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明均老师的作品犹如一道闪电劈进了日漫市场,让“岩明均”这几个大字深深刻进读者的内心。但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寄生兽以外,岩明均还有一部从出道前就开始构思的,一部更加广袤,深沉,倾注了他半生心血的作品--《历史之眼》。
这部作品连载超20年,至今仍在连载中的,这部他自称“清空一切”才得以创作的漫画,藏着他作为一名创作者最深沉的热爱、最开始的初心,我们一般称这种作品为一个作者的“源作”。
《寄生兽》的成功,将岩明均推上了日本漫画界的顶峰。在那个科幻与恐怖题材风头正劲的年代,他本可以安享“恐怖漫画大师”的桂冠,在熟悉的舒适区里继续创作同类作品。然而,岩明均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更为艰难、漫长,甚至有些“不合时宜”的道路。 他曾在访谈中坦言:“我想画的,不是‘故事’,而是‘人’——人在时代洪流中如何自处,如何思考。”这正是历史之眼所表达的核心。
在《寄生兽》中,小右与新一的生存相处,本就是印证了“何以为人”的灵魂核心,被寄生了的人还是人类吗,还能被人类社会所接受吗等等问题。当这份对人性的持续叩问无法再被科幻的外壳所容纳时,他便自然而然地从一个充满奇想的SF题材,走向了沉淀着无数人类真实足迹的古老过去。
说回《历史之眼》,让我们聚焦在古希腊-马其顿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在创作《寄生兽》之前,老师的构思已然诞生,在最新的完结后,他没有趁热打铁推出新作,而是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学者一般,埋首在古今中外的那一段历史里面,开始了数年的考据与推敲。
在我的视角来看,老师在创作他的出道作《垃圾海》的时候,秉持着自己想要探讨人与人性与世界的关系,并将这种精神延申进《寄生兽》,在完结《神鬼战略》与《零里》之后就又开始连载历史,在我看来这是老师从探讨人到研究历史的回归,并且两个重点还在互相渗透。
他研究古希腊的政体、马其顿的军事制度、希罗多德与普鲁塔克的史书、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等等古希腊的全部,从《寄生兽》到《历史之眼》,并非一次简单的题材转型,而是一场必然的回归——回归到他最初想通过画笔探讨的终极命题:个体的人与宏大的世界、与奔流不息的时间,究竟构成怎样的关系。
《历史之眼》的故事舞台,设定在公元前四世纪,那个地中海世界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然而,老师没有选择亚历山大大帝这种大人物作为绝对主角,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为独特,也更为微妙的历史人物——尤米尼斯。
在真实的历史上,尤米尼斯是马其顿的皇家书记官,主要负责记载国家发生的大事,国王做出的决定等,但出身和后尘不详,老师以书记官为主角,从小时候开始描绘(以一个西徐亚人奴隶的身份来描述故事)。
一个出身西徐亚的奴隶,却因命运的捉弄与自身的才华,成为马其顿宫廷书记官卡地亚的养子。这个卑微的起点,注定了他一生都将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在马其顿帝国的权力核心中行走。
岩明均并未将他塑造成传统意义上战无不胜、光芒万丈的英雄——恰恰相反,尤米尼斯敏感、审慎,时常陷入自我怀疑与身份认同的困境。他的“英雄”之处,在于其坚韧的生存智慧与贯穿始终的记录者自觉。
正如岩明均所洞察的,他在历史上“并没有取得很多显赫的成就,但他在身后留下了真正的痕迹”——《历史之眼》的故事舞台,设定在公元前四世纪,那个地中海世界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四点在我看来是故事的核心。
