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你的名字》(君の名は。)确定在2016年于国内上映的消息之后,我就一直对这部电影抱有巨大的期待。许多已经前往日本看过这部电影的宅男宅女们甚至表示,为了让国内的观众保持那份惊喜感,他们会自觉地不在网络上透露关于影片的任何内容。
从我在12月的寒风中和朋友们走进电影院,并在一次次欢声笑语与热泪盈眶中结束观影的经历来看,这份等待和忍耐都是值得的。
自然,不意外地,我在不久之后购入了改编小说和电影的蓝光特典。在上了岁数的亚文化圈子里,这种举动会被认为是一名资深宅男宅女,对于一款作品最大的尊重、喜爱和赞美。
真正能让挑剔的亚文化社区成员心甘情愿掏钱的作品,背后不仅是观众对剧本、故事编排与演绎的赞许,更是对监督、分镜、美术、配乐、绘师、特效乃至整个制作团队的认可——这在依赖流量和KOC(关键意见消费者)推广和变现的2025年,似乎变成了一件稀缺品。
事实上,新海诚在《你的名字》之前,在中国大陆积累的名望,虽也依赖亚文化社区自发制作的内容,但究其核心,仍是源于其独特且品质过关的优秀作品。
“讲述着带有遗憾的好故事”,似乎是泛ACG观众给新海诚的标签。他在中国大陆最出名的《秒速五厘米》(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正是讲述了这样的一个充满遗憾的故事。这部动画将人类年少时期的浪漫和天真,和成年之后的现实和困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反差和冲突。配合精湛的作画、音乐、选曲与分镜,让观众彻底沉浸在作品氛围之中。
《秒速五厘米》的出现绝非偶然。在ACG圈子里,探讨时间、生命、友情和爱情,并将其融合在一起,讲出好故事的“神作”(彼时,“神作”还被当作褒义词在亚文化圈子内流传)可以说不胜枚举:远有《Clannad》《Ever 17》,近有《十三机兵防卫圈》(十三機兵防衛圏)。在它们之下,也有着浩如烟海般数量繁多,质量出众,且有着一批拥趸的小众和大众精品。这自然就意味着,被优秀作品滋养着的ACG产业中生代,必然会产出现象级作品。
真正让新海诚在ACG业内被广泛认知的,就要追溯到2002年,由他独自一人制作的全数码作画的首部商业化动画作品《星之声》(ほしのこえ)。这部动画只有25分钟,但和《秒速五厘米》有着几乎相同的人文内核:时间、距离,与爱情——并且两部作品也有着相同的忧伤氛围,看完之后,难免令人一阵唏嘘。
在上世纪90年代末,高品质的商业化动画片不仅对动画市场有着巨大影响,对行业内部也有着相当程度的示范效应。从动画研究者和爱好者们发掘到的信息来看,如《网球甜心》(エースをねらえ!)《Air》《飞跃巅峰》(トップをねらえ!)等享誉全球的作品,都对当时的七零后动画制作人有着不小的影响;与此同时,新海诚的作画和技术功底则来自自己的老东家——《伊苏》(Ys)系列开发商Falcom。
将制作电子游戏的技术用于动画制作,再配合自身独到的美学风格与颇具文青色彩的剧本,新海诚或许能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动画产业中打出一片天下并站稳脚跟。
然而,试图通过模仿吉卜力工作室风格而扩大观众面的《追逐繁星的孩子》(星を追う子ども)却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在有关《追逐繁星的孩子》的差评中,评论者普遍认为新海诚在叙事节奏的把控欠佳。新海诚非常希望通过影片探讨诸如“喜爱之物丧失之后的人物心理”,和“如何在这种缺失感中继续生活下去”这样的议题。《追逐繁星的孩子》同样围绕这些议题展开。对该片持中性态度的观众表示,虽然影片点明了议题并给出了符合观众预期的答案,但并不能挽救片中确实存在的,影响观感的硬伤。
从之后的作品风格来看,很明显,这次失利迫使新海诚重新思考个人作品的商业化路径。2013年的《言叶之庭》(言の葉の庭)在剧本之外的多数方面都回归了新海诚的舒适区,因此从观感和氛围来看,是一部远超及格线的好作品。
之后,新海诚还受野村不动产和教育机构Z-kai Group所托,制作了两部广告短片《某人的目光》(だれかのまなざし)和《十字路口》(Cross Road)。和之前新海诚的所有作品不同的是,这两部广告片强调“历经挫折的生活后,仍有美好的事物迎接你”,用更加鲜明的主旨调动观众情绪。尤其是在《十字路口》中,新海诚更是与知名动画监督田中将贺合作,突出画面中的“青春感”,强调观众的视听体验。
而这份“青春感”,更是在《你的名字》中,绽放出了极为耀眼的光芒。笔者甚至认为,这两部广告短片,才是开启新海诚商业成功的起点、灵感来源和制作基础。
《你的名字》是新海诚的一次重大突破。这是在面对动画电影市场,“文青导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将商业电影受众最大化的经典范例。《你的名字》不再围绕模糊的主观情绪叙事,而是将故事专注于人物的成长与互动,而年少青涩的朦胧感和挣扎感则用于丰满人物性格,而不直接插手叙事节奏和故事主旨;同时,电影的作画依旧保留了独属于新海诚的风格:极其写实又绚丽缤纷的城市、铁道和云彩。
毫不夸张地说,仅是在电影院中欣赏这些精致的作画就能值回票价,更不用说由田中将贺亲自操刀设计的各色人物,配合优秀的高帧动画和精彩的演出,加之电影中堪称点睛之笔的插入曲,与新海诚的场景设计相得益彰。
尽管新海诚自己认为“被抬到了不符合这部作品应有的高度”,但这种颇具“新海诚风味”的商业大片在2016年的ACG产业确实带来了相当惊人的商业影响力。在上映半年后,《你的名字》日本本土票房突破200亿日元,中国大陆版本在上映三个月后,票房达5.76亿元人民币。如此傲人的成绩足以说明市场对于此类题材和风格的动画电影的热捧程度。
如果说,如果说一部好电影能通过角色塑造展现人物弧光,那么《你的名字》便是新海诚个人创作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创作者弧光”。他也用和以往展现出的性格完全不同的口吻,在《你的名字》的宣传手册封底上写道: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正值青春期的年轻人和内心仍旧怀抱青春期残片的大人们的电影。我赌上了自己的全部来完成它的制作,希望大家能乐在其中。”
即便后续的《天气之子》(天気の子)和《铃芽之旅》(すずめの戸締まり)没有最大程度上延续《你的名字》的商业辉煌,《你的名字》早已成为所有新海诚粉丝和动画电影迷们重新认识新海诚,并将其视为突破自我,以独创风格诠释商业动画电影新风格的关键标杆和基石。
之所以在九年之后才想到要写这一篇观后感,更多地是为了了结自己的念想。当我看到《某人的目光》和《十字路口》两部广告片之后,我就希望新海诚导演能够一扫曾经的“阴霾”,将更积极振奋的情绪代入到他未来的长篇作品之中。在当时,有不少制作人、导演和作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完成转型,给ACG爱好者们留下了许多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新海诚做到了。《你的名字》就是对笔者期许最完美的回应。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