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之书》是犹太神秘主义卡巴拉(Kabalah)的重要典籍,在犹太教中被称作zohar ha kadosh,神圣的光辉,被奉为第三圣典,与圣经(Tanakh)和塔木德(Talmud)平行。在流行文化与所谓的神秘学中不乏对这本书的想象和过度关切,这是从文艺复兴以来第一批挪用和改造卡巴拉的神秘学从业者开始的。与此相对的是,在犹太教启蒙运动Haskala后,犹太教学术界和理性主义的犹太教信徒激烈的反对这部书,认为它是素来自居理性的犹太教的污点,是乡野迷信的集大成。
Gershom Scholem是德国犹太人学者中的叛逆者,他出身于德国资产阶级的父辈对犹太教不屑一顾,他则部分出于叛逆心理投入了犹太教中,专研被父辈蔑视的神秘主义文本,还是战前率先进行'aliya迁徙的人物。他是第一批将犹太教神秘主义与卡巴拉引入正规学术研究范畴的人,当年希伯来大学开设世界上第一个以犹太神秘主义为主题的课程时,他是唯一的讲师,因为这门课程就是他设立的。他的动机和另一位从事哈西德(Hasid)研究的德国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不同,后者意欲将哈西德理解为神学实践的典范,以之引导那个时代对身份充满迷茫与困惑的德国犹太人,而他则是对神秘主义有极大的兴趣而投身这项不被看好的研究。
毫无疑问,作为卡巴拉最重要的典籍,对zohar的研究是他研究中的重点,他曾在青少年时期自主阅读zohar,其博士毕业论文就是对zohar的讨论。为了将《光辉之书》的内容以更简洁的形式呈现给初学者,让初学者能接触到一些基本的内容,Gershom编撰了一部小册子,名为《光辉之书》的基础阅读内容。这个小册子的主体内容是他选择的《光辉之书》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至少可以让初学者感受到《光辉之书》的独特气质,而且故事总是比理论更易读。
这个系列的连载(如果可能的话)正是对这部小册子的翻译。Gershom对这些故事没有任何解释,因为他认为对这些故事的解释势必会写出比故事本身更长的注脚,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是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对于对犹太教完全陌生的中文世界的读者来说,缺乏注解,这样的故事完全没法阅读,因此译者会尝试对这些故事做出一些必要的注解以帮助阅读,但不能确保这些注解完全符合作者的想法。小故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任意一篇故事都可以单独拿出来阅读使用。
这篇简介是极其不完整与不规范的,它仅仅是一个引子,目的是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点基础的了解和认识。如果有兴趣以及有能力,还请阅读一些相关的研究作品,这样可以对zohar有更进一步,以及更准确的认识。这系列(如果可能)也仅仅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让对这方面感兴趣但又对厚重的传统望而却步的读者能有一定初步的认识,因此这个系列不能取代任何对卡巴拉或zohar本身的基础学术论述。
在这系列的文本注脚中,任何在注脚内被标记为神秘学的内容,都指代与卡巴拉或犹太神秘主义不同的,来自于那些神秘学从业者的内容。如果是来自于犹太教和卡巴拉自身的内容,它将被标记为犹太教的,或者卡巴拉的。神秘学者自身的卡巴拉与犹太教卡巴拉不同,因此他们的卡巴拉内容将会被称作某一修饰语的卡巴拉,以与直接被引为卡巴拉的犹太教卡巴拉内容相区别。
如果有人问:难道不是写着,“因为你们没有看到任何相似之处”(申 4:15),答案将是:的确,我们被允许以特定的形象观看他,因为关于摩西,经上说:“他观看神的形象”(数 12:8)。 然而,主只在摩西所见的相似形象中被启示出来,而非任何他的其他造物的样貌。 因此经书写着:“那么你们将谁比作神呢? 或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可比拟?”(伊萨亚 40:18)此外,即使那个相似之处也是受赞颂圣者的表象,那也不是他在我们所不可知之领域的象征,而是作为国王在他的整个创造中表现出他的统治力量,因此他展现在每一个创造物中,每个事物都可以展现他,正如经上所写:“在先知的工作中我运用了比拟”(欧谢阿 12:11)他因此说:尽管我以你的形象代表我自己,但你会将我与谁相提并论?
