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之梦丨Robot Dreams
从导演即使对纽约大都会心存热爱,却也特意保留其中真实的市侩与艰辛;到电影淋漓尽致地使观众感受在亲密关系中与他人走散的切肤之痛,无不昭示着《机器人之梦》并非如海报一般简单的治愈童话。
提供一些我们阴暗比的观看视角...大概与主流解读并不身处同一方向。《机器人之梦》模糊的软科幻设定是这份读解的核心。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只有动物居民但显而易见他们都高度拟人化的城市中,在这个世界里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家务用、陪伴型等各种类别的商品,可以被购买和拥有。在公寓楼里又一个落寞的夜晚中,孤独的主角小狗就像《银翼杀手2049》里被问到“You look lonely, I can fix that”的K一样看到了陪伴型机器人的宣传广告。当小狗兴冲冲地与自己购买的机器人来到Ocean Beach并度过了完美的一天,机器人却在他们将要离开时发生故障无法动弹,导致小狗只得自行一人先行回家。然而,当TA苦苦等待到次日黎明火速去找回机器人时,海滩已经关闭了。尽管TA做了无数次尝试,但还是无法成功闯入进去。因此,TA必须等到下一年的夏天,让机器人独自在那片荒凉的海滩上度过秋、冬、春三季——就在这时,片名中的“梦”出现了。
在机器人一个个幻想着奇迹发生而自己终于能回到小狗身边的梦境发生的同时,许多关于机器人的经典伦理道德问题被一同在影片可爱的外皮下扯出来了。难以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主角不是一只小狗而仅仅是人类,大概在一开始观众看到TA购买机器人时就会不自觉生发出大量的科幻式隐忧与迷思,但特意与人区隔开的形象设计中和了这种不安,但从其他角度来说更显讽刺意味...小狗购买陪伴型机器人,就像人类购买一只小狗;陪伴型机器人所表露出的任何初生的、学习的姿态,就像被迫进入人类世界的小狗需要在主人的教育下经过的训练;机器人一股脑地想要回到小狗身边,就像在人类的描述中忠诚得可怕的犬科宠物。陪伴型机器人像是宠物的高位代替,因其功能性与服务性得以作为人类的情感投射与依赖建立,从而被人类支配与控制。
后来机器人被海滩上贪婪的拾荒者所发现,断了腿的TA被当成破烂卖给了废品站,被老板用力丢到垃圾山上从而变得支离破碎。这个情节加剧了所有与梦境共生的不安,而直接转化为了对现实的残酷想象,我无法想象在未来将会有一种和流浪猫、流浪狗一样的“流浪机器人”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从第一次观看机器人题材的电影开始我就很喜欢这种“生物”,很自私地说因为他们的非人外型太能满足自己的非二元审美,他们的商品属性太具有那种为己所有的掌控感。而因为主体性的自由意志,从来没有一个人类能够属于另外一个人类。但在《机器人之梦》的观影过程中我完全推翻了自己从前几乎一切的支持实体且具有高度意识的机器人在未来产生的想法,《可怜的东西》里那句振聋发聩的台词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回响——“这种通过哲学进行的改良,其实是人们试图逃避自己就是残暴的野兽这一事实”。如果人类能以最令人作呕的人类中心主义制造出宠物,这样的概念也只会在机器人身上延续下去,从街头的流浪机器人到合理化红灯区出现,届时能奢求的只是人类的道德品质能够发挥微薄作用。总之让无机质生物具有人类的意识与情感是不幸、痛苦和残酷的...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