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上映至今已二十多年,这部作品身上有多少赞誉想必不用多说。还记得当初看完第一部时下意识摸了摸后脑勺,那个母体机器(Matrix)实在令人恐惧。然而Neo等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缚于母体,若有人自缚于母体,甚至于如《盗梦空间》一般,一定程度上共鸣、塑造了虚拟世界,又会什么样呢?也许《九龙大众浪漫(官网译“九龙泛型浪漫”,后文简称<九龙>)》可以给你一个参考。
《九龙》是一部漫改作品,原作是集英社旗下的同名作品。作者是眉月じゅん,也是《恋如雨止》的作者。动画中的人物呈现效果有点接近上世纪或00年代某些动画,比如男角色的宽肩倒三角身材,部分女性角色则成熟标致,当然这也取决于登场角色的年龄。
这部作品有大量的恋爱戏份,作为剧情的明线贯穿始终。提到恋爱就不得不说这些谈恋爱的人以及ta们身边的人。本作在不同角色身上分别放置了代餐文学、异装癖、同性恋、双性人要素,如此攒劲的人物设定也让其定于“青年向”范畴。
九龙城寨被广泛承认为赛博朋克作品的灵感之一,而本作也对赛博朋克的某些要素有所涉猎,但并不在视觉上,而在于部分事件、思想和设定上。除采用“第二九龙城寨”这个仿照九龙城寨而诞生的故事背景外,还有近未来的轻科幻设定,甚至疑似有风水和玄学的要素,鉴于港台出产过很多灵异电影,也合理。
动画结尾在漫画之前,原作漫画尚未完结,根据网上的说法,这是动画组参考原作者意见后制作的。按漫画每月一更的速度,大概会在明年完结,到时漫画的结尾又如何同样是个谜。然而只用13集讲完人物众多、至今累计百话的漫画还是有些仓促,也可能是考虑到其作为动画媒体的属性、不给近日上映的真人电影惹麻烦,许多设定和事件并未解释清楚,还缩减了部分配角的故事篇幅。
这部动画被定为“悬疑”,我没有进一步查证是否来自原作定位,但就我个人来看,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只是正常动画里设置悬念的水平,但通过不断出现的新情报和新角色来延长和拓展相关悬念揭露所需的时长和广度。本作在中后期常用“放出回忆-让其巧合地在当下被响应”或“不同事件线上的角色遭遇能用同一句回答或本身就能互相补充的事件”来制造出类似单元回的观感,不喜欢或已经厌烦这点的观众还请酌情观看。
这是我见过信息量最大的OP,除去满是暗示的歌词之外,主要是因为OP的许多画面都是正片截取的,在看完13集之后,不得不感叹,几乎没有无用的画面,都暗示或精炼了剧情的某一部分,当然,已到了如此程度,我就不会在这部分细说了(笑)。
比起绝对一成不变的OP,这部动画有三首来自同一歌手的ED,其中ED2《わたしだけのポラリス(属于我的北极星)》和ED3《ユワナメロウ(You wanna mellow,你渴望成熟)》分别在7和11集使用,最常用的ED1《恋のレトロニム(爱的怀旧词)》则在大部分集数作为每集末尾的例行bgm存在,播放的同时依然在正片演出部分,只有3、5、8、9、12集中使用了以被女主饲养的金鱼“success”视角为主的标准ED动画。这三首歌都是描述恋爱中所思所想的,但表达出的情感有所不同,ED1像是经历一切之后的令子在讲述和感悟;ED2是描述暗恋或天各一方的恋爱,在这段op的画面里正有陶钧被三幸“分手”之后独自生活在第二九龙的画面,以及令子即将在杨明的邀约下走出城寨去看外面的世界;ED3则是有些痴狂的恋爱独白,此时剧情也马上就要就要走向结尾了。
这部动画的监督是岩崎良明,他所经手的作品众多,具体列表不必多说,只提其担任监督的名作的话,也有《零之使魔》、《旋风管家》等,首次监督的作品就是《纯情房东俏房客》这种名作。
(由于本人对于粤语区文化了解有限,连查详细资料的具体方向都没有,所以如果出现错漏,欢迎批评指正!以下资料大量参考了A站up主“kimo桑”的视频。)
