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网红伊顿带着五百名粉丝来到与世隔绝的小岛,预计吃喝玩乐五天。与朋友同来的鲁丝无法全情投入到玩乐中去,隐藏的秘密和可怕的预感令她惴惴不安——鲁丝是二十年前覆灭的“祈愿会”的唯一幸存者,八岁的她独自爬出死人堆,隐姓埋名至今,这座小岛让她感觉非常不妙。
随着岛上怪事频发,鲁丝意识到旧日的阴影还是找上了门,事情眼看着糟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八月出版的《事情糟到何种地步/How Bad Things Can Get》是澳大利亚恐怖小说作家黛西·寇茨的新作。简介非常吸引人,但读完感觉远低于预期。
这部小说只有些微的超自然内容,总体看是一本融入了流行元素的邪教孤岛大逃杀悬疑惊悚小说。
黛西·寇茨在悬念铺陈方面很有一手,但鉴于整本书都比较平淡乏味,也是徒劳的辛苦……
二十年前,邪教“祈愿会”四百名多成员集体自杀,彻底覆灭,八岁的鲁丝是唯一幸存者。
“祈愿会”认为整个世界十分污浊,只有彻底与世隔绝,才能保持纯洁。教中视教主为神明,此外还有一个能做预知梦的天选之子,长老们通过解析预知梦,决定服食毒药“蜜浆”,集体自杀献祭。
“蜜浆”是一种神经毒药,服药者会十分痛苦,以至于丧失理智,疯狂自残和残害他人,即便没有死于互相残杀,最后也会毒发身亡。
事实上,教主让大家“自我献祭”并非为了“救世”,而是之前的人命官司被警方查到了,这是走投无路的“挽尊”和极度自私行为——教主不想让别人比他活得长,他自己也没服毒,而是选取了不那么痛苦的方式自行了断。
当晚,鲁丝吐出口中的毒药,成了唯一幸存者,也被警方认为是祈愿会的天选之子。案发后,在一名好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鲁丝彻底隐姓埋名,没有暴露在公共面前。
有的人在调查过程中自我洗脑,成为教主的精神继承者,重建“祈愿会”,借网红伊顿举办大型活动的机会,把大部分员工换成邪教成员,准备在岛上大开杀戒;
有的人则陷入偏执,为了解邪教覆灭当天的细节,不惜使用种种违法手段,甚至找到已经老年痴呆的好心工作人员,骗到鲁丝的真实信息,之后伺机接近,成为鲁丝的男友。
这位男友手段尽出,让鲁丝“意外”暴露身份,又故意在网红搞粉丝抽签填表时,将鲁丝的身世写上,打算趁其身份被揭穿饱受压力时加以抚慰,顺势套取真相。
随着众人乘船前往小岛,小说正式拉开序幕,但情节乏善可陈:
鲁丝因为自己身世和预见到小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惴惴不安。
间或插入网红的得力助手和嘉宾中调查博主的视角,一方面向读者介绍相关背景信息,一方面给读者发烟雾弹。
在岛上的最后一天,伊顿拉着得力助手躲到角落,坦诚自己另有目的:利用活动制造话题,压过自己网红与未成年交往的丑闻。
此举令二人意外保住了性命——同一时刻,邪教成员杀死所有正常员工,宣布大逃杀开始,如果有谁在次日黎明黎明时侥幸存活,就能保住性命。
接下来,新祈愿会的教主和其他几十名邪教成员挥舞着武器冲向人群。由于长期洗脑和服用药物,这些不着寸缕的邪教徒已无人性可言。
血肉横飞的几章过后,岛上不剩多少活人了,得力助手豁出命打出求救电话,她的死非常壮烈。
黎明将至,鲁丝被拖到海滩上,看着邪教徒们服下“蜜浆”,自己也被新教主灌下“蜜浆”。
但此时的她已经知道,新祈愿会充其量只能说是“粉丝俱乐部”,新教主根本就对当年的祈愿会一知半解,新会的教义纯粹是靠他自己脑补出来的。“蜜浆”是根据网上业余化学家们猜测出的配方自行调配的,但效果与原版相差无几,令邪教徒们全部自残、互残而死。
二十年前,鲁丝吐出含在嘴里的“蜜浆”,但事实上这种毒药能通过黏膜吸收,入口几秒钟就能致人死地。