“历史是血腥而残酷的”——这句教科书上的断言,在《历史之眼》的开篇便化为触目惊心的现实。
岩明均毫不避讳地描绘冷兵器时代的本质:拷打、奴役、部族屠杀……暴力不是背景板,而是塑造人物与时代的原始力量。而这一切的浓缩,都体现在那个决定了亚历山大一生命运的夜晚。幼小的亚历山大从睡梦中惊醒,撞见了母亲奥林匹亚丝王妃与一名壮硕男子的私情。
王妃在惊惶中瞬间编织出谎言,假装受胁,诱使年幼的王子持刀冲向那名男子——他极有可能是亚历山大的生父。就在纠缠之际,王妃从背后一刀结果了男子的性命。
在亚历山大惊恐的注视下,她斩下其头颅,她用化妆将亚历山大脸上的蛇形胎记掩盖住,再拿来一面镜子,对他说镜中人就是他的新朋友“赫菲斯提恩”。
正因无法亲手“保护”母亲、内心大为动摇的亚历山大心中产生幻觉,竟真将镜中的倒影当作了自己的新朋友,自此这一人格便寄居在了亚历山大的脑中。而成功为亚历山大创造出另一个人格的奥林匹亚丝,则计划好好利用亚历山大“一身两心”的特质,培育他成为超越腓力之上的王者。
但岩明均的笔触并未止步于此。他将这场人性扭曲的仪式推向了超现实的高潮:王妃的宠物蛇,开始缓缓吞噬那颗滚落在地的头颅。整整七页——五页跨页,两页分镜——岩明均以令人窒息的细致,描绘了这一过程:蛇口扩张,人头的皮肤与骨骼在吞咽中被拉扯变形,死者面部竟在扭曲中形成一个诡异而永恒的微笑。
主角尤米尼斯,他的才智与胆识贯穿始终,从开篇用捡来的铜蛇制作脚踏船轴承,在卡地亚被围城成功带领老婆婆进城,在法庭上勇敢指证杀害养父的真凶,到为腓力二世设计将棋、修复喷泉的巧思,我认为最能体现的就是在特里巴利袭击中。
三万马其顿远征西亚徐返程途中,行至高山灌丛地带。傲慢使他们放松了警惕,却不知当地的特里巴利人正埋伏于此,袭击瞬间爆发,投掷的石块与刺出的短枪从两侧袭来,腓力王大腿中枪,指挥系统瘫痪;尤米尼斯所在的部队指挥官阿塔罗斯也被击晕。
此刻,尤米尼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上马背,凭借其洪亮的嗓音,假传阿塔罗斯的命令。
上马背,凭借其洪亮的嗓音,假传阿塔罗斯的命令,在混乱的战场上纵横驰骋:“大王负伤,库拉提洛斯队以前进方向右手边高台为目标从左端迂回,牵制敌阵右方,视时机发动进攻!” 这并非深思熟虑的完美策略,而是在电光火石间,基于对战场形势和马其顿军队训练的理解,所做出的最优判断。尤米尼斯的命令迅速被传递和执行,马其顿军从混乱中重新组织起来,形成了对敌人的两面包夹之势,反败为胜。
岩明均对于大型战役的描绘,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史诗呈现。从卡地亚围城的惨烈巷战,到喀罗尼亚战役的决定性会战,勾勒出宏大的场面,深入解剖了战争的“机械原理”与“个人神性”。
以喀罗尼亚战役为例,他详尽解释了马其顿的决胜阵法——斜线阵。这是一种精密的战争机器:“盾”与“矛”的角色被清晰分离。右翼由腓力王亲率,作为坚实的“盾”,承受并拉扯敌人主力;真正的“矛”则隐藏在左翼,由年轻的亚历山大王子率领,等待一击制胜的时机。
岩明均老师 冷静地指出了此阵法的弱点:矛与盾的衔接处极为脆弱容易出现空隙,一旦被切入就被破阵了。然而,亚历山大这位“矛尖”,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用常理解释的变量。岩明均赋予了他一种近乎神性的设定:能通过自然的气息与细微变化,预见到短暂的未来片段。
在冲锋中,亚历山大原本冲向一个突破口,却在瞬间预见到那里的机会已然消失。他毫无迟疑,猛地转向,孤身一人冲向敌阵遥远的右侧。他的动作太快,以至于自己的部队都未能跟上——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荒诞而恐怖的一幕:希腊军的方阵后方,出现了一个单骑的亚历山大。敌人对此不以为意,嘲笑着一个人的无力。