我对方言很感兴趣,这种兴趣来自于小时候听了侯宝林、郭全宝两位先生合作的《戏剧与方言》。而作为最出名且最有文娱传播度的方言之一,粤语当然是避不开的。不过作为一个北方语系地区的人,我感觉到“学习粤语”的难度甚于从三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为止的英语学习,至今仍然在“看《外来媳妇本地郎》”、“用多邻国”和“买一本《粤语正字字典》”之间纠结,粤语歌和港片倒是接触了不少。而一旦涉及到上世纪80年代及之前的时代背景,“九龙城寨”这个世间无二的存在就很大概率被提起,仿佛这座“独栋”却又层叠的寨城里有着挖掘不完的故事。这座城存在于《O记三合会档案》的讲述之中;见证了《追龙》里跛豪与雷洛的故事(跛豪和雷洛也是港片经常翻拍的人物,但具体事迹茫茫的多,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又在《九龙城寨之围城》里成为了城寨少年们大展身手的舞台。
就算不直接复制这座传说之城,它也能成为部分作品的灵感要素,它可以与上海弄堂结合,成为《功夫》里卧虎藏龙的猪笼城寨;它可以矗立于科幻故事中,成为赛博朋克作品里“高科技、低生活”的体现以及“冰冷霓虹里的温情”的寄托;甚至可以成为《特警判官》里的执法场所,贡献出一场暴力美学的表演。
现实中曾存在的九龙城寨到底是什么样呢?先说一组难以想象的数字,九龙城寨占地27000平方米,高约14层,但最多时曾有五万人居住于此,人口平均密度居世界第一,超过了印度贫民窟。为什么在占地有限、只能垒的更高的情况下,城寨只有14层,甚至顶层建好之后再拆除呢?因为再高就会影响隔壁机场的航班起降。在《九龙城寨之围城》里就能看见航班掠过城寨的镜头,这也是影视里九龙城寨的重要构成之一。然而城寨如此“危如累卵”,根据记载,始终未发生过大型火灾或流行疫病,这也是很神奇了。
“九龙”这个名字有几个起源传说,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某位皇帝曾出巡至此,有懂风水者说此处是八条龙脉汇聚的福地,此时有人跳出来说“皇帝到此便是‘九龙’了”,于是得了此地名。
九龙是战略重地,所以有许多人在此建立防御工事,就有了城寨的最初基础。而鸦片战争之后,九龙被割让,但其治安管理由英军和清军共同负责(参考成龙的《A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居民越来越多,而部分见不得光的行业也会转移到这里。1898年时,九龙在清廷部分官员的力争之下以飞地的形式保留,至少名义上属于清廷。然而港英政权不愿放手,多次骚扰闹事,直到1948年发生了大规模暴力冲突,消息传回大陆地区,引起众多爱国人士抗议。也许是考虑到时局的倾向,港英政权也就此罢手。就此,九龙城寨成为了三不管地区,更多的黑帮进驻,与执法机构暗通款曲,掌控了很多事务;同时也有许多其他地区的流民选择栖身于此。这种现象直到O记(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和ICAC(廉政公署)等机构成立才逐渐好转。最后,九龙城寨于1987年被协议拆除,保留有九龙寨城公园,直接搜索“九龙寨城公园”就能找到官网。
这个居住区的条件大概是什么样呢?这里的道路和楼梯错综复杂,因此成为了许多人的藏身之地;这里的主水管只有八条,使得水也成为了受地头蛇们管辖的资源之一,《功夫》开头酱爆洗漱时停水的剧情设计也许就来自这里;不止供水,电路更是需要改造以偷接城寨外的线路;甚至公厕的数量都屈指可数。然而这个地方却有着一定的医疗资源,因为有许多无证医生都以低廉的价格在此开设诊所;除了无证但不“危险”的小规模家庭手工作坊之外,各种违禁产业也让这里成为“游客”络绎不绝的“天堂”。
如此恶劣的环境,是否让普通人苦不堪言?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若是安分守己的普通人,那么这里也许能提供当代许多人呼吁的“远亲不如近邻”程度的邻里关系。许多人在拿到正式身份证搬离城寨后又搬了回来,宁可外出上班上学时大费周章也舍不得邻里气氛。
而《九龙》里的“第二九龙城寨”像是现实的IF线,这是在真正的九龙城寨拆除数年之后,许多对城寨有感情的人、需要城寨的人以及心怀叵测的人联合建造起来的,所以片中看向天空时没有航班飞过的经典镜头。当然,这是彻彻底底的违章搭建,所以最后也被拆除了,这拆除在物理上很快,但在精神上居然拆了三年,但好像又只拆了两三个月。
当然,我知道一个作品的标签最后取决于官方说法,不能发生“尾田懂个屁的海贼王”这种事,我也认为《九龙》也许在定义上符合悬疑作品的定义,但我看的时候总无法当成悬疑作品来看,然而又没办法权当一个普通的恋爱作品,于是就卡在这里了。