因为太初,形体尚未被造,他无形无相。 因此,禁止以任何形式或形状来理解他,即使是他的字母 hé 和 vav,也不可以他完整的圣名理解他,他也不是任何类型的字母或符号。因此,“因为你没有看到任何相似之处”的意思是,你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想象的形式或形状,也没有任何你可以体现为有限概念的东西。
但是当他创造了超人的形象时,这个形象对他来说是一辆战车,他降落在车上,被称为YHVH,以便被他的属性和每一个特定的属性所理解。因此,他使自己被命名为 El、Elohim、Shaddai、Tsevaot 和 YHVH,每个都是他神圣属性的象征,表明世界是由仁慈和正义维护的,与人类的行为一致。如果圣者荣耀的光辉没有洒在他的整个创造物上,那么即使是智者,又怎么可能捕捉到他呢? 他将继续是不可知的,并且不能真的说:“整个大地充满了他的光辉。”(伊萨亚先知 6:3)
然而,胆敢将主与任何单一属性等同起来的人有祸了,即使它是神自己的,至于那任何属于“根基在尘土中”的人的形式就更弱了(约伯记 4:19),因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快就消失了,很快就被忘记了。人能认识的关于受赞圣者的唯一概念是,他对某个属性或对整个受造物的统治权。但是,如果在这些表象下没有看到他,那么他就没有这些属性,与之没有相似之处,也没有形式。就像大海一样,它的水本身缺乏形式和固有形状,只有当它们在各种容器中时才有这些形状。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是海之源。 一股涌流从它产生,产生一个循环,它就是yod。源头是一,涌流生出二。 然后形成了被称为海的广阔盆地,它就像一条挖入大地的通道,充满了源头流出的水; 而这海是三。这个巨大的盆地分为七个通道,就像那根长管一样,水从大海进入七个通道。 源头、水流、大海和七个通道一起构成十。 如果制造这些管子的造物主选择将它们打碎,那么水会回到它们的源头,只有破碎的器皿会留下来,干燥,没有水。
以同样的方式,原因的原因衍生出他存在的十个方面,即所谓的散射sefirot,并将冠冕keter命名为源头,这是一个永不枯竭的光之泉,他从那里指定自己为 eyn sof,无尽。 他既无形无相,也没有任何容器可以容纳他,也没有任何手段可以理解他。这句话中提到:“不要寻找对你来说太难的东西,不要寻找对你隐藏的东西。”
然后他塑造了一个小容器,就像字母 yod 一样,由他装满了它,并称它为智慧喷泉,由此称自己是智慧的。之后,他造了一艘名为海的大船,并命名它为“领悟”(binah),由此他自称“领悟”。 就他自己的本质而言,他既智慧又领悟; 而智慧本身不能持有这个名号,而只能通过有智慧并从他的源泉中充分发挥智慧的人; 因此,悟性本身不能要求这个称号,而只能通过他自己的本质来填充它,如果他离开它,它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在这方面,经上说:“海中的水绝了,河也干涸了。”(约伯记 14:11)
最后,“他将海击成七股涌流”(伊萨亚 11:15),也就是说,他把它引导到七个珍贵的器皿中,他称之为伟大、力量、光荣、胜利、威严、基础、主权。在每一个中,他都这样称呼自己:伟大的伟大,强大的力量, 荣耀中的光荣,胜利中的胜利,威严中的“我们的创造者的美丽”,基础的正义(箴言 10:25)。 他在基础中维护所有事物,所有容器和所有世界。
最后,在主权中,他称自己为国王,他就是“伟大、力量、荣耀、胜利和威严; 因为天上地下的一切都是你的; 主啊,国度是你的,你被高举为至高无上的元首。”(编年史一书 29:11) 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无论是他选择减少容器的数量,还是增加从那里发出的光,或者相反。但在他之上,没有任何神明可以增加或减少力量。
他又造众生侍奉这些器皿:每个器皿各有一个宝座,由四根柱子支撑,有六级台阶。总共有十个器皿。 总而言之,宝座就像(塔木德所言)的十次叙述所构建的祝福之杯,与十言(十诫)道出的托拉和创造世界的十言相协调。
散射,sefirot,单数形式为sefirah,它组成的最著名结构是流行文化里面所谓的卡巴拉生命之树。这个词是卡巴拉内部生造出来的,现代希伯来语取卡巴拉内意而作“放射性”解释,所以这里翻译为散射。在之前由席路德老爷发的另一篇文章有部分说明散射构成人体结构的问题。而且里面给了一个图,很直观。当然,引用自己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无赖感,所以接下来是对这个叙述的概括性解释。 最开始的发问令人困惑,什么叫做先知所见的相似?这个发问翻译过来就是,既然先知所见之神总是会有形象,那么为什么神不应由这些形象比拟?答案是,因为每个先知所见之神的形象是就每个先知的禀赋而展现的方便形象,因此每个先知所见不同。因为这个原因,先知尽管有所见,归根结底其所见体现的是神对万有的支配,而不是神的某一真形。
