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六月公布的布莱姆·斯托克奖获奖名单里,《爱是一座火葬场和其他故事/Love is a Crematorium and Other Tales》赢得最佳个人小说集奖项。作者梅赛德斯·M.亚德里的创作以黑暗奇幻为主,此前已有一部中篇和短篇获得布莱姆·斯托克奖。
我个人对黑暗奇幻和爱情元素都不太感冒,但能拿到恐怖小说最高奖布莱姆·斯托克奖就另当别论了,高低得瞅两眼。正好今天七夕,看以“爱”为主题的恐怖小说集就很应景。
这本书收录了17个关于“爱”的恐怖故事,下面是简单泄底和感想——
异种入侵,少女希尔瓦的家园变成杀戮场。男人和孩子被杀死,女人被异种掳去繁育后代,在其后代破腹而出时死去。希尔瓦在杀戮场的阴暗角落里艰辛地活着,孤寂中,她用收集到的骨头给自己造了个骷髅爱人。不久她又救回一个重伤的男子,男子伤愈后不顾希尔瓦劝阻,潜入异种营地为死去的家人复仇,伴随着远方传来的战鼓和厮杀声,希尔瓦在月下跳起一支代表希望和新生的舞蹈。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杀戮是黑暗之事,但男子不惜性命也要去杀人,是出于对家人的爱,这份“黑暗之爱”触动了希尔瓦。“她只是救了他的命,他却拯救了她灵魂中最美丽、最狂野的部分”。但我感觉,作者能写出这种故事,纯粹是没有体会过被侵略者的苦痛、愤怒与仇恨。
布丽吉特梦想将女儿培养成奥菲利娅——《哈姆雷特》中楚楚可怜的脆弱美人,发疯后死在最美丽的时刻。她给女儿取名奥菲利娅,不让她上学,而是请家庭教师教她芭蕾、刺绣和莎士比亚,用珍珠和花朵装点她,只让她在月下的荒野上奔跑,只允许她穿漂亮的白色睡裙和软底鞋——不管有多冷。
奥菲利娅察觉到母亲打算慢慢毒死自己,并已付诸行动。她鼓起勇气剪断长发离家出走,但几小时后就因无法适应人群跑回家,然而母亲意外溺死于河中,正如同《哈姆雷特》中奥菲利娅的结局。
——本应是最爱你的人,却一点点把你推上绝路,确实非常可怕了。更可怕的是这种事情在现实中也时有发生。
亨利有两个十分优秀的哥哥,但他自己患有严重的自闭症,生活无法自理,也很难与人沟通。
母亲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悉心照料着亨利,但直到她去世,也没能听到亨利说出“我爱你妈妈”。
——母亲对亨利说,他教会了她什么是真正的爱与牺牲。
这是书中最动人的故事,改编自格林童话《傻小子学害怕》。就像傻小子不理解什么是害怕,亨利也不理解这个社会的一切。
作者的儿子患有威廉姆斯综合征和自闭症,这个故事表达了她对孩子将来独自生活的担忧和恐惧,非常真情实感了。
克里斯托弗对美丽的艾薇一见钟情,将她从形同槁木的男友身边夺走。艾薇人如其名,像常春藤那样紧紧地缠绕着他,榨干了他所有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克里斯托弗慢慢变得形同槁木。
终于有一天,另一个精力充沛的多金青年对艾薇一见钟情。克里斯托弗看到艾薇塞给青年联系方式,就像曾经对自己做的那样,仿佛感觉卡在喉咙上的利齿松开了,不禁露出久违的笑容。
——另类的吸血鬼故事。还能给人留条命,这吸血鬼还怪好的嘞。
玛莉的头发有自己的意识,有一天,它缠上了一个“血管中有蒸汽,血液中有暴力、孤独和美丽”的男人。
一见钟情的二人徜徉在玛莉的花园中,观赏蝴蝶破茧而出的美景,然而男人的爱很快移情别恋,玛莉因其毁容,蝴蝶纷纷死去,痛苦的玛莉剪断了长发,看着它在树枝上形成了绞索……
——看到“美丽少女的头发有自我意识”,还以为是伊藤润二的《阁楼上的长发》那种走向,读完整个故事发现还真就不如后者,同样都是死,至少二子老师的故事没那么憋气……
尼科时常对某些事物着迷,比如怪物饼干、洗衣机、烤箱……他现在着迷的对象是爸爸新买的正装衬衫。一年后,这件昂贵的衣服就破旧得不能再穿了。它没有作为一件正装衬衫过完一生,但它变成了更美丽、更珍贵的东西。
——作者未完成回忆录的节选,表达了对自闭症儿子的理解与爱,也道出了家长的不易。
海丝特父母早亡,被亲戚收养。她喜欢用绚丽的色彩绘画,喜欢在田野里自由奔跑。
少女旺盛的生命力吸引了一位正派绅士的注意,娶她为第三任妻子,决定将她“矫正”为淑女。海丝特与继子们相处很好,但越来越憔悴,所幸她还有一位旁人看不见的爱人相伴。经历一番周折,渴望自由的海丝特接受了爱人的邀请。
深夜,戴着面具的二人来到孩子们的房间里,讲起一个精彩又特别的故事——《黄衣之王》。
——家人们谁能想到这个讲述被压抑束缚女性的故事的最终走向是黄衣王神话啊!