我看的悬疑作品比较少,无论是哪种载体,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小学时看的几十集《名侦探柯南》。在我的记忆里,《柯南》作为一部单元回为主的作品,单集内的搜证大多有一个明确的终止,剩下的推理部分是基于既有事实进行重组,虽然也有在推理陷入困境时突然发现的全新信息,但这种情况并不出现在所有事件里,《九龙》却把这种形式大量用在剧情流程里。
当然,《九龙》里并没有侦探角色,也就没有那么专业严谨的推理流程,甚至没有太多主动的“搜证”,毕竟有些角色一开始都不觉得有事发生,也许这种总有新情况的安排也更契合并不是天才高中生侦探的主角团们。
第一次产生这种感觉是在第四集。通过前三集,大部分观众应该都能把怀疑方向确定在“女主是曾经的鲸井令子(简称为鲸井B)的复制人”,甚至还安排了第2集ED部分之后,蛇沼三幸对想要做皱纹淡化的女主说“你的皱纹没有时间的痕迹,只是天生的凹痕罢了”这种很容易联想到克隆人的台词,然而第四集立刻就借着阿均与三幸的对话抛出了“普通的复制人不可能连痣这种细节都一样”的新线索,否定了前几集的暗示。如果非要说已经埋下伏笔的话,也许第一话中令子发现自己视力突然恢复能算一个,毕竟同样是后天形成的,皱纹能被固定复制,晶状体等组织器官也应该被固定了,视力怎会自然恢复呢?
之后这种现象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比如在杨明和令子的交谈中突然出现了“氧化锆人”的信息,这是由巨型医药企业,同样也是蛇沼三幸的家族财团——蛇沼集团主导开发的,超越了普通复制人的高级复制体,选用“氧化锆”是因为它能作为钻石的替代品(比起常听到的莫桑钻,氧化锆在硬度、火彩等方面都略逊一筹,胜在其价格低廉,基本只用于仿钻首饰。),也就是把真正的人类比作钻石。
之后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蛇沼三幸的故事线突然转折。作为继子的三幸原意是向言而无信的养父复仇,然而前几集还在安插眼线、说“别把我当成无用的空巢老人”的养父,却在临近结尾需要加速推进的时候突然曝出了“失智症”的设定,自动变成了废人,导致三幸的复仇个人线强行完结,剩下的几集基本都在讲他和陶钧的初遇及两人在城寨重遇后的冰释前嫌。这就像是反复念叨着“你不知道丰川家的黑暗”,结果最黑暗的部分也就是把灯关了一样。
近几年国产特摄作品又被很多人重新关注,其中热度最高的大概是《铠甲勇士》系列的第三部《铠甲勇士拿瓦》,火铠召唤人端木燕的经历被大家提炼之后有了许多梗。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玩具的玩法核心,还是作品里的推理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是致敬了《假面骑士W》的。但相比之下用地球图书馆和人情来进行推理的《W》,选择让推理更符合印象的《拿瓦》则经常陷入“因为有欧克瑟,所以再离谱的犯罪手法都能实现”的观感。当初看《英伦对决》的时候,偶然找到已经基本被放弃的“推理十诫”,其中一条就是“嫌疑人不能是中国人”,欧美的推理作家当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是一种“论外”的力量,如受害人死因是锁骨断裂引发连锁反应,但始终找不到凶器,最后发现是寸拳打碎的,这就是用特殊设定来为难读者。而《九龙》中花样百出、朝令夕改的设定同样让这个挂着“悬疑”标签的作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当第一集说蛇沼制药的地球子星几乎是“第二地球”,且后面许多剧情都提到过利用地球子星制造可替换身体的时候,我一度认为需要预设一个更高的科技水平来作为思考基础,然而最后说这都是胡扯,地球子星只能把人的记忆数字化并存储,神乎其技的氧化锆人项目也只是初步阶段,女主和这些没关系,反而是氧化锆人项目的观察取材对象。虽然许多作品里也有谎言所构建的线索,但我在看《九龙》时感到的背叛感尤为严重,仿佛是一个原本两季度的动画硬被压到13集之后,为了照顾主线的地位而紧急给各种相关设定仓促收尾。不知道这与动画选择半原创结局导致无法按图索骥从而无力掌控是否有关系。如果这样顺着想下去的话,真人版只是一部院线电影,实际表现又会如何呢?