随后的论述是否定神学,通过不断的逼近,将犹太人熟悉的表达神的符号与事物一一逼掉,由此引申出神不具象不可知的特点。那么既然神不可知,为什么人依然会有神这个概念?回答如其上所述,人唯一能认识到的是神于万物中的支配。
随后开始从无形下降至有形。神展现自身而采用了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他的战车。所谓战车,是一个古老的神秘主义比喻,最早来自厄泽克先知所见,神坐在一个具有车轮的宝座上,它组成了一个古代战车。在后来的神秘主义比喻中,所有神栖息的可动对象被称作神的战车,其中也包括圣人。这里的战车是表示,神用于表现自身的模样。在这里,神是以一个超越之人的形象表达自己,也就是原初亚当,因为这个原因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亚当是神的一个神圣名号。
接下来的内容是开始倒逼,因为这里一旦开始确立名相,就会落入将神限制入名相的可能。因此光辉之书的作者马上跳出来说,就算是将神自身表达的属性用来比拟神也是有祸患的。在这一段同时讲述了神之遍在性。因为神广袤,不为万物所限,因此这里神的能量可以比作水,通过这种方式神塑形万物。这是采用了流溢说作为比喻,但其根本思想并不是真正的流溢说。
随后是散射的发展路径,其规则是从上到下的,正如这里所说的那样,从冠冕开始,依次到智慧和领悟,然后是七个剩余器皿。开始提到的yod,是因为keter对应了神之名里面的yod,第一个字母。这里依然强调了神对于器皿的绝对支配,即,如果把器皿打碎,神可以回收那些光和能量,而器皿无物存留。
当神实现预备所有事物的德性后,他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基。随后才是主权,通过创造了万物,才能使得对万物的支配成为可能。每一个器皿有相应的众生维持,也就是各等级都具有的天使。
最后对数字进行了对比。十个数字,对应了散射,对应了创造世界的十句话,对应了十个诫命,对应了塔木德中对世界的十个祝福。在卡巴拉看来,这几个事物根本是同一个事物。
“主,我从深渊之外呼唤你”(咏 130:1, 2)
因为这首咏叹词没有作者的名字,所有世代的人都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作品。任何在圣王面前祈祷的人都有责任从他的灵魂深处祈祷,因为这样他的心将完全指向神,他的思想将完全集中在他的祈祷上。
达维德已经说过,“我一心寻求你。”(咏 119:10)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他需要越过一心寻求这个阶段,去说“深渊之外”? 因为,当一个人在国王面前祈祷时,必须专心致志地思考所有来源的源头,以便他可以从“深渊之井”中汲取祝福,那是所有生命的源头,“从乐园流出的溪流”(创 2:10),“使神之城池喜悦。”(咏 46:5)
祈祷是这种从上到下的祝福:当太古者,甚深密者,渴望祝福世界时,他在深空聚集他的恩典,人可以通过祈祷将恩典从那里吸引入“井”,从而使所有的溪水和涌流都可以被填满。
这个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祈祷应如何操作,第二部分是关于祈祷如何有效。
第一部分是举意。单纯是整个内心发出祈祷的感情在卡巴拉这里不是完满充足的,还需要对于祈祷意向的认识,也就是故事里面提到的对根源的凝视,也就是对举意的强调。这也是隐隐的对于深奥学识本身的强调,只有通过深奥学识才能实现祈祷的完满。
第二部分是说祈祷的恩泽何以实现。因为神在根源处聚集了力量,他渴望下界寻求世界之树根部深渊中的这些宝藏,因此一旦有祈祷,来自下界的渴望欲望向上索求,那么力量就会像水流一样顺着树的发端流动,由深空中垂入下界,灌溉所有的索取者,滋润生命之树路径上的所有环节。
因为这个原因,卡巴拉认为,人的劳作与祈祷对完成抽象世界的重构必不可缺。
经师阿巴说:“以色列人说:‘神究竟在我们中间,还是不在我们中间?’”(ayin 出埃及 17:7)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们愚蠢地不知道他在他们中间吗? 他们不是被神临所包围,被光辉的云彩包围着吗? 难道他们没有在海边看到他们国王的光辉威严吗? 我们没有听说穿过红海的女仆被赋予比厄泽克先知更大的奇象吗?
