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前几天公布的《哥斯拉2:怪兽之王》的预告片中除哥斯拉外,拉顿、摩斯拉、王者基多拉也悉数登场。四只怪兽的共斗致敬了《三大怪兽 地球最大决战》(1964年)的情节。我和杨宁整理资料,共同完成了这篇文章,目的是想给大家介绍下除哥斯拉外三只怪兽的能力和设定,顺便讲一些当年特摄电影制作前后的趣事。 《哥斯拉2:怪兽之王》预告片中拉顿有三个镜头,个人认为最惊艳的就是拉顿从城市上空呼啸而过,庞大的翼展带起的强风直接摧毁了城市这段。这个镜头完美地诠释了拉顿的称号——空中大怪兽。
拉顿(ラドン、Rodan)首次登场于电影《空中大怪兽拉顿》(1956年)。影片中,日本阿苏矿洞里发生了矿工惨死事件。经调查,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昆虫怪兽美加基拉斯的幼虫(约一辆轿车大小)。当警察与自卫队准备对抗美加基拉斯时,一只巨大、形似翼龙的怪兽出现并叼走了幼虫……影片高潮是自卫队的 F-86 战斗机展开在城市上空与拉顿展开激烈缠斗的片段。
拉顿的原型是无齿翼龙,《空中大怪兽拉顿》中也表明拉顿是由无齿翼龙变异而来的,这部电影中拉顿身高50米;翼展100余米;体重15000吨。《哥斯拉2:怪兽之王》预告片中拉顿站在火山口上,这个镜头也是致敬《空中大怪兽拉顿》。原版影片中,拉顿就曾潜伏在阿苏火山里。
美版《空中大怪兽拉顿》中总共有两只“拉顿”登场,而日版却没有这些镜头。当年拍摄影片结尾“两只拉顿飞走”的镜头时,“火山口”的高温烧断了吊着拉顿道具的钢丝,导致其中一只拉顿无法飞行,但摄像师有川贞昌决定继续拍摄。円谷看了这段素材后表示:“(道具呈现的)这种状态应该能表现出拉顿的痛苦。”最终决定将其收录到电影中。后来官方也确定当时的拉顿有“一公一母”两只的设定。
《空中大怪兽拉顿》是东宝第一部彩色的怪兽题材电影。影片中“美加基拉斯与拉顿体型的大小差距”是早期创作剧本时黑泽明提出来的想法(黑泽明只是看过剧本并提出意见,并未参与影片制作)。
因为现实世界里阿苏火山周围并没有矿洞,所以片中大多数采矿场景是在其他地方的矿洞取景,并动用众多职业矿工协助完成拍摄。
此外,《空中大怪兽拉顿》中有一幕场景是拉顿破坏了西海桥。其实在影片上映时,西海桥刚竣工半年左右。但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大热,导致当时许多日本人去西海桥和阿苏山参观,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算是开创了“怪兽破坏当地名胜,为当地创收”的先河。而当时这些游客也算是首批圣地巡礼的人吧……
《哥斯拉2:怪兽之王》预告片中优雅展翅的摩斯拉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未曾想一只蛾子竟能如此美丽。
摩斯拉(モスラ、Mothra)是日本东宝公司旗下的经典怪兽形象。首次登场于电影《摩斯拉》(1961年)。摩斯拉总共在12部已公映的电影中登场过,但因为设定不同,并非所有电影中的摩斯拉互相之间都有关系。
摩斯拉是昆虫怪兽,并且和多数鳞翅目动物一样,摩斯拉会经历幼虫、结茧、羽化的变态步骤。当所有步骤完成后,摩斯拉就会以成虫的状态降临。设定中,幼虫状态下的初代摩斯拉全长180米;体重20000吨。成虫形态全长135米;翼展250米;体重15000吨。
幼虫时期的摩斯拉可以通过吐丝来封锁对手行动,成虫状态下则能用翅膀扇起飓风,也可以洒出能使敌人混乱的磷粉。但当时有个设定是“磷粉撒多了就无法飞行”,曾经摩斯拉就因为这个原因不敌哥斯拉,最终被击杀。可能是因为身上的粉尘太多的原因,摩斯拉另一个弱点就是——怕火。
在摩斯拉担任主角的电影中基本都有“小美人”的设定。“小美人”指的是两位外表与人类相近的生物。她们可以通过祈祷、歌唱与摩斯拉进行交流,或将沉睡的摩斯拉唤醒。其中最经典的设定还属二人合唱的《摩斯拉之歌》(モスラの歌)。
虽然摩斯拉在首次登场的电影《摩斯拉》中以幼虫姿态在东京一路爬行,撞倒东京铁塔后就地作茧;羽化之后又给东京市区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但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邪恶的人类破坏了摩斯拉所在的岛屿的环境,并抓走了两位“小美人”所造成的。
摩斯拉与地球有着某种联系,或者说二者间缔结了某种契约。在电影《哥斯拉vs摩斯拉》(1992年)中,因为陨石坠落到地球,巨大的震动惊醒了哥斯拉。后来本作中的两位小美人警告主角道:巴特拉即将苏醒,并将登陆日本进行破坏。
在最终决战时,成虫形态的摩斯拉唤醒了巴特拉,原来巴特拉是地球本身意识形态的具象化,其使命是防止地球环境遭到破坏。因为地球担心超古代文明制造出的气候控制器,遂制造出巴特拉,让它破坏地表的文明。经过摩斯拉的不懈努力与巴特拉的以死相搏,两位昆虫怪兽终于把哥斯拉扔回海里,并施以封印。虽然结局中巴特拉因为伤势过重死了,但其意识却与摩斯拉合二为一。
