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黑战记2》像一面镜子,将现实倒映成了镜面中的另一个二次元世界,镜子的倒影中有现实世界看得见的形象,也有现实中无形的思想。本篇安利将分为画面、故事、主题这前中后三段,分享在下作为一名观众,从这面二次元“镜子”中看见的倒影。
我对《罗小黑战记》并没有太关注过,网络剧集只零星看过几集,几年前的第一部剧场版进电影院看了,虽然大体故事还记得,但很多细节已经模糊了,只记得一个“很好”,而并没有打下很深的刻印。对比之下,第2部给我的观感有了爆发式的飞跃,无论从画面的美丽、细节的精致、故事的紧凑精彩,还是故事背后的主题思考,都完整得坐在银幕前能让我欢笑、走出影院后能让我继续开心,由于第2部仍是网络剧集的前传故事,相较第1部也有自己独立突出的表达,个人认为即使直接去看,对观感和剧情理解也没有过大的障碍。
剧透警告:本篇分享会涉及剧透,比起听在下侃什么“镜子里的倒影”一类难懂的话,不如亲眼先去看一遍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的东西大家都爱看,《罗小黑战记2》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就是画面的美丽,在近年来国内3D动画电影佳作频出的同时,像《罗小黑战记2》这样精美的二维作画是不多见的,很让人感受到动画的独特魅力——会动的画是最直接的视觉表现。在作画功底、色彩运用等技巧打底之上,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画面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我们现实生活的倒影。
以往看日本动漫作品时,很令人羡慕的一点,就是通过精美的二维画面,表现出了现实中的当代城市繁华和生活气息,对照动画场景,去现实中的取景地“圣地巡礼”也成为了有趣的活动。这种羡慕在《罗小黑战记2》中得到了满足,当看到那些罗列着店铺招牌、高楼住房和电线杆的场景,看到铺着鱼鳞瓦的旧房古刹,看到天空下的山川和原野上废弃的厂房,那是一种不需要说明就自动生出的恍然:这正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河山,是我们现在就身处其中的时代和生活。电影开头罗小黑跟着师傅去吃自助火锅、吃汉堡外卖等生活片断,中段追踪时穿过人来人往的夜市步行街,还有坐高铁、坐飞机、住宾馆等桥段,那种倒影般的写实性,不仅只表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现实中会发生的生活场景,更在于,我们自己甚至就亲身接触着同样的生活,坐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的我们,从故事里同样在看电影的罗小黑和无限师傅身上,看到的正是我们自己的倒影(达成成就:在电影院看电影里的人看电影)。
鹿野师姐带着小黑从传送门穿越各地会馆,其实就是在展现我们通过旅游或想象,所感受到辽阔国土远处的另一方河山(大家也都来想象一下,自己的老家会有什么会馆吧)。从大的视角而言,《罗小黑战记2》通过故事情节和场景,很自然地表现出了近年来我们亲历过的时代变化或新闻事件,例如高铁交通网的扩展,以及挽救失事飞机的英雄机组等等;从小的视角而言,它表现的是你我,是我们现下这一代年轻人细微而又平凡的工作与生活,这种表现既有会馆办公室里遍布的电脑、屏幕角上贴着的潦草便笺,也有会馆组织里一众没什么本事,却碌碌奔波于妖与人冲突之间的小角色。对于当代日渐趋于一致化的城市造景,我一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罗小黑战记2》以二维绘画所展现的现实倒影,却突然让我对现在的城市有了一种亲切,那些毫无特点的城市场景,居然仅仅因为现实存在着,就自然形成了一种有辨识度的视觉特征,令人一望即知这是我们的身边,而非异国的远城。这就是动画的魅力——它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一个有趣的二次元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当我们放假期间看着窗外的楼影时,当我们在上下学、上下班的路上匆匆穿过拥挤的街道时,我们已不经意地完成了一次次自己的“圣地巡礼”。
具体而微,《罗小黑战记2》对海量画面细节的刻画,已经不仅仅是有趣的小彩蛋程度了,而是真正利用“细节刻画”这一手段,起到了强化表达的效果。
