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制造2025”正式启动,开启了中国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十年过去,这场深刻的技术变革不仅重塑了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生产方式,也对国内劳动力市场和国际产业链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制造业的面貌?被机器取代的工人流向了哪些行业?面对技术迭代,一线劳动者如何理解自身的职业前景?更重要的是,这场“机器换人”浪潮对中国产业发展的长远意义何在?本期《纵横说》邀请到长期研究劳工问题的孙中伟教授,来聊一聊自动化时代的制造业变迁与工人命运。
孙中伟,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人口流动与城市化、产业转型与区域发展
1:18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制造业有什么区别?
5:05 2015:中国制造业的“机器人总动员”
9:08 一场静悄悄的岗位交接:没有裁员的机器换人
7:31 新兴的服务业,恰好承接了被机器取代的工人
13:17 欧美选择产业转移时,中国为何死磕自动化?
22:38 墨西哥陷入产业空心化,中国如何成功规避?
36:00 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升级的三个阶段
40:05 中国工人为何不惧机器换人?
41:45 稳就业还是促升级?地方政府的双重目标困境
44:41 外地工人状况有改变吗?
参考文献:Wu N, Sun Z. Little to Lose: Exit O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Automation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The China Quarterly. Published online 2025: 1-21. doi:10.1017/S0305741024001577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