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游市场中,平台解谜游戏层出不穷,因其低技术门槛、美术资源复用率高等特点,故备受个人开发者的青睐。然而,较低的门槛意味着更考验开发对用户群体的认知,以及相应的游戏设计能力。当前市场游戏质量良莠不齐,本文以近日发售的“好评如潮”游戏《CATO 黄油猫》展开,结合同类其他游戏进行分析,探讨游戏在题材选择、创新噱头、能力&机关设计和模块化构成等方面的平衡。
“先有主题还是先有游戏框架”?对于小型开发者来说不必太过在意这个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CATO 黄油猫》的概念源于非科学界的“黄油-猫永动机”理论:如果将一片涂有黄油的面包绑在猫的身上,将会制造出黄油-猫永动机。
由于黄油面必定朝下,猫落地必定四脚着地,通过该理论,可以推断出——黄油和猫分开时各自遵循重力规则,而合体时,组合体将产生旋转的力量,故只要持续不断旋转,则永远不会落地。
游戏在题材与噱头方面十分吸睛,大众化的像素画风,泛化受众较多的猫咪主角,知名的逻辑推论充当噱头,至少点击率不会太差。9月6日游戏发售,笔者于9月10日在steam查询,“平台解谜”类目下分别占据热门第一、热销第三的好成绩。游戏也并非只靠噱头取胜,高达99%的好评率表明玩家对游戏实际品质的认可。
同类目5月发售的《往事伴我》则更多是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局中。就题材而言,轻松化的可爱猫咪,对比沉重的往事和消极情绪,确实是前者的受众更广。即使是为个人表达,开发者在题材和噱头的选择上也可适度“碰瓷”,以增加游戏上线后的曝光度。
许多平台解谜游戏在制作时,往往会选择能力+机关的双重变化,除了让玩家体会到更大的差异和快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对关卡设计的能力要求。而以阴郁恐怖的氛围见长,完全依赖于环境交互的《LIMBO》,不管是画面表现还是谜题设计都很值得推敲,但如此风格化的作品还是过于独树一帜了(即——做不好容易翻车~)。
《CATO 黄油猫》的核心玩法是操控分体合体两个状态去完成解谜,分体状态时单控制器可分别操纵黄油和猫(但此时的猫不具备跳跃能力),合体时猫能无视重力随意飞行。
尽管中期加入了新道具,并且隐藏关有能力的变化,但从正常体验流程来说,游戏整体的侧重点依旧是靠谜题机关产生变化。
作为成熟的游戏类型,平台解谜其实已经很难再针对机关做推陈出新,故《CATO 黄油猫》在在经典机关元素(状态检测/延时开关、发射器、果冻和反重力等)外,主要从合体分体状态切换去做解谜路线的设计。
相较6月份核聚变线下的DEMO版本,当前上线版的第一个地图打磨的非常好,而后面几个地图虽然试图做出区别,但能看出关卡水平些许青涩,在版本迭代时可多注意关卡调优。不过考虑到两人首次开发游戏,并且全程采用远程方式沟通,如此品质已经算很不错的水平!
对于主线支线隐藏房间之间的平衡,不同游戏会有不同的做法。像《Celeste》采用“隐蔽”的地方放磁带以解锁难度更高的B面,B面后又还有C面,主线仅仅是剧情+小部分内容。
《CATO 黄油猫》也采用了同样的主支线结构,共有5章地图,每章主线关卡20+,附加各式隐藏房间和支线。但藏起来的方式太过隐蔽,即使是提前知道“隐藏”,正常流程下也很难触发,且没有用于提示性的装饰或者动效。
隐藏内容里,地图1的Spy房间创新度很足,分体互换位置和慢动作的能力若投在主线,应该能减缓中后期玩家的流失。可惜游戏框架已经定型,大改成本过高,或许在黄油猫2能看到更多能力的变化。
在游戏节奏方面,显然《CATO 黄油猫》不打算把赌注全押在平台解谜上,故游戏穿插着3D滑道躲避和动态十足的Boss挑战。Boss指引可参考《双人成行》的做法,在开局和玩家失败多次后给予文字或运镜提示,尽量减少玩家因指引缺失而导致卡关的可能性。
至于保主线体验还是均衡发展的问题,只能说在主线占比多的情况下优先主线,否则游戏体验将全盘崩坏,关系到玩家评价体系。像麻雀型锦上添花多的,只要不是特别差的主线,其他地方做得好的,玩家也会适度忽略主线的弱项。
从《CATO 黄油猫》切入,不难发现即使是经典成熟的玩法,也有许多新的想法加入和玩法融合。游戏全流程至少在10h以上,当前版本的框架和内容完成度较高,尽管细节有所欠缺。但对于小型开发团队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早日将游戏上线再进行迭代更新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相信再多迭代几个版本,《CATO 黄油猫》能交出一份实力的答卷,也能给后续立项“平台解谜”类型的开发团队带来更多经过市场验证的创意。
在未来,平台解谜的设计方向或许不会只囿于机关元素的组合,不管是针对叙事做文章,还是打造风格化的氛围,抑或是追求谜题巧思嵌套的极限烧脑,甚至是大胆做出玩法融合,都具备有无限种可能。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