“我”父母双亡,跟哥哥相依为命,在学校饱受霸凌。事实上“我”一直能看到恶魔。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将灵魂交给恶魔,恶魔杀光了校园恶霸。
气头过后,看着满地死尸,“我”愧疚不已,而恶魔还在窗外,等着“我”再次邀请她进来。
意达莉是林中女巫,她分娩在即,请求月亮和星星们的帮助,并为此向这些食肉的怪物们付出自身血肉,可是生出的却是一个石头婴儿。
——这篇暗喻死产的故事有种残忍、怪异的美感。作者想表达女人因母爱做出的牺牲并非总有回报。
城里的生灵死后会变成嗜食人肉的不死者,因此城防队会赶在尸体转化前,将其丢出城外。
骸匠则取走部分尸骸,用骨头制作成乐器、刀具、饰品等器物。
特玛是骸匠之女,一名人类,她与精灵相爱,但这位精灵为了种族振兴,与另一名精灵少女结婚生子,但仍与特玛保持着情人关系。
精灵的妻子找到特玛,威胁她离开自己的丈夫,被特玛割喉推下城墙。而后,特玛用骨笛吹奏的乐声煽动城外的无数不死者破城,在搂住精灵坠下城墙之前,她告诉情人,这骨笛的原料来自他的儿子。
——黑暗奇幻世界背景下的美狄亚式复仇故事。这段感情里,特玛一直逆来顺受,直到她意识到自己拥有何种强大的力量。但多少有些小家子气了。
迈克尔对妮姬丽一见钟情,他太爱她的骨头啦。妮姬丽感动不已,觉得迈克尔看到了自己的本质。她自愿让迈克尔剖开身体,取走全部骨头。
这些雪白的骨头埋在迈克尔的花园里,每日被爱意灌溉。
——我感觉这个故事才是对病态的、有害的爱情关系的真实写照,也可以说是连环杀手如何给精挑细选的受害者洗脑,但作者说她写的是真爱……
妮姆是海妖塞壬,也是所有姐妹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她很爱唱歌,也喜欢与人类交流,但每次说不了几句话,对方就开始割自己喉咙,或者往海里跳。妮姆只得保持沉默。
这天,她混上一艘游轮,与名叫默多克的男子一见钟情。然而她的姐妹们对这艘巨轮下了手。为了避免爱人被姐妹们诱惑、撕碎,她对默多克唱起了了一首关于自由、和平、爱与欲望的歌,同时将他带入海底深处。
——妮姆无法改变爱人必死的命运,只能尽己所能让他死得好受一些,谁说这不是一种爱呢? :P
——“他母亲的泪水尝起来像盐,所以他从来不吃咸味食物。”非常动人了。
平庸的斯坦利·图特莱奇过着按部就班的乏味日子,同事的自杀令他深受触动,斯坦利制定了一个计划:辞职,取出所有存款,随心所欲地活上两年,自杀。
半年过去了,斯坦利搬到海边,是村子里最快乐的人,也非常受女性欢迎;
一年半过去了,斯坦利与一个姑娘成为情侣,在对方苦苦劝说下,制定了新的计划:找份工作,与她过上稳定的生活。
44岁的斯坦利去餐厅打杂,他越来越不快乐,重新变成平庸之辈,爱人也离开了。
距离原定的两年计划终结还有三十七天,斯塔利决定在这些日子里随心所欲地活。
——活着和生活是两码事。这个故事有点……嗯,还是该听听中国的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啊!
为了取回遗落的羽毛外套,佩恩独自返回夜总会,不幸遭到性侵。事后,佩恩被各路媒体骚扰,凶手拍摄的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她还遭到大规模网暴。所幸佩恩的姐妹始终站在她身边,不仅照顾她,帮助她扭转舆论,追查凶手,还把母亲留给自己的羽毛外套转送给她。
——这个故事是日耳曼童话《天鹅少女》的现代版重述,揭穿童话中可疑的“爱情”,突显了姐妹亲情。
以及,童话讲的是天鹅少女被男人偷走羽毛,只得嫁给小偷,当她找回羽毛,立即化身天鹅飞回姐妹身边。是不是与中国的牛郎织女故事如出一辙?
再也无法忍受暴虐的父亲,少女凯莉逃离故乡小镇,青梅竹马的恋人乔伊与其同行。两人辗转来到遥远的大都市,但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找不到工作,无处容身。
他们很快流落街头,忍饥挨饿,从垃圾桶中翻找食物,凯莉出卖身体,还被嫖客注射药物,染上毒瘾……路人出于同情借给乔伊手机,他打给家人,得知父亲重病将死。
乔伊与凯莉暂别,独自返乡。数周后,乔伊的父亲病逝,葬礼中,凯莉的父亲前来寻衅,被乔伊打跑。乔伊的母亲让他赶快接回凯莉,可当他赶到时,凯莉已死去多日。
“爱是一座火葬场,它照亮你的同时,也将你燃烧殆尽。”
——这个故事没有任何奇幻色彩,而是充满了现实的恐怖,令人痛心。凯莉是无数匆忙逃离家庭,却流落街头,置身更可怕境地少女的缩影,她们身边甚至没有一个善良的、能够提供情感支撑的乔伊。
总的来看,这本书中的故事都不算晦涩,相对(约翰·兰根的选集)好读一些。但比起恐怖,更多的是悲伤,愤怒和绝望,以及一点点希望,与占据大半篇幅的黑暗奇幻爱情故事相比,几个现实向的母爱故事更令人触动。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