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条乌丸地铁站,沿着南北走向的乌丸大街北行至乌丸御池,左手边可见被壕沟和白色石墙环绕的威严建筑群。这是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后新建的城堡——“二条城”,在他就任“征夷大将军”的同年建成。日本战国时代最后一战“大坂之役”时家康就是从这里出征丰臣政权。
围墙之内有两座主要建筑:“本丸御殿”与“二之丸御殿”,后者建成的时间更早。这栋日本书院建筑被指定为了国宝;附属的园林经由江户时代的作庭名家小堀远州改造,如今被指定为“特别名胜”。
金碧辉煌的唐门后御殿入口威严地敞开着,但内部严禁拍摄因而无法留存照片记录。其由五座建筑通过走廊连接在一起。走廊地板在人行走时会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声音,据说是为了预防忍者入侵;房间以精美屏风画装饰并分割成多个部分。其中的“大广间”还原了德川幕府末代将军庆喜宣布“大政奉还”的历史现场。之后二条城被移交给日本皇室,现今的本丸御典就是那时从别处迁移过来。
在德川家康的二条城建成前,还有一座由织田信长为末代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昭修建的二条城。旧二条城是为了代替毁于战火的将军祖宅室町殿——“室町幕府”之名便来自于此。 “应仁之乱”后京都几乎被彻底摧毁,京都的残骸被分成了两个群体构成迥异的区域:远离市区,以武家为中心、贵族和寺院神社林立的“上京”;普通民众和工商业密集的“下京”,也就是如今的三条大街到五条大街附近。
京都的代表性景观“金阁寺”就在上京区域内。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义满在此建造了一座宅院“北山殿”,入住其中直至去世;他的儿子继位后拆除了其中大部分建筑,只有包括金阁在内的一部分改造成了禅寺。引人瞩目的金阁作为佛堂,三层均以特定建筑风格建造:第一层为“寝殿造”,是平安时代贵族别墅中盛行的建筑风格;第二层为“武家造”,常见于镰仓时代高级武士住宅;第三层为源自中国的禅宗式建筑。
“金阁寺”之名来源于佛堂外立面覆盖的金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景象。现存建筑的上面两层被金箔包覆。然而,游客看到的“金阁”是1950年被僧人放火烧掉后重新修建的“新金阁”,其形制甚至被日本的学者所质疑。或许是寺院方对纵火案心有余悸,寺内参观动线被严格限制:游客无法靠近金阁,更遑论进入参观——金阁寺成了一处单调的“景观空间”。
足利义满的形象在日本颇具争议。足利幕府的权势在他执政期间达到鼎盛:于外,他开展对明王朝的朝贡贸易,获得了大量财富以及“日本国王”的宣称;于内,他权倾天下,公武两家都受其号令。去世时朝廷一度为其追加“太上天皇”的尊号,不过被幕府谢辞。他最著名的“二创”形象应该是日本动画《聪明的一休》中屡次刁难却反被一休戏弄的将军大人。然而真实的一休宗纯禅师出身皇族,正是因为足利义满的威逼才无奈出家。
龙安寺与金阁寺相距不远。它原本是寂寂无名的寺庙,然而在上世纪中叶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访问而名声大噪。方丈庭院的枯山水作为日本庭院的代表,如今享誉全世界。龙安寺最初是为贵族建造的别墅,后来被转交给了室町幕府的管领细川胜元;胜元将它改造成了一座禅寺,但枯山水庭院的设计者已不可考。细川胜元是“应仁之乱”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描绘这段历史的大河剧《花之乱》中有胜元参观建成不久的龙安寺的情节。
在约 250 平方米的空间里,15 块大小各异的石头镶嵌在白色的沙子上,布局看似简单,却富含深意且充满谜团:有人说它表示海中的小岛或云海中的山峦;有人则认为是一只雌虎带着幼虎渡河。就像一个禅宗公案,它取决于当局者自己的诠释和想象。我自认为缺少“慧根”,便只坐在庭前静静欣赏。
枯山水的发展与禅宗在日本流行密切相关: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平安以来贵族式的池泉庭园而使用一些如常绿灌木、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样的园林构造了一种极简的精神世界,对观赏者的震撼力也十分惊人。
我的北部之旅结束于贵船神社。搭乘电车深入北边的群山,贵船鞍马地区就隐身于其中。神社主祭神为水神“龙神”,也是全国约两千座贵船神社的总本宫。尽管创立年代不详,但白凤六年(公元677年)已有社殿改建的记录,贵船神社被认为是日本历史悠久的神社之一。
“贵船”在古时候也被称为“气生根”,人们相信这里是气力的源泉。自古以来,因接触神灵的气息而能获得活力,吸引了众多参拜者。因与古代文明密切相关的水资源相联系,它也受到历代朝廷的崇敬。神社历史上多有关于水旱灾时奉献马匹作为祭祀品的记录,日本的神社寺庙内悬挂“绘马”祈福的习惯据说就起源于这里。
贵船神社周围四季风物引人入胜:春天的新绿、夏天的川床料理、秋天绚丽的红叶、冬天梦幻的雪景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脚步。我此行为红叶季节神社的夜间亮灯活动:夜色中本宫前长约百米的石阶两侧,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数十座灯笼,它们幽暗的光透过红叶,营造出一种幽玄的氛围。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