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街球游戏的球场上,同时出现了以下三群人:背心大花臂的肌肉男、腆着啤酒肚扎着小辫的胖墩、戴着大金链子的黑人小伙;
穿着OL制服头顶红色大波浪的御姐、戴着头盔脚踩皮靴的辣妹搭着一身粉色长裙的可爱萝莉;尖嘴猴腮浑身红毛的孙悟空、用布带蒙住眼睛的“盲僧”、还有捶胸顿足的“狂野猩”;很难想象这些人同时出现在一个场合的你灵机一动:我懂了,御姐辣妹是啦啦队,盲僧孙悟空是吉祥物,合理!
骚瑞~他们都是来打球的。然后你立马又换上一副心领神会的表情:哦~我懂了,这肯定又是哪个新上线的换皮骗氪的xx游戏吧?抱歉,这个名叫《全民街篮》,将在5.31登录Steam的街球游戏,虽然看起来花里胡哨,分外不正经,但真的不逼氪。
许多年过去了,高中时候同桌和我聊2K OL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告诉我,抛开那些投篮、扣篮之类的技能包不说,首先在外观上一定要让自己的球员成为全场最靓的仔。于是当时还是穷学生没什么零花钱的他,硬是吃了一个多月的压缩饼干,终于从饭钱里生生抠出了他心心念念已久的赤裸上身皮肤,以及会发光的纹身。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全民街篮》的出现多少有点姗姗来迟。一方面,手游在这个快餐化的时代大行其道,蒸蒸日上;另一方面,端游的市场几乎被2K垄断,不管是steam上已经换代到24的年货,还是网游2K OL2,即使玩家平日里再怎么口诛笔伐、义愤填膺,真到了该掏钱的时候还是不含糊。在《全民街篮》之前并非没有过其它篮球游戏,但充其量也只能叫昙花一现。难道《全民街篮》注定是一个重蹈覆辙的炮灰游戏,吃x都赶不上热乎的?——恰恰相反,它来的或许正是时候。竞技体育追求的无非是公平二字,但在如今游戏行业骗氪逼氪、抽卡开箱盛行的风气下,公平却成为了最奢侈的两个字,体育类游戏也难逃“钞能力”的魔爪。
玩家暂时忍受,不代表就已经打心眼里接受,他们忍受了足够长的时间,等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收割和无止境的压榨。这个时候,《全民街篮》就很容易从一众游戏中脱颖而出,哪怕它看起来长着一张“很氪”的脸,但它真的不怎么氪:没有抽卡解锁角色, 没有付费能力养成,用游戏内的金币购买角色后就可以解锁潜力,技能都是自带,天赋都是靠肝。
即使你钱再多也无法通过充值影响到游戏平衡,顶多输了之后公屏嘴硬一句“这游戏是你接触我的唯一途径了”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自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篮球就和我的生活渐行渐远了。偶尔看看NBA,打打2K是我和篮球最后的惺惺相惜。而2K最吸引人的地方也莫过于,在游戏中你可以尽情扮演自己喜欢的球星,组建自己理想中的球队,去模拟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比赛。
比如看看摆脱伤病困扰的保罗和哈登联手到底能不能战胜当年的宇宙勇;巅峰的雷霆三少能否从巅峰的热火三巨头手中找回场子;甚至是让公牛王朝和紫金王朝来一次跨时代的碰撞。。。可直到今年NBA季后赛,快船湖人勇士太阳纷纷止步首轮,我才终于清醒过来,杜库詹的时代彻底结束了,属于我这一代人的青春也该落下帷幕了。
游戏中模拟了成百上千遍的结果最终还是没能成为现实:本该一人一城的哈登辗转流离却始终未得一冠;破而后立的死神拼命挥舞镰刀,也无法划破“格林公式”的阴影···2K是充满“如果”的南柯一梦,如今梦醒曲终人散,将《全民街篮》作为下一个梦扎根的地方说不定也不错,起码里面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应该不会因为现实而感到遗憾吧。
回过神来,突然觉得《全民街篮》的调性和街头文化崇尚的精神其实很契合。“街头”一词是舶来品,用中国人自己的词来代替,大抵用“江湖”最为恰当,街头和江湖都讲究随性、自由。
三教九流,不管你是家财万贯的、背景深厚的富二代官二代,还是一无所有的布衣草莽都得遵守江湖的规矩;不管你高矮胖瘦、奇装异服,是壮汉是辣妹是萝莉,既然到了街头的球场上,那就只有拿球说话的份,别的都不好使。于是乎,好久不打球的我,其实还是想大声喊一句“教练,我还是想打篮球”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