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里不下雨,这气温是真闷热,烤的人根本静不下心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去了趟海边的缘故,好像把凉爽的海风从那头带到这头了,这两天睡觉晚上都不用开空调。
这心一平静,人也就有耐心。行商浪人这么好一游戏,去年试了几次都没成,这星期一下就玩进去了;深渊之路这种老派的DRPG,现在也有这个兴致去沉浸地体验。新吊带袜天使出了,做得中规中矩,但是是以前作的标准来说;上个月某个器乐番也完结了,看样子会有第二季;另外,还看了一部老动画电影, 岩井泽健治导演的《Ongaku》,其完美地诠释了一个我心目中器乐摇滚该有的样子(包括曲子)。
(对了,现在每张专辑的标题都加了链接,想要的朋友自取)
如果音乐的人声部分是歌词,那我们有必要事先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吗?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听音乐懂歌词的意思,比起完全不懂确实是更有利于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但听歌听的又不是思想,听歌是情绪的释放,作者想传达什么,和我从音乐里能感受到什么,根本是两码事。所以,大胆放耳去听就是了
比起文学意义上的表达,音乐里的人声,更像是一种乐器。
所谓的“流行歌”为啥都要带人声,就很好理解了:——要是弹吉他拉二胡,你出门还得背个大包,小号唢呐这些嗓门大的更是有扰民的担忧。要说释放情绪,最方便的,其不外乎就是自己随口就能哼出来的几句歌词,一段有音调的小曲
然后,因为大家的耳朵对人声都挺敏感的(降噪耳机永远的痛),所以歌里的人声一般也都作为核心的旋律部参与整个乐曲的进行。毕竟器乐摇滚之所以不带人声玩的原因之一,也是这家伙在乐队里太出风头,一出来就把大伙都给压下去了
那么有没有更能体现出,将人声作为一种乐器,这样的音乐形式呢
往古了说就是交响乐(话说上期我犯了个错,把交响当成古典乐用了,但好像也没啥问题(),这也是为啥听交响乐你从来不需要在意人声部的合唱唱了个啥,因为如果不看歌词你可能也听不清它究竟唱了个啥(离交响越近,离人话越远)。中间有啥近似的我不好说(流下不学无术的汗水),但要往近了说呢,
对,这玩意就是这年头最能体现人声的乐器性的东西。做音mad的那帮人,已经把人声采样拿来就当作正经乐器一样编曲了,那这还能不是乐器吗?(
那,有没有一种专门把人声当“人声”来唱的音乐形式?
有啊,大家常听的流行歌不都是这样唱的吗,这有什么好说的(
咳咳,不串了,流行歌又没做错什么,怎么搞的好像我对它有很大意见似的。音乐抒发的,是情绪,那人有情绪要宣泄,有两种途径:一个当然就是从外界找代餐,听音乐就是个很好的途径;还有一个,是找他人倾诉。说是找人倾诉,但其实是借他人来观察自己,让自己能够正视自己的情绪。
倾诉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担忧,担心自己的心情不能充分地传递给聆听着的对方,最后成了单方面地倒垃圾。所以,找一个好的对象,这对于倾诉来说很重要。但,话又说回来,我们又要怎样确认对方是真的理解了我们呢?只凭嘴上的一句“没关系了”,又好像太轻飘飘
把人声所不足的地方,借由音乐来补足,从而将这份浓烈的情绪表达出来
听歌时,我们听着歌手伴着吉他和鼓点,大声地一遍一遍诉说自己的心情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