从信息量上来说,细节的出色运用达到了信息表达的最大效率,以开头无限师傅做饭的一幕为例,一边利用灵力遥控菜刀切菜,一边亲手拿勺子舀汤去尝咸淡,下一幕就是人也愣了,切个没完的刀也停了,没有任何台词,短短几秒钟,就表现出一个悲摧的事实:“又做砸了,叫外卖吧,下次不弄了!”凡此种种的细节表现成功做了减法,让紧凑精彩的故事既没有被大量冗繁的次要桥段所拖累,同时却又达到了搞笑、表现世界观等方面的饱满效果。
从画面上来说,运用细节的两个最突出表现,就是场景招牌与人物群像。城市街道上的招牌细节,不论是有明显恶搞原型的“绝了鸭脖”,还是无厘头的“还没吃好大排档”“谁的店”,都很好地表现了如前文所述的当代生活写实。人物群像的细节刻画则更是令人叫绝,在各路高手齐聚苍南会馆的一幕戏中,每一个无名无姓的背景板角色都因为形象刻画的细致,而体现了堪称恐怖的信息量,少女傀儡师带着俩表情包人偶,坐在墙头全程看戏;小女孩扛着与身形完全不成比例的大太刀,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绝对让人无法从人物众多的场景中忽视她;跳来跳去的话痨猫猫,颈子上有一道完整环绕一周的伤疤缝合痕,不需要任何人物介绍、不需要任何来龙去脉的交待,观众自然会像开闸一样涌出脑内吐槽寻思:“你是刑天吗?”“这猫怎么回事儿?”很有一种方清平相声里“从脖子这儿截肢”的笑点。同为能用来讲故事的形式载体,文字和画面都各有独特的表现魅力,这种人物群像的刻画方式,正是文字无法企及、画面所独有的魅力,文字要想表现这么一大群人物,要么是三两句极具概括性的交待,难有细节,要么不厌其烦地把每一个人都摘出来写他(她)的武器、道具或伤痕,导致在相对次要的背景角色上浪费太多的篇幅成本,而画面上的一个细节就能让人联想出无数故事,用“海面下的八分之七冰山”,无声地把一个姓名都没有的路人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从这个角度来说,《罗小黑战记2》做到了“用动画的形式来表达动画的优长”。
此前所述的画面漂亮、生活图景、细节刻画等等,是一部动画电影最表面的东西,一部好作品有了这些表现,能够更加动人,但不能反过来说,有了这些表面枝节的东西就足够成就一部好作品了。真正承载着这些色彩影像的“镜面”,是故事,《罗小黑战记2》的故事塑造,也确实做到了如镜面一样光滑自然、完满圆融,个人认为最大的优点是“张弛有度”。
剧情节奏上的张弛有度,张是主线明确紧凑,弛是轻松桥段的自然穿插。电影时长有限,电影故事最大的“美德”就是紧凑完整。蚱蜢跳过冬季荒芜的野草,被草杆下几乎看不出来的蜥蜴突然咬住,一名持枪的雇佣兵走过蜥蜴捕猎的野草,越过他的肩头看到整片原野都拉开了沉默行进的散兵线——整部电影的第一幕就是紧凑的,如子弹般劈入了情节基调:战斗,战斗是最高形式的情节冲突;引出了故事主线:其后的整个故事,都紧紧咬着这第一场冲突所导致的,“争夺若木”“寻找主谋”这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推进。在这些主线明确的故事缝隙之中,又很自然地填充了轻松的桥段,哪吒请无限到家里去打电子游戏,给每一个来家里玩的人滥发印有自己名字的“NAZA”周边衬衫,鸠老在两个高手分歧对峙时用扑克牌挡着眼睛,那股溢出屏幕的如坐针毡继之以一句冷不防的“在家里打你不心疼吗”,既是在搞笑,同时又组成了“监视无限”这一摆在明面上的情节结构,凡此种种,是一棵很美观的故事结构树。
两种反差题材碰撞而成的独特氛围质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ACG作品最早都是独立于魔法、战争、科幻……等一个个鲜明话题中,随后又出现了将两个原本独立且观感反差的主题,融合到一起的玩法。魔法和机甲结合到一起,就成了《神龙斗士》(《超魔神英雄传》)《光能勇士》(《魔动王》);僵尸怪物与神秘学结合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了《第一小队》(从往期节目的蛛丝马迹中,我有理由断定机核老朋友Nadya的网名就是来自这部动画),以及《爱,死亡,机器人》第一季剧集中的《秘密战争》;冷战的老旧质感与近未来的科技质感相组合,就成了两线关卡交替推进又前后影响的《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罗小黑战记2》在故事质感的塑造上,也使用了这种结合反差题材的手法,最概括的表现,就是故事中那枚装在底壳上的若木弹头。“若木”是什么?