为只有依赖外部追踪的 PCVR 才能提供高精度体验,但 Steam Frame 在采用内向追踪和摄像头定位的同时,竟实现了几乎与 Valve Index 这样高端 VR 无差别的低延迟表现,甚至在全黑环境下依然稳定。
Steam Frame 不仅能作为一体式头显运行 Android APK 和移动 VR 游戏,还支持通过全新 FEX 技术,在 ARM Linux 平台流畅运行 Windows x86 桌面级 VR 游戏。整机基于模组化设计,重量轻、佩戴舒适,眼动追踪与 Fiated Streaming 技术的结合也让无线串流质量出奇地高。此外,配套控制器沿袭 Index 的五指追踪与高可玩性,音频系统虽有轻微漏音,但音质依旧出色。虽然目前透视摄像头仅为单色、遮光垫圈略逊,但综合表现已令其认为“超预期”,堪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 VR 设备。
数毛社:Steam Machine 架构设计优秀,8GB显存或为性能瓶颈
作为一款主打客厅场景的准主机设备,Valve 全新推出的 Steam Machine 试图在 PC 游戏体验与客厅主机之间找到平衡点,定位上接近 Xbox Series S 与 PS5 标准版之间。数毛社在短暂的实机体验后整体评价积极,认为系统运行流畅、散热充分。不仅支持快速休眠和唤醒,配套的新版 Steam 控制器在手感和功能上都趋近完善。
然而数毛社也明确指出8GB 显存或许将成为这台设备的最大短板:虽然采用 RDNA 3 GPU 搭配 FSR 技术以实现 4K@60fps 输出,但面对越来越多追求高画质和光追效果的 3A 大作,这一显存配置已经在当前游戏中频繁遭遇瓶颈,甚至需要牺牲贴图质量来换取运行流畅。
Steam Machine 在硬件结构上回归单一规格,修复了 2015 年初代 Steam Machines 由 OEM 各自为政所带来的混乱。整机采用类似 Xbox Series X 的立方设计,内部 70% 体积为散热模块,支持更换 SSD 和内存,还提供了更定制化和更换外壳等可玩性。不过目前官方 HDMI 2.1 支持未完全明确,FSR 4 适配仍未落地,且设备定价尚未公布。是否真的能挑战传统主机市场、成为客厅中另一种选择,最终仍取决于定价策略与 Valve 在软件层面上的持续优化。
IGN: Steam Controller 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手柄
作为 2015 年初代 Steam Controller 的“重启”版本,Valve 全新打造的手柄在 IGN 编辑眼中终于实现了当初好点子的真正潜力。新款 Steam Controller 专为 Steam Machine 打造,融合了 Steam Deck 和 Valve Index 的部分精髓,并以 TMR 磁性摇杆、双触控板、陀螺仪控制、HD 震动、握把电容感应等功能武装到牙齿,表现堪比高端电竞手柄。
尽管造型仍显朴实,但 IGN 认为其在握持手感、按键布局和响应速度方面几乎没有短板,尤其是对称布局的摇杆位置比 Steam Deck 更自然,背部四颗可编程按键也设计得更易触发。试玩《赛博朋克2077》与《小丑牌》时,陀螺仪瞄准与触控板模拟鼠标操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配合 SteamOS 的丰富自定义系统,让它成为目前市面上少有的“完全为 PC 玩家设计”手柄。
无线连接通过磁吸充电底座实现低延迟(8ms),并支持一对四配对,兼容 PC、移动平台以及 SteamOS 系统。尽管售价尚未公布,但 IGN 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手柄”,若定价合理,有潜力成为 PC 玩家新的主力输入设备。
评论区
共 2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