上面这个梗我真的很爱用,因为二次元作品里能用上这句话的环境太多了。
这次用这个梗还是和地球子星有关系,当然这里就要剧透最关键的基础设定了。动画开始时大家所看到的“第二九龙城寨”其实是“第三”,当年的第二九龙被拆除后依然有人对其怀着深厚情感,其中本作的男主“工藤发”就是其中之一,他当初被所属的房产公司外派到第二九龙的分部,作为唯三的员工之一参与本区域的租房业务。而在他初到之时作为前辈的鲸井令子(鲸井B)深深吸引了他,最后两情相悦,但彼时的第二九龙已决定要在秋季拆除。在拆除的最后期限前,工藤向鲸井B求婚了,可是转天就发现鲸井因药物服用过量而死在自家阳台上。拆除之后,工藤回到第二九龙的遗址,对爱人的执念使得他与天上的地球子星产生共鸣,于是依照他的记忆在原址上复现了一个第二九龙,这个九龙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幻影,只有怀着强烈悔意的人才能看见并进入,不过依照工藤记忆被复制的幻影会在本体踏入第二九龙废墟的时候消散。这里永远在工藤发记忆中的盛夏里循环,然而在工藤发当初没来得及了解鲸井B,这就导致复制的鲸井令子在每一次循环里都会与原形差异更大,以至于本季动画开头里的令子甚至出现了生理上的差异——视力恢复正常。
也就是说,这部动画的关键就是“地球子星与工藤发的共鸣”,那么地球子星是如何诞生、最后又消失的呢?
地球子星来自动画中后期才出场的白毛青年“鼬珑”,然而在剧情的终章,他自己也无法控制这个产物了。
地球子星的消失,源自工藤发与其他少数几个进入该区域的真人最终决定面对现实的想法,随着第二九龙的崩塌,地球子星作为一个科技产物也以非常魔幻的方式消失在空中。
而鼬珑在初登场后,对于第二九龙的猜测也是语焉不详的,他将第二九龙的形成诉诸风水学,还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九龙”其名的其中一种来源,也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所说的龙脉论,鼬珑认为幻影的第二九龙是地球子星通过某些东西(从后面来看,大概是工藤的执念)与九龙的“气”发生了共鸣。而这是一种猜测,在后面也没有更权威更全面的明确解释,随着地球子星的消散,这件事也黑不提白不提了。
这种科学与玄学交织且并不确定的解释令我摸不到头脑,但是又能说什么呢?“高达的事情不用你搞那么清楚”。也许原作里说得更仔细更可信吧。
在以上各种设定之下,各位登场角色也是“多姿多彩”。我思考了很多方法,最后发现朴实地对角色报菜名最能体现其“百花齐放”。
工藤发是最普通的人了,但考虑到整个第二九龙的幻象因他而起,他也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了。
按照蛇沼三幸的说法,鲸井令子是鲸井B的后发性(仿制品)存在,想当初我对这部动画感兴趣就是因为她在梯子上刷墙的那段镜头。