“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它在文化记忆里,是李贺《苦昼短》中栖息着掌管冥晦之烛龙的天东神木,在电影的故事设定中,则是能够融合妖怪灵力的上古灵木;这些雇佣兵抢“若木”用来做什么?用来做子弹头,融和灵力的若木弹头能够成为针对妖精的高效量产武器,阴谋的刻画、形势的紧迫随之浮现;他们为了抢夺“若木”,用来对抗妖精灵力、击技的是什么?是无人机、热红外探测、战场信息化、远程精确射击,是高速发展的现代战争科技。“若木”和群妖背后的,是神话与历史,弹壳和雇佣兵们背后的,则是科技与现代战争,这两种反差极大的题材相互碰撞且又合而为一,说实话,一旦没处理好是很容易出戏成拙的,《罗小黑战记2》的得宜,在于通过对情节张弛的控制,合适地表现出了这种题材结合的创意,没有像表现欲爆发的爆米花电影那样全程滥堆爆炸、造成审美疲劳,小黑和鹿野师姐追踪主谋的暗线上,主要的冲突形式是灵力斗法和击技对抗,夺回若木这条明线上的妖力与现代化军备冲突,则节奏分明地限制在了前(雇佣兵夺取若木)、中(池年长老突袭地下基地)、后(无限师傅的烟花秀)这三段有限的大场面上,没有过分撕裂出反差题材之间互不咬弦的尴尬。
这种感受给了我很大的快乐:现在我们的动画电影,已经有可能找到合适的角度,去表现我们自己的时代、创造有趣精彩的故事了。
但得酒中意,勿为醒者传,好的故事,主题思想是藏而不露的,能够让不同的观众看到不同的主题、产生不同的思考,如同映在镜子里的光影,可以思辨、难以言传,在此仅能算是表达一下个人的看法。
在《罗小黑战记2》的故事“倒影”中,看到了多重的修昔底德陷阱。人类和妖怪互有修昔底德陷阱,人会忌惮妖怪强大的法力和生命力,妖怪也在担忧人类高速狂奔的科技终究会压倒自己;妖灵会馆内部,围绕无限师傅也形成了一重修昔底德陷阱,连长老级别的老妖池年都在犯嘀咕,一个强大成这样的人类,能对他放心吗?在故事中,那些为此难安和偏执的人,希望“战斗在我们还能掌握形势的现在就爆发”,由此引发了人与妖怪之间的种种冲突,冲突一旦扩大就会是无比残酷的,故事结尾的“若木”行动决战之地,是“本地妖怪在三百年前就快被人类杀光了”的“另一片大陆”,倒映其中的是印第安原住民的历史悲剧,如果从“妖怪背后就是神话与历史记忆”这层隐喻来看,也意味着“那片大陆”不再有早于三百年之前的历史记忆。动画中倒映的,正是我们当下时代的现实阴影。
无限师傅和小黑到总会馆的情节中,有一幕将会馆牌匾上的字一闪而过:漱流枕石。“漱石枕流”这个典故,出自晋朝的名士玄谈,不妨援引冯至先生的成文:“这是《世说新语》里记载的,晋朝士大夫们故弄玄虚、强词夺理的一种坏习惯,说什么‘漱石枕流’,分明用水漱口,却要用石,分明可以枕石而眠,却要头枕流水,而且还说出一番道理。后世有些自命‘风雅’的人士,不问根源,不顾实际,只觉得把石和水的作用一颠倒,便意味无穷,引人‘美感’。”(冯至《我在四中学习的时候》)动画场景中反其意而改回“漱流枕石”,似暗示了妖灵会馆不同于玄谈清议的务实。这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实际,也衍生了这个故事中对“修昔底德陷阱”的应对,从人类角色的台词中侧面反映了出来:“保持强大但又谦逊讲理”,“害怕友好无法持久的话,就更要主动去维护它”。
动画里的无限师傅,之所以既有着近乎“天下无敌”这样的多见设定,又完全没有烂俗可厌的观感,其一是因为他的“强大”并不仅仅是为了刺激观众感观的单薄设定,而是放在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话题中,作为了思考的组成部分。其二,则是因为他作为强者而始终谨慎克制地使用力量,作为这个动画故事中最强大的两个人物,无限与哪吒大打出手不是为了快意恩仇、不是为了好勇斗狠,而是心照不宣做了个局,以打架“误伤”千年传送门相要挟,联手逼迫妖怪中的激进者,同意由无限出面来解决最后的问题——即是以一种更为温和克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与自己人发生分歧冲突时,无限师傅既坚持不能把冲突扩大为无限制的战争,同时又能顾及到先把两个能力适用的高手送到前线去镇场子(人物太多,抱歉不记得名字了,还挺喜欢俩人中那个老狼的),在故事高潮的战斗部分,他的强大能力则用来上演一场(被动式的)火力表演烟花秀,从始至终,他都把这种强大运用得恰到好处,既克制冲突,又保障自己和朋友不至于为此吃亏伤亡(无端吐槽:那怎么就掌握不好炒菜的火候呢?)。这是对力量运用的理想化抒发表达,是动画作品在表现我们的思考、发出我们的声音。
