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B站看到一个视频,两百多万播放,是余华老师谈到盗版的问题。他是不对抗盗版的。余华老师的主要观点说有比盗版更严重的问题,这的确是箴言,换言之,盗版作为问题的解决优先级不是非常高。俄国的盗版可比中国重得多,可见中国人还是比较温良的。
其实余华的意思是:有条件有能力你就支持正版,支持作者。如果确实能力有限,又对知识有求知欲,那么你看盗版,我不反对。
是老生常谈了。在各种版权问题,大家常这样评。这样的论调之所以流传广泛,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乍一看就是没毛病。而从传播原因继续分析,是因为它能让双方都心安。盗版者因为自己的「不容易」获得了道德正当性,而多数认可版权的人也因为「正版是正义的」能达成了共识而满意。
一路往下划了几条热评,大致意思都是在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从四千个赞到八千个赞都有。
我只能说有条件的话做点“慈善”没有问题,你已经财富自由了,不去追究那些“小钱”可以理解。但是希望网友不要道德绑架别人,好多人靠着这点钱生活或者补贴家用很不容易的。
盗版确实,但是正版真的太贵了,没有钱..以前初中被校园暴力持续了六七年,就是看盗版小说转移注意力获得安慰的,都不知道看了多少本,玩游戏也是,小说和游戏可以说是拯救了当时苦熬在生死边缘的我,但是现在要说起来我看盗版小说玩盗版游戏,我一定会被骂到s,偶尔谈起以前玩过什么游戏,会有很多人第一反应让我补票买正版,但是我一个月两千的工资,吃个早饭我都得抠着吃,我拿什么去补呢...所以只能被骂bp怪了,光骂我的刷屏都不知道有多少。
读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很不舒服。然后我意识到这样的论调大概潜藏着一些问题。其实这让我想起了,我很小的时候我爸是怎么教育我的。我爸是一个挺较真的人。初中的时候,他不怎么给我零花钱。有一天他看见我在玩《无冬之夜2》(破电脑也就能玩个这了)。他好奇地问我:“这游戏要钱吗?”
然后他很正儿八经地跟我说我要做选择,我不玩这个游戏不就行了。我听了觉得他很荒唐的:“那我玩那些更烂的游戏不是更不好吗!”
他想了想说:「你可以去图书馆借书。然后把零花钱用来买游戏,其实有很多不花钱而正当的方法。你其实不是走投无路,而是不愿意去想办法。盗版是不应该的,不要干。」时至今日,这段话言犹在耳。
「底线」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人很容易为自己找借口。我上了高中,爱好打辩论,辩论这个东西,无论正方反方都能说出来花儿来,今天打正方,明天又打反方。很多时候人的微小的心理倾向很容易有很深的影响,也即那句用烂了,甚至让人有点不舒服的「屁股决定脑袋」。翻转电台的中李老师经常讲一句话:「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大致意思就是要做对事,需要时时小心,步步留意,对自己的行为严加勘查。而做错事用不着考虑那么多,因而轻易。所以,当我们在为盗版解释时,是否有那么一种微笑的可能,是我们就是想用盗版,但又感到本能的道德不允许自己这样做,而这种说法似乎给了我们一个自圆其说的可能?
今天,我玩游戏只挑史低,主要玩些独立游戏和老游戏,几块钱的《GMod》和《L4D2》就可以玩出花了,自然是我的掌中宝。看书,如果有没看过的就去区里的图书馆借。(现在似乎真的除了放假时的中小学生和一些常居图书馆的人都没人借书了)如果遇上很喜欢的书,就上孔夫子旧书网淘九品以上的旧书,其实花不了多少钱。(顺便说一句,上海的一些实体旧书店的价格实在太不美丽,比如福州路的。)不但如此,其实细想,当有网友在提,如果不是盗版,穷人就获得不了知识,这似乎是个假命题。今天的互联网上我们真的可以获得很多免费而高质量的东西。在B站你可以免费看到《精疲力尽》、《放大》、《祖与占》、《四百击》这样的影史名作。配合豆瓣的评论你可以细细玩味。在ubu.com你能看到很多实验电影和文论。而马克思文库和夜航船向您敞开,一份钱也不用花,我们有太多可以享受的东西了,即便你囊中羞涩,互联网也仍然足以为你提供给充足的养料。又何必只顾眼前的好东西,甚至不惜以盗版这样有问题的方式去获取。
人之常情是贪婪的,我们都有很多想要的东西,而去搁置那样的渴望当然是很不容易的。但也正因如此,这是可贵的。我一直想搞一套《双峰》的蓝光碟,但是我在上大学之前压根凑不钱。于是我只能自我安慰,《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多么有价值的东西,可是今天除了脂砚斋和畸笏叟,大家都没有幸运看到了。然而,看不到又怎么样呢。更何况我只要记在心里不忘了,早晚都能看到的。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余华这句话的出处,在百度上限定时间搜索,发现是在2013年,我想,十年过去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多少生活更好,更有钱了一点吧(可能不多)。
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喷视频网站,但是两百多块钱就能买一张可以放蓝光的光驱,而购买一张蓝光碟再卖掉,你一般不会损失超过20块钱。
有很多人说有些书很贵,但其实在孔夫子旧书网和闲鱼上,你很容易能买到相当便宜的旧书,而当当网打折的时候,很多书都会腰斩的。知识从来不是昂贵的,除了罗振宇那里(笑)
即便是听音乐,你厌恶该死的版权垄断,在Apple Music上10块钱一个月,你可以听到你想要的大多数歌。而如果在淘宝上买个Spotify账号,更加便宜还版权更全。
Adobe全家桶的价格不合理对吧,如果你只是日常使用,为什么不尝试一下那些更便宜的产品呢?有Affnity Photo来修图,达芬奇来剪视频调色,都有很成熟的工作流。还有很多开源开发者在用爱发电开发GIMP这样的软件就是为了让我们少花冤枉钱,去支持他们吧!