她是一个由工藤发对于鲸井B的稀少认知与来自不明原因的不稳定性构成的存在,被三幸认为是实现氧化锆人的重要参考对象。与原型鲸井B不同,现在的令子虽然也是32岁,但并没有鲸井B的贵气和慵懒,反而带着青春期少女的羞涩以及工作狂的正经,值得一提的是,鲸井B和令子用了不同的声优。而鲸井B从视觉上是带着部分“港风”要素的女性,在与当初青涩的工藤发相处时占据主动地位,若即若离但又热烈,然而最后死于药物过量。在接受工藤发的求婚之后,她最后一次吃下了从蛇沼集团流出的、带有成瘾成分的感冒药。她是一个恋旧的人,她认为几乎一成不变的九龙城寨是美好的。对于接受求婚之后可能被彻底改变的生活,她感到渴望又恐惧,吃下的药就是她对未来的赌注,可惜,她最后输了,虽然她甚至没想明白“死在熟悉的环境里”和“迎来天翻地覆的新生活”哪个才是赢了。而在剧情里,令子一开始对于工藤发而言,是只有肉体相同的“代餐”,之后才逐渐拥有了独立性,而工藤最后也爱上了拥有真正自我的令子,令子也从崩塌的九龙离开,成为了独立生命体存在于世界上。
这两个角色都是烟不离手的,抽烟的女性经常被说是“有着特殊魅力”的,让我想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那个经典的镜头。
虽然现实中的烟味很讨厌,但毕竟是二次元作品里的人在抽烟,你也闻不到二手烟(笑)。
蛇沼三幸是目前蛇沼集团的实际社长,ta原本并非蛇沼家的血脉,为得到蛇沼集团的医疗帮助以救治母亲而自愿改姓,然而还是无力回天。所以三幸一直想要掌权之后报复养父,然而正如前文所说,其养父的失智症使得复仇失去了必要性。ta致力于实现“氧化锆人”计划,把在第二九龙幻影里十分独特的鲸井令子作为实现计划的观察对象。为什么要用“ta”呢?因为三幸生理上是双性人,但两组器官均无生殖能力,ta与陶钧的初识就让后者见识到了自己的特殊,然而陶钧并不在意这些,依旧作为恋人和助手追随着三幸。
为表忠心,他在加入蛇沼家后自愿将蛇纹在身上,并且将舌头切成蛇信的样子,平时都抹着口红,以阴柔但雷厉风行的形象出现。
陶钧是三幸的恋人和助手,原本是第二九龙的“金鱼茶馆”服务生,曾见证过工藤和鲸井B的恋情,因第二九龙被拆除而结识三幸。
鼬珑是三幸的发小,也是地球子星的创造者,在动画的中后期才出场。虽然幼时与三幸一起生活在第二九龙,但并不像后者一样能看见其幻影,直到他的思虑和后悔令其发现了开启幻象的关键才得以进入,一度想摧毁鲸井令子以让三幸放弃在幻想里越陷越深。总是微微佝偻着,并且总挂着笑容,给人以白毛大猫的感觉,但实际很有头脑。
杨明是无意中进入第二九龙幻影的人,她是女影星杨丽的女儿,但被母亲按照复制自己的方向去打造和捧红,这种感觉最后让她不惜“从头到脚地整容”后逃离香港,精通针线活。多次给令子建议和鼓励,希望令子能走出鲸井B的阴影成为真正的自己,还曾为令子调查第二九龙是否只是幻想而走出城寨,然而却被鼬珑欺骗而无意中提供了线索,最后决心回家直面母亲,悔意消失后也彻底走出了城寨。该角色的个人回非常仓促地插在第五集里,虽然确实没什么好说的。
小黑是可能出现在城寨里任何一家店的打工人,喜欢可爱的衣服,但可可爱爱的小黑是依照工藤记忆的复制体,在工藤通过陶钧得知真正的小黑已与原来大相径庭之后就消失了。真正的小黑在短短几年内长成了壮硕的青年(这点也没解释,但想必与其效力的蛇沼集团有关)。虽然已经失去了能穿漂亮裙子的身材,但他还是会在自己的衣服内侧保留一些自己喜欢的荷叶边、蝴蝶结等要素。
虽然之前说了很多缺点,但这部作品之中对于回扣、用典和暗示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首当其冲的就是动画的OP,从画面到歌词都是暗示,在我看完整部动画之后再端详OP,原本凌乱的画面和排布就变得有条理了许多。