但并不是说,有了合适的应对,就能确保“修昔底德陷阱”绝不爆发了,诚如这个故事里的情节,人类和妖怪还是起了冲突,鹿野师姐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如果人类和妖怪真的打起来了,你帮哪边?”小黑的回答是:“帮对的那一边!”这是个打破预设规则的回答,抢夺若木的人类之中也有妖怪助阵,妖灵会馆里最强大的成员无限,本身就是和妖怪做朋友的人类,从《罗小黑战记》剧场版的第一部到第二部,所谓的“冲突”“战争”,其实都不是“人与妖怪”在打,而是“人和妖怪里的好人,在与人和妖怪里的坏人”在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是讲烂了也没能讲清楚的问题,因为实际在变化,没有简单粗暴的标准可以一劳永逸,故事中小黑对鹿野师姐的看法,就是很好的写照:最早见面时,师姐很凶不像好人;相处之后,师姐带我吃好吃的、住大酒店,师姐一定是好人;中段冲突时,师姐抢车、拿一飞机的人去犯险,师姐是坏人;而到了最后,师姐有好有坏,但为了防止事情恶化、阻止更多人被伤害,我要去帮她。人是复杂的,群体更是复杂的,人在历史面前是渺小的,也许只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但诚如故事里被“没文化老大”给了个无名代号的小甲和小乙,他们的土系能力被鹿野师姐直斥为“垃圾”,但在拯救失事飞机的行动中,最终正是土系“垃圾”的全力一搏,救了鹿野和一整飞机人的命,而反派队伍中即使是个只会变脸化形的小喽啰,也可能利用自己的特长与阴谋,把强如无限师傅这样的高手也陷进受到怀疑的维谷之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都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相同行动的人会聚在一起,聚在一起的人多了,就成了时代和历史本身。
鹿野师姐绝对是《罗小黑战记2》中最有血有肉的人物,漂亮飒爽但不温柔不和蔼不可亲,爱放狠话,爱使坏招,能吃(划掉)能打能算计人,在主题上又提供了一重非常特殊的视角。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猜测,我作为观众的固执在于,虽然仅有服饰和房屋样式等侧面表现,而没有任何直接说明,但我固执地相信,鹿野师姐遇到无限师傅时的战争,就是我们现在逢其周年且铭记着的那场战争,施加了那些罪恶和仇恨的人,就和被他们伤害的人们一样,如师姐所说“最后全都死了”(如果成立,无限师傅就是跟妖怪们一样,大半个世纪了还不见变老,简直是人仙了,不记得剧场版第一部里有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不敢与人相处,无法接受温情,只会用最尖刻的方式表达自己,这是战争留给人的创伤,而当小黑问起师姐是怎么认识师傅时,鹿野的回答只是一句波澜不惊的“在路边”。试图想象世界上真有妖怪,真的经历过那场战争,且始终保持着年轻活到了现在,她对历史和时事的思考,与常人相比会有怎样的不同?也许普通人只有通过多了解历史、多理解历史,才有可能接近这种幻想中的状态,“从另一个维度延长自己的生命”。鹿野师姐的视角提供了这样一种叙事:她见过那个没有强大力量,无法像电影结尾的无限师傅那样轻松“点到为止”来阻止冲突的战争时代,看着和平到来,战争伤痛渐渐抚平为一句“在路边见到”的轻描淡写,重新强大起来的力量足以在受到伤害时自保并反击,有些人想要冲突、想要战争,想要“在几十年内看到结果来证明我们的对错”,而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们,则尽全部的努力去适当地运用自己的强大,克制新的冲突,因为我们都还记得战争的罪恶,因为我们都不希望那样的悲剧重新上演。以此而言,这是动画作品对这个周年的无声铭记。
动画结尾的决战之后,是一连串无台词的生活片段——当我们穿过夜色中人来人往步行街的时候,当我们站在售货机前,扫码坠下一罐饮料的时候,当我们揉碎糕点喂小鸟的时候,当我们烧好开水沏茶的时候,当我们站在落雪的天空下,掏出记事簿开始新工作的时候,当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等待电影开场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这是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呢?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