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明天,一年一度的Bilibili World(简称BW)就要正式开场,魔方工作室的三款游戏,《异人之下》、《洛克王国》和《洛克王国:世界》也将参展与大家见面。
鉴于当下BW的火爆程度——今年首轮开票,大会员抢先购门票17秒售罄,普通用户票35秒售罄——想必有不少想去却没抢到票,以及对BW感到好奇的玩家。那么借着这个机会,就让小魔方和大家聊聊,BW究竟有什么看点,又是如何发展成为当今国内最盛大的ACGN展会之一。
根据BW官方目前的自我介绍,BW“学名”为国际数字娱乐动漫文化博览会,是哔哩哔哩线上文化内容的线下实体化乐园,致力于拉近创作者和粉丝的距离,为所有ACGN文化爱好者提供沉浸式体验的场景和线下交流的平台。
但实际上,这个正式的“学名”,是BW到2023年才拥有的,在此之前,它更常作为Bilibili Macro Link(简称BML)的配角出现。
BML是B站自2013年起举办的线下演出活动,参演者涵盖UP主、国内外艺人、虚拟UP、虚拟歌姬,演出内容以B站的特有文化内容为主。可以大致视为一个二次元线下演唱会。
2016年,此时BML已经来到第四届,举办规模也从最开始的800人发展到上万人。这次的BML首次开辟了外场,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外的广场租了块地,布置了一些展位。演出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就在这里玩COS,进行社交互动,购买周边。
尽管天气炎热,参与者仍然对这次活动反馈积极,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期待,2017年,首届BW诞生了。
举办之初,BW的定调就是一个线下实体化的B站,由官方设置各个主题展区,再在不同展区安排各式活动,比如主舞台持续不断的小型演出。
甚至于纯粹的交友舞台,只要通过互相提问,就可判断是否对上电波,继而交换联系方式。
除了这些之外,BW还有专门的游戏区、直播互动区等等,活动形式堪称丰富多样。可以说,无论喜欢看演出、买周边、拿签售、体验新游,亦或是有想见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应的板块。再加上BW的票价亲民,氛围友好,很好地填补了BML演出之前的白天时间,于是愈发得到“二次元”的广泛支持。
彼时的《观察者网》在报道BW时表示,“不得不说,二次元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文化,00后甚至将之看为‘时尚潮流’。”
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尚潮流”中,BW发展迅速,邀请来更多的嘉宾,拓展出更多的舞台,场地不断扩张,接纳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展会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不变的是ACGN爱好者在其中热情积极交流的景象。
线下的沉浸体验和自由的交友场景成为了BW独特的底色。在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BW,逐渐脱离了BML的影响,甚至于淡化了主办方B站的存在感,越来越有第三方展会的气质,进而成为面向所有ACGN文化爱好者的一场“二次元盛会”。
发展至今,BW的主题内容已经十分丰富,但要论其中体量最大、人气最高的,还得是自2017年首届BW以来传承至今,堪称历史悠久的“游戏世界”。
其实在早期,游戏展区在BW的比重并不算高。以BW2018为例,三个展馆中的游戏展商本身就不多,还大多分散于不同区域,虽有游戏专区,但面积并不大,位置也算不上好。
然而,随着国内游戏市场的繁荣,游戏展区的比重却在以显著的速度逐年增加。到2023年,“游戏世界”已经是展厅最大的分区。
2024年,“游戏世界”的布展面积继续扩大,甚至于完全覆盖了入口直达的两个主展馆。在最大的场地,最便捷的位置,可以见识到整个BW最汹涌的人群。
到今年,“游戏世界”已经占据三个展馆,分区展商数量过百,光是官网显示的信息页就有80多页,是其他区的数倍不止。
具体到参展游戏,传统意义上的“二游”是具备一定的“主场优势”的,通常也是最热闹的。像是《明日方舟》《崩坏:星穹铁道》《鸣潮》等一系列人气产品,往往会在展台投入大量资源,从主题装潢、角色演出,到限时任务以及观众的互动活动,都力求拉近游戏与玩家之间的距离。
咱们魔方工作室的《异人之下》也不例外。这次参展BW,不仅邀请到明星嘉宾【严屹宽】参与、提供新游试玩,更安排了Coser表演、达人互动、擂台水友赛等等活动,现场还准备了不少小游戏,等着大家来【4A05】异人之下游戏展台免费赢取礼物奖品。
说白了,相比于普通商业展会上的标准化布展形式,BW会更注重“沉浸感”和“粉丝参与度”,而这种亲密的互动氛围,也正是BW的一大特色。
另外一些并不那么符合“二游”定义的游戏,实际上在整个游戏展区同样存在感不低——以数量而言,BW2024的“二游”与非“二游”的展台数比例大致达到三比七,这还是没算上独立游戏展区的情况。
而其中的知名作品,比如去年参展的《赛博朋克 2077》《解限机》《影之刃零》,同样把现场气氛带动得十分火热,尤其是《影之刃零》,因为是第一次开放面向玩家的公开试玩,导致满怀期待的玩家大排长龙,不少人排了数个小时的队伍才得到20分钟的体验机会。
