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网上见到了这本封面孩子们如此灿烂的笑容,下单买回来。一直没怎么看。
前几天翻开这本漫画,首先看到的是序言,这是一本按照年份收录的各个时期儿童漫画集。
因为一些原因,有十年没有收录,这期间根本没有,大家自然懂得。
虽然这本漫画选不是我小时候看过的,虽然它是我中年以后偶然所得,但它所描绘的童真有趣还是让我很喜欢翻阅。
绕线:图中的妈妈和女儿在拆毛衣缠绕毛线,女儿拿着旧毛衣,妈妈拆拽着毛衣上的线,缠绕收集成毛线球。一会儿有人敲门,妈妈赶去开门,女儿自己去玩毛线,结果毛线把自己都裹住了。
我小时候母亲也经常打毛衣,还会织各种图案,织出图案也不稀奇,后来母亲还能用同一种线织出高低不同的立体图案。
我也经常帮母亲绕线球,做缠线的架子,那会儿买回来的毛线是一捆儿一捆的,母亲会重新整理后将一捆毛线让我双手撑着,她来缠绕成球。
我20多岁是还穿着母亲给我织的毛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穿毛衣了,取而代之的是卫衣和羽绒服。
老鼠偷蛋:老母鸡在鸡窝里孵蛋,被两只老鼠惦记着窝里的鸡蛋,当老母鸡走开,两只老鼠赶忙跑过来,一只老鼠仰天躺着抱住鸡蛋,另一只老鼠拽住它的尾巴往老鼠洞里赶。谁知道一下子摔下了鸡窝,鸡蛋破了,一只鸡雏破壳而出,还把两只老鼠吓着了。
自小我住的是楼房,我记忆里没见过老鼠,也不能说没见过吧,那时候还小,跟哥哥和父亲一早下楼,在楼梯间见到了一只灰色的小耗子,哥哥和父亲喊着打,小耗子四处乱窜,跑到了楼梯间的杂物堆,父亲伸手追住了尾巴想要拽出来,却终因尾巴太滑被它逃脱了。
兔子拍照:老鼠、小熊、小象来找兔子拍照,还没站好就被兔子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因为站位远近的关系变成了老鼠最大,小熊其次,最小的倒是小象了。
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拍照,现在想来也许是不喜欢被人摆弄各种姿势?一次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去照相馆拍照,我死活不同意,后来只好给哥哥照了。
当年流行过一些所谓的明星照、艺术照。咳,不是你想的那种,是化好妆,摄影师让你摆出各种沉思或眺望远方等意识流动作神态,黑色背景,打出梦幻光谱朦胧感的照片。
也许打小就觉得虚假吧?但那会儿的父母会觉得很像挂历上的明星。
斗蟋蟀:两个小朋友一起斗蟋蟀,甲赢了乙,乙气不过跟甲打起来,俩人的蟋蟀也不管了,跳出了罐子,马上要被公鸡吃掉。
这样好不好:女孩儿端着一盆水正要坐在椅子上,被身后的小男孩儿恶作剧把椅子撤走,女孩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手中的水盆也被猛地甩到后面拍在了男孩儿的脸上。
小马虎寄信:小马虎去寄信的途中,被小鸟吸引追了一路,当把信投进后,猛然发现所谓的邮筒是果皮箱。
鸟笼跑了:有人把鸟笼挂在树杈上,谁知道鸟笼跑了,他一路猛追,鸟笼跑到了山顶,原来所谓的树杈是一头鹿的鹿角。
图中的果皮箱中规中矩,这也才让小马虎当成了邮筒吧?我记忆中小时候的果皮箱是三种,都是动物的造型,有青蛙的和狮子的,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它们嘴大吧?(鳄鱼骂骂咧咧走了)
还有个国宝熊猫的,终于不用张嘴了,往竹子里倒垃圾。
偷吃一个:两个小朋友各拿一串糖葫芦和一条小狗并排坐在长凳上,趁左边的小朋友没注意,中间的小朋友吃了一颗他手里的糖葫芦,他不知道的是他偷吃的同时旁边的小狗也偷吃了他的。等两个小朋友都转过头来,奇怪,怎么都少了一颗糖葫芦呢?
把她扶起来:小男孩儿飞奔着去抓奔跑的猫,和小妹妹撞了头,小妹妹哇哇大哭,小男孩儿有点害怕继续往前跑,撞上了一位老爷爷,这一下他自己摔倒了,老爷爷赶忙扶起他,他明白了些什么赶忙往回跑,要把小妹妹扶起来。
毛线球:小小子一边走一边看书,被毛线球绊倒,他顺着毛线找到了一位拎着包的阿姨,赶忙交还给她。
我小时候对糖葫芦并不是特别馋,印象中那会儿的糖葫芦必须在冬天多少度,冰糖才能冻得住有的卖。那会儿售卖的品种也就那几样:山楂的、桔子瓣的、香蕉的、整根的山药、山药豆的、黑枣的等等。
记忆中好吃的糖葫芦真的是一口下去冰糖破开,嚼到山楂酸酸甜甜,合着碎糖渣在嘴里嚼咂嘛着咽下。
山药因为有一股它特有的味儿,我不喜欢吃。打小对桔子一般,所以也很少吃。
哪里像现在什么都能往糖葫芦上招呼,草莓、凤梨、猕猴桃我觉得还算正常,什么尖椒、茄子也往上弄?!这是要做冰糖地三鲜吗?