在电影《三大怪兽 地球最大决战》中,摩斯拉与哥斯拉、拉顿共同驱赶了前来破坏地球的王者基多拉,只不过摩斯拉从头到尾都只是幼虫形态。
如果《哥斯拉vs摩斯拉》中的巴特拉如果象征着地球的残暴与无情,那么摩斯拉就象征着地球的慈爱与无私。你会发现每次地球上来点儿什么怪兽,摩斯拉都会出来打一打,哪怕还只是幼虫状态……因此摩斯拉也被称为人类的守护神,国内粉丝更是亲切地称摩斯拉为“摩姐”。日本人也很喜欢摩斯拉,在去年举办的“东宝怪兽总选举”中,摩斯拉更是拔得头筹,戴上了第一名的桂冠。 虽然现在日本的特摄电影早已不如从前,但当年那些“大怪兽特摄电影”对后世的影响却非常大。许多游戏、动画中都有不少对摩斯拉的致敬。游戏王中的“怪粉壊獣ガダーラ”( 怪粉坏兽加达拉)致敬的正是成虫形态的摩斯拉和巴特拉。
《哥斯拉2:怪兽之王》预告片后半段,在暴风与闪电的夹杂中,王者基多拉霸气登场,相信不少特摄迷看到此景都会无比兴奋,因为那个被称为“哥斯拉系列最强反派”、“哥斯拉最大对手”的怪兽回来了。
拥有三个头、两条尾巴、没有手臂、全身长满金色鳞甲的王者基多拉(キングギドラ、King Ghidorah)第一次登场正是在《三大怪兽 地球最大决战》这部作品中。在此部作品的设定中,王者基多拉身高100米;翼展150米;体重30000吨。并且能以大气层内5马赫,宇宙空间400马赫的速度飞行。
嘴里可以喷射闪电状“引力光线”的王者基多拉,是当时东宝《哥斯拉系列》第一次登场的架空设定的怪兽。
王者基多拉在当时的造型设计上,参考了 1959 年东宝出品的一部描写日本神话的特摄电影《日本诞生》中登场的八岐大蛇的形象;同时也受到了苏联在 1956 年制作,1959 年在日本上映的《征服巨龙与魔王的勇者伊利亚》中登场的喷火三头龙的影响;部分灵感还来自于九头蛇、独角兽、天马与麒麟。
造型设计为渡边明,他也是后来《奥特曼》在创作初期,企划废案《科学特搜队百慕拉》中百慕拉的设计师。
王者基多拉的头部造型由怪兽造型家利光贞三负责,身体则是八木勘寿和八木康荣二人操刀,初期设计是以西洋形象为主,但在听取了圆谷英二的意见之后,加入了“东方龙”的元素进去,最初皮套为普通的青色,但在听取了编剧铃木桂子“从金星来的怪兽就应该是金色的”这样的意见之后,则全身都变为了金色的涂装。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表达王者基多拉三个头的独立,他们甚至还有不同的名字与叫声。这些叫声都是由电子琴合成出来的,后来这个叫声还被用作《奥特 Q》里凯姆尔人的光波效果音以及《奥特曼》中科学特搜队的电话铃声。
有趣的是,作为特摄饭的庵野秀明曾在《EVA 新剧场版:破》中使用了此叫声作为电话铃声,看来还真得回过头再去看看了。
由于是架空设定的怪兽,所以王者基多拉在当时并没有“如何诞生”这样的描写,不过东宝还是给了它一些较为霸气的背景——只用了3天就毁灭了金星的高度文明,之后依附于一颗有着强大磁力的陨石降落在日本的黑部谷。但为何来到地球,官方至今也没有给出任何说法。
虽然在之后的作品里,王者基多拉有了更多的造型和背景设定,但回望 1964 年的首次登场,相信还是给当时的特摄迷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庞大身躯的体内依旧是由演员扮演,因为三个头的设计和翅膀的繁重设计,所以在片场需要不少人依靠钢琴线来辅助完成拍摄,放在当时来看,也算是特摄电影的集大成之作了。
因为王者基多拉的设计杂揉了各种传说生物以及动物,风格上独树一帜,加之其作为反派的优异实力,王者基多拉备受广大影迷的喜爱。以至于后来不少游戏、影视作品,甚至是其他特摄剧中都有致敬王者基多拉的梗。
因为上世纪中期特效技术的落后,无法使用电脑来制作相对写实的图像,日本人就利用“皮套”与微缩景观道具为世界观众带来一部又一部充满想象的“怪兽电影”。特摄在那个年代是先进的,甚至美国好莱坞的许多导演都从中收到过启发。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 CGI 特效制作成本越来越低,效果也是越来越好,“特摄”这种需要人穿皮套、搭建道具的“一次性拍摄手法”反而性价比变低了。所以在2000年后特摄电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电影已经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娱乐产业之一,影片产出数量逐年上涨,电影特效也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变得愈发逼真。也正是这个时候,大怪兽的概念又被好莱坞搬了出来——《环太平洋》、《哥斯拉》、《金刚》……当年靠皮套、道具,甚至是定格动画制作的电影又回来了。虽然有一部分“原教旨粉丝”觉得电脑特效玷污了特摄电影的“真实感”,但我觉得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这些经典形象并不是什么坏事,不妨给他们些机会。毕竟能让几十年前的怪兽们出来露个脸已经相当不易了。
评论区
共 10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