至于本届BW,魔方工作室的《洛克王国》和《洛克王国:世界》也将带着新情报参展,不仅有前者的十五周年怀旧活动,还有后者的PC、移动端双端试玩。现场同样为各位小洛克准备了公仔、手办等一系列奖品。
对非“二游”题材的产品来说,它们所受到的关注,往往更聚焦于游戏的美术风格、玩法设计,文化背景,这也体现出,玩家确实是越来越看重游戏整体的创作质量、技术突破,以及本土开发者的原创尝试。
总的来说,通过BW“游戏世界”的变化不难意识到,相比漫画、动画等其他 ACGN 领域,国内游戏产业的成熟度和市场规模已经走在了前面,许多产品也开始在内容表达和玩法机制上寻求差异化创新。
BW的存在,则恰好提供了一个氛围轻松、有趣、可玩性强的交流场所,使游戏与玩家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然,也更容易产生理解和共鸣。
作为传统二次元内容的代表,动漫相关内容在BW自然是重头戏。
《MyGO!!!!!》的制作公司Bushiroad去年来到BW办了不少活动,基本都收获了极热烈的回应,现场山呼海啸不断。
B站上的热门动漫,如《葬送的芙莉莲》《怪兽八号》《迷宫饭》等等,也都搭建了相应的主题展位。一些相关活动项目,像《葬送的芙莉莲》的期间限定快闪店、《迷宫饭》作者九井谅子的签名会,更是人气不低。
与此同时,一个更为明显的现象是,许多原本和ACGN联系不大的厂商,也大多通过联名、整活等形式,在表达出对“二次元”文化认同和尊重的基础上,加入了这场“二次元盛会”。
从《艾尔登法环》到《黑神话:悟空》,从《蔚蓝档案》到《孤独摇滚》,一众数码硬件厂商便是借他们入场,和受众拉近距离,也确实因此获得不少关注。
比如往届BW中,M.A.C合作了COS圈顶流卡琳娜,导致整个展台一度围到水泄不通;拜尔带来自家制药品牌凯妮汀,联动国创动画《百妖谱》在现场搭了个国风展馆,也吸引了不少路过游客打卡。
更重磅的还有痛车大赏环节。去年参展车辆超过600辆,其中不乏迈巴赫、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豪车,也有品牌趁此东风,顺带为自己做了波宣传。
总体而言,目前的趋势是,围绕着“二次元文化”,BW正逐渐发展为一个受众更加庞大,内容形式更为丰富的综合型展会。
比较明显的一点在于,BW的边界日益模糊,它既是属于二次元的聚会,又逐渐成为年轻消费潮流的风向标。它进一步展示出二次元与主流文化的趋同,又或者说,二次元正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主流文化。
而在这背后,更加隐秘的是,就连“二次元文化”本身其实也在发生改变。上海本地新闻媒体《新民晚报》去年曾在BW会场中采访一位Coser,她坦言Cosplay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有些要求相当苛刻,不仅要妆造极尽还原,甚至还要身材、长相都与角色有几分神似。而如今来参加上海漫展,“Cosplay已经没有什么门槛了,服饰很容易在网上买到,大家对Coser也很宽容友好。只要喜欢,就可以尝试。平时想穿不敢穿、不能穿的亚文化穿搭,穿到漫展上来也都没问题。”
或许可以这么认为,如今的二次元,已经成为一种自由、包容、友善的文化氛围。
参加BW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小魔方觉得,大概是一种暂别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乡的感觉。
要不然其实很难解释,为什么BW的票那么难抢,队那么难排,常年因为暴雨被调侃为“Bilibili Water”,却依然规模一年大过一年,声势一年强过一年。
事实上,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BW传播最广的内容,大多也包含了这样的叙事。
小有名气的UP主在BW结束后陡生感慨,表示被大家喜欢、关注,被爱包围的温暖完成了自己小时候的遗憾,“这几天好像一直活在梦里,活在二次元的世界里“。
有打工人带着妈妈逛BW,还教了句关于游戏的口号。结果两人在排队时走散,妈妈虽然不记得具体游戏名称,但还是靠“做幸福女人“的暗号找到游戏展区成功汇合。
你甚至不需要身处BW的展馆之中,就能感受到那种迥异于现实世界的氛围,一位参与者这样分享自己的经历:
半夜快12点了,我下楼去酒店前台拿外卖,电梯门快关的时候,一个小仙女(字面意思的)举着魔杖就走进来了。和我同梯的原本应该是醉酒的男人、疲惫的社畜、和黏腻的情侣,但都不是这些人,不是这些烂俗的现实。电梯里只有我,一个小仙女,再加一个机器人。
我能清晰听到次元壁短暂破裂的声音——这是属于上海这三天的魔法。
在当下,BW为ACGN爱好者们带来了一些“别无二家”的、关乎想象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的感触。而这当然并非主办方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包括各参展方、受邀嘉宾乃至于爱好者本身共同编织的场地魔法。
希望小魔方这次参展,也能融入其中,带大家领略一番不同风景的幻想世界。
最后在这里预告一下,活动现场还有小魔方吧唧无料安排!来找方包采访可以上小电视哦,大家BW现场见~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