鲁丝能活下来,是因为“天选之子”不仅有预言天赋,还能免疫毒素。
正如预知梦中的情景,鲁丝看到男友的遗体漂浮在海面上,她抱住死去的男友,坦白了心中埋藏最深的秘密:
鲁丝的的确确是有预言天赋、能免疫毒素的天选之子,但教内重男轻女,认为另一名在后来毒发而死的男孩才是,这些年来视鲁丝如草芥。
警方不知道毒药进过鲁丝的口,以为邪教故意留下天选之子性命。八岁的鲁丝没有反驳,她想假装自己是被“家人们”看重、被“家人们”爱着的。
尾声中,警方赶到解救了幸存的数人。超级网红伊顿深陷丑闻,其余小网红借机炒作自己,素人借机成为小网红……鲁丝的身份彻底暴露,她决定接受邀约,向活跃了小半本书的调查博主讲出一切。故事结束
——我以前读过黛西·寇茨两本恐怖小说,她在人物塑造和场景描写、氛围营造方面很有一手,节奏把握也很好。不曾想这本新作会如此令人失望。
先说说优点:小说在故布疑阵、迷惑读者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比如,鲁丝一直觉得男友发小对自己非常不满。事实上发小不满的是她男友。这位男友酒后吐真言,把自己对鲁丝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好友们。俩人没想到处了这些年的哥们儿竟是这种小人,做不好表情管理,让鲁丝误以为对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讨厌自己;也让读者误以为这俩人有什么鬼心思。直到小说快结束时才公布真相;
比如,超级网红伊顿的种种特质都很像邪教领袖,鲁丝还发出了粉丝和邪教徒很相似的感慨,让读者误以为他是新邪教的教主或代言人……
类似的处理有很多,我读的时候一直寻思着谁白谁黑谁是白切黑。而到底有没有超自然存在,也是吸引我往下读的一大动力。
此外,粉丝俱乐部与邪教、超级网红与邪教教主的类比;对邪教的祛魅也还算有趣。
小说的主要角色是鲁丝一行四人、超级网红及其助手和调查博主,这就已经不少人了,但还有更多有名有姓有故事有背景的角色陆续登场,这些角色要么很快没命,要么没了下文,成了废笔。而笔力的分散令主要角色的形象模糊单薄。
鲁丝的身世和在岛上经历是故事主线,任谁都能想到,比起无趣的游戏设计——十人在高台上抢号码牌;全岛人找做了记号的石头;全岛人找女巫玛莎的尸骨——肯定是鲁丝在祈愿会的经历更吸引人啊!可作者在这方面十分吝惜笔墨,只是偶尔透露只言片语,到结尾时,才终于借鲁丝口道出祈愿会内幕,篇幅极为有限。
相对的,粉丝游戏期间,网红伊顿讲述了小岛的历史——六十年前,名为“秘密之门”的小型邪教逃到岛上,后食物消耗殆尽,成员们互杀互吃,最终覆灭。其中最有名的成员是“食人女巫玛莎”,传说她的尸骨和鬼魂还在岛上,令这些年来的多次小岛开发工程均告破产。
这个捏他“天堂之门”的邪教“秘密之门”比“祈愿会”有趣太多了!“食人女巫玛莎”也有许多可供发挥之处,令人十分期待“秘密之门”与“祈愿会”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对超自然存在充满期待。
可事实上,故事讲完就完了,纯粹是用来营造气氛和呼应游戏设计的,俩邪教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鲁丝的预知梦和毒素免疫能力是整本书的全部超自然内容,但这个设计却给读者平添疑惑:祈愿会到底什么情况?他们是怎么知道有这样的“天选之子”的?……
此外,新祈愿会的相关描写也不多,就感觉这么个新邪教非常没有存在感,立不住;结尾大逃杀章节中有大量血腥场景描写,但过于缺乏想象力,读起来平平无奇……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