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人:明日之子 》虽然整体较为平庸,但还是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并且特别适合入坑使用。非常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天启星战争》作为重启DC原创动画宇宙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让所有人都对DC十分失望,很高兴《明日之子》稍微扳回了点局面。
本片最绝妙的地方是在原著漫画剧情的基础上,添加了“ 暴狼 ”(lobo)这一角色来与超人进行对抗,从而为片末超人勇敢揭露自己是外星人这一幕提供逻辑支持。
说起来也不知道暴狼的真人电影商量的怎么样了,这种海豚恋加飞车党,温柔加疯狂的人设必定吸粉无数,崔佛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只可惜 杰森·莫玛 已经当了另一个恋鱼癖,他真的是我心中暴狼最合适的扮演者。
具体剧情在此不做过多透露,暴狼的加入对于本片的深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个不小的改动虽然令人感到意外。但联想到本片主题是超人对自己的外星人身份从不安到欣然接受,这个改动却又在情理之中。
相比起来,《蝙蝠侠:缄默》所做的魔改,就是黔驴技穷+吃饱了没事干才整出来的东西。
除此之外,DC动画这次终于做了一件事:《明日之子》里讲了超人的起源故事!
是的,超人的出身人尽皆知,氪星来的,族人没剩下多少,四舍五入算个孤儿,本来有个能照顾自己的堂姐因为幻影地带变得比自己还小。但是请注意,出身 不等于 一个超级英雄的起源故事,如何获得超能力也不重要。事实上,起源故事应该是角色出身与特别之处的 整合 。
“起源故事”有什么用?超级英雄的起源故事是让观众对角色是谁有一个基本概念,并给人物赋予特质,一些让他不同寻常的东西,并给角色之后的某些行动提供逻辑支撑。
当然,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可以直接将这些特质展现在人物身上,也就是直接跳到人物超英生涯中的某些阶段,这对于编剧来说比较方便,安安心心地在一个框架下讲故事就行了。
DC在之前的动画作品里特别喜欢这样做,比如《 超人:正义联盟 》是极其优秀的作品,但对刚入坑的朋友十分不友好,它甚至连多数人物的出身都不塞进去。
一直看到第二季25集时,大家发现这个闪电侠与自己记得的那个巴里·艾伦不是一个人,一时间混乱无比,还有第三季,算了大家自己去感受,不过集集精品是真的棒!
起源故事对角色所作所为的诠释作用有多么重要呢?看看《 BVS:正义黎明 》就明白了。
这里顺便说一句,起源故事的长短和整体质量之间 没什么关系 ,有些时候一些小细节反而能透露出大秘密,扎导在影片开头加入布鲁斯在父母葬礼上 逃跑 的片段,这对蝙蝠侠后来的行事方式做出了一定解释。
个人认为这里表达了布鲁斯是在逃避“ 死亡 ”这一概念,所以哪怕是在大少死后他变得残忍,不择手段,面对敌人时他也通过拐弯抹角的方式来夺人性命。
《BVS》中蝙蝠侠用枪直接射击人的镜头也有,一个是蝙蝠侠被机枪针对,不得不开枪。
还有一个是为了救玛莎,分秒必争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开枪。
更有力的证据是,蝙蝠侠还专门选择了一个离开战地点较远且他不能很快接触的地点放氪石矛,并且他也没有将氪石做成子弹或其它能够令超人迅速死亡的武器。
“救救玛莎!”是很多观众不能接受的场景,但站在布鲁斯的立场上很好理解:他不想让又一个“玛莎”因为自己的不作为/逃避而死,所以他停手并对超人许下承诺。
在他说出这句承诺的时候,他回到了几十年前的犯罪巷中,但这一次他终于不是站在那里无动于衷了。
其实《BVS》中卢瑟的起源故事才是最能当教科书的,卢瑟面对超人时提到过他被其父亲殴打过的事实。
卢瑟并不勇敢,他对父亲那无法反抗的力量感到害怕,超人更是直接让他疯狂敲桌子道:“The red capes are coming,the red capes are coming…”哪怕超人未对他造成任何伤害,他也早已把超人当成了潜在的恶魔/暴君,而他的底气来自于他的自负,他觉得自己是天才(确实),所以得由他来对抗超人。
卢瑟用手指敲桌子那段本应是暗示卢瑟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细节,但却很少有人提到。
无法控制的小动作,在慈善晚会上发表致词时的语无伦次……有些人说扎导塑造的卢瑟有些类似小丑,但小丑却不会用语言过失和小动作来反映潜意识,光是卢瑟在《BVS》里的心理分析就可以写一期文章。
扎导在一部电影里塞的东西太多了,粉丝都很难完全解读,对于路人来说更是催眠利器,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它和《美国队长3》在同一档期上映。
起源故事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为系列故事打好路人缘基础。
漫威擅长拍三部曲,相互独立却又有一定连贯性,让漫威获得成功的秘诀是:最初的一部却为后来的成功打好了地基。地基可以不漂亮,但却是一栋豪宅的根本。反观DC,《钢铁之躯》动作戏实在是拍得太好了,之后的作品要成功就必须另寻它法来震撼观众,《神奇女侠》和《海王》做到了,而《沙赞》就比较尴尬。
起源故事详尽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减低路人入坑的难度,漫威大多数影视作品的角色入坑都很容易,因为你很容易就能找到有起源故事的那部作品,并能进一步了解这个角色的一切;DC的影视作品杂乱无章,其中某些角色甚至连出身都不介绍,只为了剧情服务,却忘了在旁边一脸懵逼的路人。说的就是你,《全明星超人》,粉丝向的巅峰。
电视剧与电影中起源故事所应占的篇幅还不能一概而论,真人剧和动画剧集有足够的时间来放置编剧的每一个想法,CW采取的是量变促成质变的策略,保证每一个角色都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塑造。从收入的角度讲,目前证明了这可以成功。
失败的案例是什么呢——《逐星女》,这部剧有且只有12集,年轻演员演技毫无内在感,大部分篇幅都用在了拖沓的起源故事上,整体规划失败导致后续剧情极其不符合逻辑。且全片模式化严重也是个问题,把We need to talk 当成剧情推动工具这种lowB的做法,甚至让我怀疑这部剧姐夫到底参与了多少。
DC电影发展的最大阻碍是创作者不团结,人人都想在自己的作品里开新花,结果就是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明日之子》虽然不如《闪点悖论》等作品优秀,但起源故事完整,彩蛋能够吸引路人兴趣,这为DC 原创动画宇宙开了一个能够长远发展的好头。
评论区
共 2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