说实话,我身边绝大多数用盗版的同学,其实绝对有这个能力。有同学买了个kindle却问我哪里可以下盗版书,一个kindle的钱能买的二手书绝对够你看好一阵子了。也有同学买了个森海赛尔660却看着盗版电影。我内心其实是想劝说他们的,当然,这种问题同学之间其实通常不开口,很尴尬。
确实有人用了正版就觉得自己比盗版的人了不起,比较张扬的这种人似乎不但不应该而且令人讨厌无比。我想说的是,微小的道德优越感和虚荣未必不是一件坏事,很多时候他确实更有助于我们做对的事。我自己肯定也有这样的想法,不然我绝对不会这么较真。但是真的想变得更了不起,嘲讽是没用的。
于是后来我尝试送了一个家里情况确实不好,所以没法买正版的同学一个《Portal 2》,跟他一起玩。而对于那个用kindle看盗版书的人,我既教了他怎么用tor上z-lib,也借了他我的一些旧书(虽然他偶尔还嫌弃),并告诉他下次买了书也让我嫖一嫖。我觉得我的的确确改变了一些东西,虽然似乎……没啥改变,但也至少比犬儒强。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今天,在闲鱼上你能看到非常多的盗版CD,蓝光,以及淘宝上各种卖盗版网课和资源。你在互联网上能看到hao4k,4kjia这样明目张胆的盗版论坛。分享盗版是有理由的,甚至看盗版也是有理由的,但唯独卖盗版没有。最不好的事情就是为彻头彻尾的盗版付费。
很多人都说去买二手和盗版有什么区别呢?看上去这样的行为,似乎和看盗版没什么两样。但是你要知道,物流的周转和互联网的复制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效率,物流的来来回回实际上是始终让一些碟在用户手里,而新碟也会因为需求流入市场的。同时,实体碟也是消耗品。但如果你选择了盗版,那么创作者是100%一份钱拿不到,就不过多赘述了。
我们都很想支持创作者,所以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其实支持创作者一个很重要的点越过大平台去支持具体的创作者。如果一个东西同样在电商平台和作者的网站有售,请前往作者网站购买。(E.g. 我很喜欢的一个音乐家the Microphones,我就会去https://www.pwelverumandsun.com买他的专辑,免得钱都被亚马逊赚去。)同时,支持你喜爱的作者的付费赞助计划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有的人用Patreon,有的人用newsletter,重轻老师就有newsletter订阅。
当我们购买游戏时,去官网看看,或许可以让平台少抽一点钱。
我想说的是,我非常反对一些欧美国家可以说是很离谱的版权保护。在这里我不用多说,一个采样就可能引发这样那样的官司,假如版权法能够很早的落实到位,对于音乐王国来说是难以估量的损失。假如做几个任天堂相关的同人内容就要被疯狂关照,这个世界实在是无趣的过头。
FWIW,在评论区有读者指出正版的局限性,这里列出一个例子——由于版权纠纷,正版并不能给创作者提供收益,例如当前的《极乐迪斯科》。
我爸是个法官,他跟我讲,伯尔尼公约只有50年其实是很合理的,美国这些国家版权期限都很长。那么,50年是什么概念呢?今天,你网上下托尔金的原著,看海明威和凯鲁亚克,看《十二怒汉》和《公民凯恩》全都是合法的,因为他们都进入了公有领域。我不否认版权是资本注意的产物,但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度,我们签署了伯尔尼公约,也加入了世贸组织,我们理应遵守。总的来说我相信版权是有用的,我也相信一切都会更好的。或许有一天,左翼哲学家们能得出自洽且严谨的版权理论,推翻掉现有的基于资本主义的版权理论,真的让创作者受益。我衷心期待它,它可能永远也不来,也可能明天就会到来。但无论如何,正如评论里的一条,觉得盗版也就算了,绝对是一个不该有的心态。就算余华不在乎,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在乎,甚至必须在乎。
评论区
共 9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