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R.托尔金的中土世界故事对奇幻流派影响深远,尤其是他笔下的精灵。
在托尔金之前的精灵是和小仙女差不多大小的小人,这主要是受近代文学的影响。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莎士比亚将精灵想象成小人。在他的《仲夏夜之梦》中,他笔下的精灵比昆虫大不了多少。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中,精灵通常以尖耳朵、戴着袜子帽的小个子男人和女人的形象出现在插图中,小仙子则是长着蝴蝶翅膀或透明翅膀的小人。
而托尔金的精灵更接近人类大小。他们永生且拥有超凡之美,通常比人类更智慧、更敏感、更贴近自然。类似的精灵已成为奇幻作品中常见的主要形象。
但托尔金笔下的精灵究竟从何而来,他们为何与之前的小精灵截然不同?
这可能是为了反驳莎士比亚和19世纪浪漫主义所宣扬的观点,回归北欧和日耳曼文本以及精灵的真正起源。毕竟,如果精灵像天使一样,他们和人类一样高,甚至可能更高,这将有助于赢得尊重和敬畏。
至于精灵的起源,中土世界的精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而是托尔金从各种神话和传说影响中吸收了一些零碎的元素。不过托尔金也不是凭空创造了精灵,他是至今仍广为人知的最早的奇幻作家之一,但他并非第一人。
在他之前的作家中的大多数从未在故事中直接使用过人类大小的精灵。可能只有一位把精灵作为真实人物的作家——邓塞尼勋爵。
邓塞尼勋爵的《精灵国之王的女儿》中的人形精灵、人类与精灵的浪漫爱情以及半精灵国王的形象与托尔金的精灵颇为相似。
有趣的是,精灵国公主莉拉泽尔很崇拜星星,于是给儿子取名猎户座。托尔金笔下的精灵第一次醒来时,中土世界正处于永恒的星夜之中,因此他们“永远热爱星光”,特别崇拜星神瓦尔达(Varda)。精灵国也会像潮水一样从凡间退去,就像精灵的维林诺(Valinor)王国最终会隐退一样,直到只有精灵才能找到通往它的“直接道路”。
不过,两者也有很大的不同。精灵国国王的精灵有“胡子”,这与托尔金没有胡子的精灵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在邓塞尼看来,精灵并不是天生不朽的。只有在精灵国,无论出身如何,生命都是不老的。因此,莉拉泽尔起初对时间一无所知,而托尔金笔下的精灵们却一直面临着“在时间和变化中死亡的悲伤和负担”。
托尔金非常明确地指出,精灵的永生意味着与世界同在,即使被杀死也不会离开世界。因受伤而死亡的精灵通常会前往“维林诺的曼督斯(Mandos)大厅,他们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在曼督斯统治的黑暗冥界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和精神净化之后,他们的灵魂会被重新安置在新的身体中。
精灵似乎不会忘记前世。濒临死亡的精灵王国那格斯隆德之王芬罗德·费拉刚(Finrod Felagund)甚至似乎知道自己下一次转世的时间,他说:“我将在很久之后再次出现在诺多人中间”。
然而,在中土世界,人类和我们现实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不能转生。
人类死后会去一个精灵无法知道的地方,这称之为“人类的厄运(或礼物)……摆脱世界的轮回”。
正如《精灵宝钻》中所说:“精灵们则一直活到天荒地老,他们对大地和整个世界的爱也因此变得更加专一和凄美,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加悲伤”。然而,人类的死亡被称为“伊露维塔(Ilúvatar, 独一神,众神之父,所有存在的创造者)的礼物”,是所有不死生物最终羡慕的“自由的礼物”。
据说,矮人死后也会去曼督斯,但不一定会转世,而霍比特人“被视为人类”,因此他们可能会有相同的命运。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精灵和矮人有什么不同,但在北欧神话中,精灵,尤其是黑(暗)精灵,和矮人的界限有些模糊不清。
让我们从“精灵”(elf)这个词开始。它可以追溯到古挪威语的“álfr(复数 álfar)”、古英语中的 ælf、或日耳曼语的“alp”。“alp”的具体意思是“鬼魂”,可以指带来噩梦的吸血鬼生物。这听起来不太像托尔金笔下的精灵,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北欧神话中的精灵 álfar。
根据斯诺里·斯图鲁森的《散文埃达》,精灵分为三种:光精灵(Ljósálfar)、暗精灵(Dökkálfar)和黑精灵(Svartálfar)。
光精灵相对仁慈,“比太阳更光明”,居住在阿尔夫海姆(Alfheim,即“光精灵之家”)。在某种程度上,光精灵可以相当于完美的北欧人的形象,他们和人类体形一致;有金色的头发、蓝色或绿色的眼睛、精致的鼻子以及与自然的密切联系都是古代挪威人所看重的特征。
暗精灵和黑精灵更令人费解。有些人将黑精灵解释为矮人,有些人则将两者都视为矮人,因为暗精灵“比沥青还黑”,而且和矮人一样居住在地下,通常有敌意。黑暗精灵也是一种“亡灵”,或者某种“黄昏”生物。这是一个复杂的争论。
在中土世界精灵的发展过程中,托尔金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创造一个新的精灵原型,而是恢复比我们所掌握的任何记载都更久远的真实传统,赋予光明精灵和黑暗精灵新的神话意义。
他笔下的精灵大致分为说昆雅语的“光明精灵”和说辛达林语或阿瓦里语的“黑暗精灵”,其中还有其他族群。
精灵政治最终导致除阿瓦里精灵之外的所有精灵都放弃了黑暗精灵的称号,因为这个称号具有冒犯性。而矮人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种族。
最初的“光明”和“黑暗”与善良或外表无关。相反,它们把精灵分为两类:一类是漂洋过海来到维林诺,生活在泰尔佩瑞安(Telperion)和劳瑞林(Laurelin)这两棵树的原始光辉之下;另一类是生活在中土世界早期的永夜之中,直到太阳和月亮从树的最后一丝光辉中诞生。
《指环王》中的精灵大多是辛达林精灵,即灰精灵。因为他们从未踏足过不朽之地维林诺,既不是光明精灵,也不是阿瓦里或黑暗精灵。有趣的是,“灰”精灵而非光明或黑暗精灵成为了中土世界的主流文化。
虽然“光明”和“黑暗”的元素明显借鉴了北欧神话,但在其他方面,北欧的精灵与托尔金笔下的精灵截然不同。
北欧精灵“álfr”有时似乎表示一个独特的种族,但经常与矮人或华纳神族等其他超自然生物的称谓混用。人类甚至可以在死后变成精灵。带有“álfr”的名字有很多,其中包括一个名叫甘道夫(Gandálfr)的矮人,因此有人认为“álfr”更像是一个称号,而不是一个种族。
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名字带有“dwarf”(矮人)的字样,这也揭示了精灵曾经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与矮人的区别。
然而,不要过于关注“精灵”这个词,因为托尔金声称“精灵”是他发明的精灵语 Quendi 的译名。这么说来,我们不应该特别寻找精灵这个名字,而应该寻找符合托尔金描述的特征的生物。
北欧神话为托尔金的精灵提供了名字来源,同时赋予其完美外形,如此一来,托尔金的精灵就完全脱离了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传统小人形象。而在他之前的作家同样创作了类似的精灵,但正是托尔金的中土世界,才让精灵在今后的奇幻文学中发扬光大。
仅有这些还不够,托尔金的精灵还缺少一些东西,他还需要从凯尔特神话和盎格鲁撒克逊传说中来完善他们。
🔶顶图:《仲夏夜之梦》场景,埃德温·兰西尔(Edwin Landseer),1851年。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