而下图里乱码的书页来自剧情,令子意外发现了鲸井B留下的推理小说,但却只有上卷,当她在小黑打工的店里找到下卷时却发现是错乱的。这是因为当初的鲸井B出于讨厌改变的个性只看了上卷,工藤也就无法通过地球子星复现书中内容,计算机模拟发生了乱码。之后OP及剧情中多次出现的404、403等错误码也是由于工藤个人的意志与作为大型计算机的地球子星互相影响所致。
而OP《サマータイムゴースト》的歌词更是直接对剧情和设定进行了蜻蜓点水一般的韵律化,“かつてこの街はまるで巨大な迷路だった/なつかしい場所(这城曾是巨大迷宫/也是令人怀念之地)”、“面影に流されて/品行方正か/この熱に記憶から/溶けてしまいそうだ(随残影摇动/是否举止端正/炎热之中的记忆/也要随之溶解)”,而动画只采用了原曲的第一段,第二段中也有少量与剧情呼应的部分。这时候就不得不感慨大公司企划的完备了,这首歌是完完全全量身打造的,甚至不只是深层含义的微妙相合,是由内到外的呼应。
在OP的画面中有令子坐在影院看银幕上飞过一只蝴蝶的镜头,而剧中也几次出现了蝴蝶,甚至杨明的个人回就是由于其母出演的电影《蝴蝶梦》引起了她痛苦的回忆而导致。《蝴蝶梦》这部电影是真实存在的,虽然不止一部作品叫这个名字,但我想指的应该是1948年的《蝴蝶梦》,这部电影的主创中有一位女演员叫梁明,这大概也是杨明名字的由来。这部电影改编自关汉卿的话本,主要讲的是庄周梦蝶和庄周试妻的典故,在我国的传统剧目中被称为“大劈棺”。
用这一剧目,首先是暗示杨明改换皮囊的生活只是迷梦,需要“在虚假中看见真实,成为‘绝对的自己’”,同样也指整个第二九龙也是一场真真假假的梦蝶罢了,不过再多想想的话,是否不只在说工藤和地球子星制造的幻影九龙,也指已被拆除的真正第二九龙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剧集里的回扣和暗示更是数不胜数,我第一个注意到也是至今感觉最棒的就是第一集里工藤和令子在楼顶说着第二九龙的“旧”与“新”。工藤受鲸井B的影响,认为“九龙必须是令人怀念的地方”,他的背景里有楼顶的老式火炉,并且火炉的烟与其手中香烟的方向相同,而同一时刻令子手中的烟则飘向了相反的方向,接续了台词,明确表现出两人意见不同。
相比起《前桥魔女》,我对这部动画的推荐更谨慎些,因为它的优缺点都太明显,对剧情和“悬疑”感兴趣的观众还是不要有太高的心理预期。不过虽然在后期出现了一些作画问题,但是无伤大雅。
我直到现在也不敢确定的是“金鱼”这个元素。工藤和鲸井B被第三人见证爱情是在金鱼茶馆,令子家里也始终养着名叫success的金鱼,这条鱼甚至在第二九龙幻影崩坏之前指引令子逃出困境,在即将见到封闭内心的工藤之前,success还感谢令子为它取名,甚至是有配音的(CV是吉冈里帆),不过只有一句话。金鱼在粤语文化里是否有特殊含义我并不清楚,但如果从日本文化的角度很容易找出一些说法。经常开在夏季的烟火大会上必有捞金鱼的游戏,所以金鱼象征着夏天,而这座九龙幻影也是一直被困在夏季;金鱼还被用来象征处于困境的女性,这也许又是一个用意。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角色很好看,而且应该也比较适合特定圈子的二创。好话还是得说,毕竟他感谢我看诶。
另外还有一点很巧,剧情的最后几集正好是在8月末发生,9月1日是走出循环、幻影崩塌的日子,我看完这部动画是在8月30号,本文初稿在9月1号写成。也许这就是某种微妙的指引吧。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