解释是这样,正如经师西蒙所说的那样,以色列人希望确定他们所获得的神性显现是否来自太古者,甚深密者,超然者,不可名状者,他被称作ayin (无),或者是否属于“小脸”,即内在者,被称作YHVH。 因此相对 lo(否) 这个词,我们这里有 ayin(无)这个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以色列人会受到惩罚? 原因是他们在神身上区分了这两个方面,并“试探主”,他们说:如果是一ehad,我们将用一种方式祈祷,如果是外aher,我们将用另一种方式祈祷。
小脸,zeir anpin,是十个散射中下七散射里面除了国度malakhut以外六个散射组成的结构,以怜悯rahamin为中心。这个部分在卡巴拉中被等同于berukh hu,也就是yhvh的另一种构成结构,而这个整体在名号对应中被视作是小名yhvh。它被视作万有内在者,也就是万物构造的基础,因为通过它散发的德性,万物得以存续。
ayin,无。在卡巴拉里面这个词指代神绝对不可见领域,越过了一切的思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者。
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强调不可将神的不可知领域与可知领域进行分割。
“牢记安息日,坚守其为圣日” (出埃及记 20:8)
经师伊萨克说:经书写着:“神赐福给第七天”(创 2:3)。 尽管如此,关于马纳的说法是:“六天可以收集,但第七天是安息日,一个也没有”(出埃及记 16:26)没有食物的日子能带来什么祝福?尽管如此,我们已经了解到,第七日聚集了上下两界的祝福。 因此,为什么这一日缺少马纳?
因此如是解释:超越世界的六日从第七日获得祝福,在从第七日获得祝福外,六个超越日分别将食物送往下界。 因此,无论谁达到了信仰的等级,他都有责任在安息日前夕准备好餐桌和一顿饭,以便在一周的剩余六天里祝福他的餐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安息日的准备一起,未来六天的祝福也被准备,但还有一张空桌子没有祝福。 因此,人们应该在安息日前夕为餐桌提供面包和其他食物。
经师伊萨克补充说: 安息日也是如此。经师犹大说:在这一天,必须庆祝三餐,以使这一天精神振奋和满足。
经师阿巴说:必须这样做,以便从第七天获得祝福的超凡日子自己也得到祝福。 在这一天,从至圣太古者,至圣甚深密者身上降下的露水,充满了“小脸”的头; 在安息日到来后,他三度下到神圣的“苹果树园地”,让所有人都可以一起享受祝福。
由此可见,一天的三餐不仅对我们自己,而且对所有受造物都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就实现了对至圣太古者、“小脸”和“苹果树园”的真正信仰,我们应该在这三者上都感到喜悦和欣慰。而若谁没有完成所有三餐,就破坏了这一完美……
因为安息日是信仰的中心,因此在这一天人被赋予了额外的超凡灵魂,那原本是为来世而设计,其中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安息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受赞圣者之名,是万有相谐之名。
经师约瑟夫说:事实上,确实如此。可惜他不帮助完善圣王的喜悦!这快乐是什么呢?信仰的三餐,是亚伯拉罕、伊萨克和雅各伯分享的三餐,通过这三餐来表达喜悦上加的喜悦,来自所有层面的完美信仰。正如我们被教导的那样,在这一天,父亲们加冕,所有的孩子们都受到力量、光明和欢乐的启发,甚至在其他大节日也没有这样的殊荣。 罪人在这一天在革亥农得到喘息。在这一天,世界上没有惩罚。在这一天,妥拉被戴上了完美的王冠。在这一天,喜悦和欢快回荡在两百五十个世界中。这也请注意,在一周的六天中的每一天,在下午祈祷的时间,无情的审判的力量占了上风,报应就在眼前。安息日不是这样。