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内的世界是狭小的,哪怕一共有50来号的安保,9层的高楼,各式各样的工作人员,但是我的生活确实三点一线的,固定岗,巡逻,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一座名为档案馆的“囚笼囚禁”了我,因为工作时间是早八到晚八。哪怕你有空闲的时间,你也必需在岗。哪怕是玩手机。
但是档案馆很大,大到我不敢逃离,为什么因为一场名为社会的围猎就在墙外,包吃包住,正式4-5k,工作清闲它也确实很大,他涵盖了北京的部分发展史,大到巡逻光是走完点就要1个多小时,大到16个人三个派系,而上述的工作待遇我想确实也是有吸引力的,哪怕是16人寝,哪怕吃大锅菜每天一荤一素,排除放假都得在岗,哪怕只能每周135才能洗澡。是的,尔尔而已。所以哪怕是理科的本科生也愿意从河南河北放弃未来来这个岗位“养老”。但我却不甚适应
为何?有人会觉得我是文人傲骨,矫情,觉得我存在学历歧视,也许确实也算吧?至少,我不愿意在这腐烂发臭的,为何?青年人本不该暮气沉沉不是嘛?况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哥们算是培训生,却一样强度。工资却只是1.8到2.5k,也况论无人言语。
所以,我放假出去了,北京城很大,大到天坛都够我走一上午了,更遑论,天安门,园博园,东交民巷......大到能容纳世界各地的来客,德国,俄罗斯,美国...,大到能容纳世界各地的动物,北动的鹦鹉竟有德国来客,大到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狗”都大,有的人70来岁,神采奕奕,精神头向50来岁,有的人60来岁,在前文所写的人常去的锻炼场地做保洁......
北京也很小,小到一墙之隔,一街之隔就是两个世界,一边是游览的游客,而另一边却在收废品,又或者是这边是地铁口,那边就是一辆破旧的回收车。小到国家图书馆竟没有西方法律史的书,小到宏大的大厦之下的旅人没有容身之处。
北京很好,真的,天坛的盛大装点了时代的繁华,北动丰盛了旅人的眼界,哪怕只是工业化的一致性造景,磁器口,牛街的小吃,锦芳的门钉肉饼,抚慰了游人的脾胃,哪怕是豆汁也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涟漪。乃至,哪怕是社区竟也能联合在公园办起了文化展。城市的布局是宏大的,自行车道的设计无疑是人性的关怀,而自行车又如同城市的血液,作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的空白,而交通是便利的尽管有些许拥挤。尽管盲道仍然有部分问题,但我破天荒的在天坛看到了盲人,独自一人,这无疑是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好的体现。同时天坛公园的松鼠欢脱,雀鸟安谧,这些又无疑是生态环保的进步。
但,也正是他的繁盛性,让我颇具迷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座城市,至少我看起来是事业编的会拿给外包?为什么明明都是人,有的人风花雪月,有的人苟且偷生?为什么,人?能够成为被人贩卖的商品?为什么?三河四省,只能成为“供血包”为什么,大家愿意在这种岗位“腐烂发臭”?难道,难道文科生就更该死吗?为什么有的人在大学工作,却还要在放假在街上买零食?难道,难道?难道!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