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的六月里,我连续补完了七部纯爱番剧:《我心危》、《堀与宫村》、《更衣人偶》、《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月色真美》、《徒然喜欢你》、《总之就是非常可爱》。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会让我有种负罪感,所以我们挑出其中的前五部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这五部均符合一个设定模版——阴郁男主+开朗女主。我想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分析,找到一个基于这种设定(阴郁男主+开朗女主)的剧情推进模版。
首先我们总结一下今天要总结的对象中男女主设定的细节和剧情推进的逻辑:
我们可以发现男主角普遍的特征是阴郁,但是他们又都有一个掩盖自己离群方式。在《我心危》中市川用中二病、阴暗幻想的方式合理化这种状态;在《堀与宫村》中宫村用不良少年的装扮、不良少年的行为来达成视觉上对他人的疏远;《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中男主则是通过虚无主义、沉醉于书中世界的方式来和自己不合群的状态和解。
我们可以将这这种方式视作男主角处事或者与世界接触的方式,而随着剧情发展,男主阴郁状态的改变,这种方式也会自然消散或者在作品中淡化,也就是阴郁状态的外部展现逐渐弱化。这样的掩盖行为是使观众窥得男主阴郁情绪以及状态的窗口。
阴郁总是有内因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大部分的作品中这种阴郁状态的成因都是“孤立”。来自各种各样原因的孤立,这一部分《我心危》的刻画应该是最好的。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现男主从自负到被孤立到自卑的全过程,而在其他作品中的展现就稍显不足。
不得不说“孤立”这个要素在日本是一件非常合理和常见的情况,所以塞入作品也非常合理。但是同样的要素在中国的话不一定能引起如此的共鸣,所以改成”校园霸凌“可能是更本土化的选择。
阴郁的另一内因是“自卑”,而这种自卑和孤立一般是前后关系,一种是自卑然后疏远他人,另一种是长期被孤立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说完了表象的阴郁我们来说男主普遍具有的另一特质——优点。用这么宽泛的说法实在是不好意思,但是这方面确实是每一部作品都大显神通。何为优点呢?在《我心危》中是由骚话三人组衬托出的相对更稳重以及亚撒西的对人态度以及性格特点;在《堀与宫村》中自然是宫村的美貌();而在《更衣人偶》中则是男主对于爱好的执着以及超群的制衣能力。这里不得不说,男主对于人偶的热爱一直是作为一条暗线存在,如果我们细想的话,有一个人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并且从未动摇这还不够厉害吗,总之我是直呼佩服的。
总而言之,男主不能纯阴郁,一定是要有优点的,毕竟这是纯爱番啊!没有优点的话,恋爱要怎么开始呢?我们可以将优点的设计总结一个规律:年龄越大其优点也要越符合社会预期。
像是宫村和五条,一个帅一个强,都非常符合社会预期的“强”、“优点”的标准,而小太郎乃至市川这种国中生就没有很明显的客观优点,我们只能着力于对比和亚撒西以及细节程度。这一部分和我们后面要说的男主心态随剧情走向变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男主人设说的差不多了,我们来讲讲女主。但是实在是不好意思,我发现这几部番中的女主设定其实都比较乏善可陈,层次感较低。总而言之就是大大咧咧开朗美少女,最好有个模特工作来印证颜值的超标。其次在恋爱人设中“高攻低防”的模式是比较常见的,这一点的底子其实是前面讲的“大大咧咧”。试想一下,什么样的人才会因为一个契机毫不顾虑的接近一个大家都敬而远之的同学呢。
当然了,作为恋爱喜剧,女主还是要有一些特殊的记忆点了,比如山田喜欢吃饭、喜多川的超绝行动力、樱良外表坚强内心恐惧的反差感。但是这一部分就和男主的“优点”一样属于非核心但是必须有的部分。
所以总结一下,女主的设定相对比较工具,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的成因就太多了,有想法的读者可以来找我讨论,在这篇文章中就不展开了。
在这一套模版中,行为模式产生变化也即“成长”的主要还是男主,女主的变化有很好,没有也罢。毕竟我们完全没看出喜多川、山田、堀有什么变化。当然了,人家都是阳光开朗美少女了你还要怎么变?
所以第一条最主要最明显的剧情路径就是男主逐渐摆脱阴郁、不合群、说话少这三个特征。从宫村和学生会团体的交好以及市川、新菜、春树、小太郎和女主小团体关系的逐渐靠拢来看,我们可以找到两条路径,而这两条路径最后一定会走向校园群像的塑造,群像中一个或几个角色又会“助攻”推动男女主亲密关系的发展(参考萌子)。所以这条剧情逻辑线路会产生下一条明线:男女主亲密关系发展。
这一部分感情推进的逻辑很明确,男女主开场通过一个“意外”打破隔阂,再因男主的“优点”产生交集。之后通过误会、吃醋、谈心、细节控、突然越线的身体接触这些桥段来推进剧情,加上我们前面所说的群像塑造构成一套完整的亲密关系螺旋进化体系。
我们汇总一下剧情推进的逻辑之后就会发现更像是圣女捡了善良哥布林的既视感(),我将其总结为“鱼篮观音”的模版(感兴趣自己了解)。
OK经过我的总结你肯定已经有能力创作一个如此模版的故事了(大雾),如果真的有人写了的话记得给我看看哦。
评论区
共 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