但他们错了。亚历山大左手水平持刀,沿着敌军阵列的最后一排,开始了他的“收割”。刀锋所向,精准地划过敌人的脖颈,一颗颗头颅如同被割下的麦穗,在无声中坠落。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刀钝了便随手拾起敌人的武器继续,直到最后一把刀卡在头盔上,收割才被迫停止。在人们眼中他已经从一个普通骑兵化身为了一个挥舞西亚徐长刀的妖怪。当他的部队终于跟上时,胜局已定。腓力王见状,立刻发动右翼总攻,希腊联军就此覆灭……
最新的篇章,将故事推向了新的高潮,奥林匹亚丝的阴谋败露,被流放至其弟伊庇鲁斯王处。
这表面是政治联姻的加固,实则是腓力王铲除她的毒计。途中,腓力的暗杀部队如约而至,尽管王妃的护卫拼死抵抗,却漏掉了一人——相貌与亚历山大如同镜像的保萨尼亞斯。这个悲剧人物,自幼便是哥哥手中亚历山大的替代品,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意义。
是奥林匹亚丝赋予了保萨尼亞斯“使命”,并以肉体为代价,将他变成了刺杀腓力王的最终兵器。在盛大的婚礼庆典上,当腓力王志得意满地步入会场时,保萨尼亚斯如鬼魅般冲出,完成了那致命的一击。
岩明均用两个极具冲击力的跨页,描绘了这历史的转折点。
第一个跨页,是腓力王倒下时的极度不甘与愤恨,他望向冲来的亚历山大,呜咽着说出最后的诅咒,他的手伸向天空,苍白无力。
第二个跨页,是亚历山大的复仇。盛怒之下的王子,挥出石破天惊的一刀,将保萨尼亚斯斜向斩成两段。最令人震撼的是,那颗被完整切出的心脏,落在地上,依然“砰砰砰”地狂跳。跳动的心脏是仇恨的具象。亚历山大在此刻完成了象征意义上的弑父与复仇。即将开启属于亚历山大大帝的篇章。
谈论《历史之眼》,我们无法绕过其创作者本身的状态。这是一部与时间赛跑的作品。岩明均曾在采访中坦露他面临的现实困境:“最近我的手有点颤抖…如果我变得更糟一点,我会说我离从楼梯上摔下来之类的不远了。”老实说,我为之动容。
这只日渐颤抖的手,画出了马其顿方阵如林长矛组成的、排山倒海的斜线阵,那严谨的考据与磅礴的气势,仿佛能让人听到战场上的金戈交鸣与士兵的沉重呼吸;正是这只手,画出了亚历山大单骑冲阵,一往无前的史诗瞬间,将英雄的果决与历史的决定性一刻凝固在画格之中。
岩明均老师的画风,在《历史之眼》中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线条粗粝而坚定,毫不追求浮华的精致,却拥有雕塑般的质感与力量——跨页画面波澜壮阔,能容纳千军万马与雄伟的城邦,而人物的微表情却又能细腻入微,每一次脸部的抽动,眼神的犹豫,完美体现角色内心的想法;岩明均这种带有自己独特风格,与古希腊瓶画、雕塑的质朴美学隐隐相通,形成了特有的历史之眼画风。
他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漫画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对他而言,漫画不是快餐式的消遣,而是支撑他二十年来笔耕不辍的“支柱”,是承载思想、探索历史、表达人性的严肃媒介。在商业漫画追求快节奏、强反转的潮流下,《历史之眼》反其道而行之—— 它不追求速食的爽快,而是用近乎执拗的“慢”,邀请我们一同沉静下来,凝视历史的纵深,品味人物的命运。
《历史之眼》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历史之眼,是时间之眼,是人心之眼,透过尤米尼斯这双虚构而又无比真实的“眼”,看见历史的尘埃与星辰,同时透过《历史之眼》看清自己在时代洪流中的处境与内心。
如果你曾被《寄生兽》的深度所震撼,那么你没有理由错过《历史之眼》——这部他倾注了生命后半程所有热情与力量的、真正的毕生之作。短短12卷显出它所触及的人性深度与历史厚度,将带来一场更为悠长而深刻的内心风暴。让我们真心祝愿岩明均老师健康长寿,并期待着新的篇章到来吧!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