唉,我那个馋丫头,都多大了,见着糖葫芦还是走不动道……
妈妈给上幼儿园的儿子一个小兔造型的存钱罐,叮嘱他养成存钱的好习惯,就这样,儿子存到了上小学。谁知道有一天妈妈看见存钱罐摔碎了,里面的钱也不见了。后来才知道孩子用存的钱买了一只活兔子!
小时候去亲戚家,姨家的表姐有一个电视机造型的存钱罐。我很喜欢,姐姐把它送给了我。那电视的造型还挺时尚。前方是荧屏、放音孔和调节钮。
背后上方是投币口,下面是个小机关。印象中旋转三个旋钮都对上1就可以打开盖子。图中的旋钮上方还少了一个。
想想那会儿也挺不要脸的,啥都不懂就恬不知耻地跟姐姐要过来了,挺过分的。
在路当中的房子:刚开始看这幅漫画我没看懂,后来才明白:小女孩的房子在马路上,行人、骑车的都要绕过她的房子,这时来了一辆汽车撞了过来……小女孩儿突然睡梦中惊醒。原来是一场噩梦,她赶忙跑到路上,告诉小朋友们不要在马路上玩。
小时候我们有足够的场地玩耍,那会儿的车不多,私家车更不用提了。曾几何时,车辆越来越多,能够游玩的场地也就没有了。
如同某篇机器猫里,野比和小伙伴们抱怨经常玩的空地被占没有地方玩了。
我现在,车只要停在小区里,就不敢动了,只要一动,再回来,就很难找到停车位,能找到停车位也可能是前面停着好几辆车,人家要走你还得出门赶紧挪。
按理说,直接停在路上顶着别人的车是不对的,可空地就这么大,让小区的住户挪车大家也都互相理解。
我经常是挪车挪个好几回才能找到不影响别人,别人也不挡我的位置。
以前可以在楼下或者胡同里的街道上玩,现在车多,每个家长也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在小区里玩,那以前疯跑的场面,很少见了,除非人车分流的小区。
赶羊:山羊在吃庄稼地里的的菜,为了阻止它,拉绳子、搬羊犄角、推羊屁股、甚至抄起了小木棒,可山羊不吃这套。还是放羊的娃娃有办法,用青草引诱山羊去了别处。
自小在燕山脚下长大,外出去大山里运动游玩,时常能见到地上有着一粒一粒黑色椭圆形球。膻气扑鼻,我小时候父亲告诉我,这是羊粪蛋儿,肯定有羊群经过了,果不其然,再往前走能见到羊群和赶羊群的羊倌。
羊在我内心里一直认为是食草脾气好的动物。实际上据说脾气也很大,惹急了也是经常顶人。而且貌似也是什么都吃?
76年的这一篇漫画和上一篇《小小螺丝帽》里最后一篇漫画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简化版。
鞍马回来了:下雨了,学校操场上的同学们赶忙往教室里跑,到了教室里想起了鞍马还在操场上,本来要出去搬回来,发现鞍马自己回来了,原来是有别的同学扛回来了。
我上中学的时候,体育课也有类似的运动,不过我们那会儿没有鞍马,只有跳箱,一层一层的摞起来。
我对这个跳箱内心是有恐惧的,我不怕撑起跳过的过程,我只怕自己的双腿张开不够高,会被跳箱绊着,就直接摔出去了,来个大马趴。
后来发现,只要尽力抬腿我担忧的后果就不会出现,即使偶尔有脚碰跳箱的情况,基本上也不会摔出去。
当翻看漫画时,发现都是名家,比如沈培(之前曾写过《竟有一甲子了,这个上天入地的布公仔让我懂得了勇敢与粮食的可贵》中就对沈培先生的插图喜爱有加)还有毛用坤和杜建国,这个更不用说,非常喜欢的画风,俩人经常合作,杜建国更是画了很多的猪八戒的连环画,有机会讲讲我小时候爱看的《猪八戒逛星城》
还有苗地、乐小英,徐宝信、丁午都是用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纯真有趣的儿童形象。有一本《苗地漫画选》,因为年代久远,纸张薄,画面不是很清晰,我在考虑是否要写一写这本书,看情况吧。
在这本漫画选里,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了设计一栏,有的漫画会写某人设计,某人绘画,也许以前的漫画这些大师们刚开始还不是能编会画的全才,也是慢慢实践才有了故事性趣味性极佳的漫画作品吧。
整本漫画应该5,60页,只是随手按照年份拍了几张有意思的图,一篇文章也不可能把全部放上来,就当是个留存的记忆吧。
封面这张图不知道是哪位名家画的,一直没注意这些笑脸里还有很多小豁牙,正是换牙期的孩子们。这个细节还真是挺佩服这位画家的。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