当安息日下午祈祷的时刻到来时,善意盛行,神圣太古者的慈爱彰显,一切惩罚都被克制,喜悦与满足无处不在。在这个满足和恩典的时刻,圣洁、忠诚的先知摩西离开了这个世界,以便人们知道他不是通过审判被带走,而是他的灵魂在神圣太古者的恩典时刻上升, 太古者将他隐藏起来。 因此,“直到今天,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申 34:6)因此,正如太古者是甚深密者,不为天上地下所知,根据启示,摩西的灵魂也被隐藏在安息日下午祈祷中,在神的恩典中。在世间所有隐藏的事物中,摩西的这个灵魂是最隐藏的,不能受到审判。 摩西的报酬何等广大。
在这一天,托拉以完美的辉光加冕,加冕在所有的诫命、所有的法令、所有的罪孽惩罚中:七十支光的冠冕从四面八方辐射。
哦,看,从每根树枝上长出的小树枝,有五根树枝立在那棵树上,所有树枝都在那里!哦,看各个领域的大门,流淌着无穷无尽的光辉和荣耀!一个声音响起:醒醒,天上的圣人! 醒来,圣洁的人们,在上被选者,在下被选者!为醒来见到你的主而喜悦,在完满的喜悦中醒来!准备好,在三位先祖的三重喜悦中! 为信仰做好准备,喜悦的喜悦! 以色列人啊,你们多么幸福,在今世圣洁,在来世圣洁!在所有异教国家之外,这是你的产业——“我和你之间的印记”(出埃及记 31:13)
经师犹大说:诚然,确乎如此。因此:“牢记安息日,坚守其为圣日”; “你们要圣洁,因为我主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勒维 19:2); “以安息日为乐,以主的圣洁为尊贵。”(伊萨亚 58:13)
这个故事神化安息日,目的是劝诫以色列人遵守安息日,并称其功德无比广大。
安息日是圣经里面第一个明确被冠以圣这个形容词的事物。因此,圣这个词被视作安息日的冠冕,它比其他六日更伟大。因此,神通过安息日祝福并加冕其他时日,它们都从安息日受到恩惠。
这里就引出了故事开头的那个疑问。既然安息日如此伟大,为什么神的恩惠的象征,荒漠中吃的神圣食物马纳甘露,却不在安息日降临?
回答正如故事所说的那样,因为人有义务以自己的方式赞叹安息日,也就是自己准备安息日的餐点,而这恩惠已经由前六日获得。在第七日,人通过自己的参与从而加入到这场贯通上下的大宴席中,就像这场宴席上的一个主人,而不是坐在桌子下等待,如同仆从一样,因为古代以来仆从是不与主人合桌吃饭的。如若等待,那么在他面前的只有空桌子,他只能像仆从一样等待。这实际上是犹太教对人之作为的强调,没有人之作为,也就是对律法的遵守,那么人一无所得。那些不准备安息日的人,就和那些在来世赤身裸体的人一样,无缘君王的宴席。
在安息日,神的力量会顺着下降,从不可知到可知,再到乐园,也就是所谓的神圣苹果园。这对应了创世纪里面的描述,当安息日快来的时候,神在乐园里面漫步,也就是神的光辉笼罩在乐园中。因为这是一个完善的三级关系,卡巴拉将之与安息日的饮食进行对应,因为安息日的宴席准备实际上是经师犹太教中安息日最重要的戒律,这里面涉及的律法比在经堂诵经更多。这三级宴饮又同祈祷关联起来,这里提到三级宴饮分别对应了亚伯拉罕祖孙三代,这三代人的名字通常对应的是早中晚三次的祈祷。饮食与祈祷分别是对肉体和精神的灌溉和维持,它们确保了生命的存续。
额外的超凡灵魂,是卡巴拉认为,在安息日这一日,会有独特的安息日之精神降临,赋予那些遵循了戒律的人以新的感受。那些经历了它的人会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变得干净透彻,因为这是被神之光辉滋润的结果,这个感受正如来世,感到“被塑造了一个新的心,赋予了新的精神”。在安息日后,无论是否愿意,这种精神都会离开,直到下一个安息日它降临在那些妥善准备的人的心灵中。
最后是一大堆具有神秘主义含义的比喻,但最终都是在对安息日进行强调和对其功能的神化。安息日在喜悦中被加冕,也与其他事物相互加冕,这一日以安息日为中心,构成了天上地下充满喜悦的大宴席。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