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东吴方面,孙家在孙权以前对道士的态度一直是坚决抵制的,甚至孙策还杀了一个当时的道魁于吉——据说还是《太平经》的作者,只是因为他给人治病得了民心。
到了孙权这一代,手中的权力到达了顶峰,隐隐有夺取天下之势。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孙权善谋大局,重视贤才。
最重要的是,他总是未雨绸缪,别人想到了第一层,他早已到达了第五层。所以天下还未一统,孙权就打起了永坐江山的主义。孙权的运气一向挺不错,想要睡觉就有人给他送来了枕头。
而这个枕头,就是左慈之徒,茅山神童,四大天师之一,葛洪之祖,及孙权之友——葛玄。
葛玄十三四岁就已经展现出与其年龄不符的成熟,家里为他安排的道路是做官,可他不喜欢,反而对黄老之学感了兴趣。于是他去了天台赤诚山潜心修炼,遇上了左慈,师徒两相遇在了一个及其尴尬的境地。
先是曹操,左慈本来想在曹操手下当个孔明般的角色,曹操一直不信任方士,从华佗的遭遇就能得知(此时医师一般都有术士背景),于是他便不停刺探左慈,希望能得到一个借口来杀他。
左慈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于是向南方跑,到了蜀汉荆州的地界上,被人告知了刘表。刘表听说他被曹操追杀的消息后立马认为这人是个妖道,于是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前去诛杀妖邪。
左慈平身第一次感到了绝望,那就像东边赶吧。到了东吴,孙策此时才因为干掉了一个道魁而沾沾自喜,另一个道界翘楚又来了,不过这次孙策没打算直接杀他,反而以一种戏耍的心态成天骚扰他。
左慈真的很生气,他觉得算了算了,找个地儿隐居吧。于是便遇到了葛玄。
左慈传给了他《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这三部是极为古老的丹经,其中《太清》,《九鼎》甚至已经失传。葛玄这下厉害了啊,有了一身修为后他第一件事震惊了所有人,他要去东吴!
此时东吴正处孙权司掌之下,但没人认为葛玄能讨到甜头,搞不好又落个和他师傅一样的下场,但没人想到,孙权此时夜不能寐的原因就是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
只能说葛玄修为精湛,或是命运所趋,或者两者都有,孙权对葛玄十分器重,以至于到了给他在方山立洞玄观的地步。
这对于一个丹鼎派的人来说是极高的成就,类似于科研人员有了专属自己的研究所。可惜的是,五年后葛玄就飞升了,到是因为在化学方面的成就被印染业奉为祖师。仍然是晚上飞升的,尸体都没留下,应该还是“太阴炼形”的法子,找个洞穴苟上几年,再出来就是神仙了。
至于孙权,他似乎没有什么不满,毕竟他活了七十多岁,谁能保证葛玄没给他留下点东西呢?
接着是曹魏,曹操可能就没想过要长生,唯一接触过的炼丹之士还被他追杀,就连华佗他都能杀,所以也没什么好点评的了。至于蜀汉,到是有一个孔明,不过孔明擅长的是算术与阵法,在炼丹上到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还有一个“编外人员”,但确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人——魏伯阳。
葛洪《神仙传》里写道“魏伯阳出身高贵,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
这是因为魏伯阳的父亲魏朗是“东汉八俊”之一,不过说起来,葛玄的父亲也官至尚书,可见炼丹也是有门槛的,阶级占了很大一部分。魏伯阳为后世留下了一本《周易参同契》,成为了道教后世丹鼎派的理论基础,其中也有很多内丹的感悟及实修体验,并带给了魏伯阳一个“丹经之王”的称号。
不过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此书语句模糊,很多地方采用了借喻,一方面是担心泄露天机导致折寿,另一方面在古时丹经就像原子弹制造手册,是极高的机密,必定不能像菜谱一般详尽。
三国时期里有名气的人物就讲完了,这段时期是炼丹术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后世理论基础几乎都在此时间段提出,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丹道大兴已经出了苗头。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