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的赛博朋克,或者中国到底适不适合赛博朋克,争论的已经很多了。 赛博这个概念,一直以来在中国都面临着一个某种水土不服。 中国到现在为止都很难找到本土化讲述赛博题材故事的土壤?现在国内有很多这个方向的项目,结果做出来之后,都像西方或者日本做过的,我们自己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家仍然没有一个概念描述它。
有一次我问一个研究科幻的教授,他给出的答案很有意思:赛博朋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现在科幻创作有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就是舶来的概念融到本土文化里面会有一种隔阂,它需要土壤、需要时间去消化。
我们有权利借助科幻思考,去设想各自各样的未来。不只是那种喜大普奔的,只要具有普适性,能探讨足够有价值的故事,赛博朋克又有何不可?
我们根据陈揪帆《荒潮》里的世界观设定,想象了一个赛博世界。在这个飞快的淡化故乡意识的世界,当科技已经无所不能,成为无所不在的“神”,我们还需要把自己的精神归宿寄托在别的什么东西上吗?为了追求技术神话是不是可以舍弃血肉亲人?身体被改造、器官被替换后,是什么让我们还是“人”?
以下给出我们一些电影DEMO概念设计的图,前面几张是AI生成↓
欢迎大家给出自己的意见,关于这个场景适合什么样的故事,能够足够本土化。
评论区
共 1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