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舰娘百科微信公众号, 微博 ,和 知乎专栏 ,以阅读更多文章。 1935年10月,国际联盟针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正式生效。墨索里尼随即签发了关于进口产品的限制令作为回应,其中自然而然地涵盖了军需物资方面,随着埃塞俄比亚事件的升级,该限制令也愈发显眼:禁止进口机械、资本货物以及工业成品,且原材料的进口量应控制在最低水平 (以允许生产低于标准规格的国产产品作为代价)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至少在开始的时候这些措施并没有对意大利的造船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那时期的意大利并不需要过度依赖进口产品。此后对于机械、设备以及各类产品的进口一直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需原材料方面显得越发匮乏,但分配到造船业的定量几乎能够满足所有在建船只的需求,其中也包括“利托里奥”级。
虽然军舰建造方面的形势不至于使人担心,但卡瓦尼亚里依然就此问题与阿尔弗雷多·达罗里奥 (CoGeFaG①) 进行交涉,并在同年10月24日提交的战争备忘录中提醒墨索里尼应该更加严格产品进口的限制,其过程显得很有趣:卡瓦尼亚里重申了他的反英情结,并且强烈认同巴格多里奥和其他高层军事领导人在先前会议中的观点,即认为意大利缺乏“真正的战舰”,已经拥有四艘现代化战舰的英国会更加傲慢,甚至会选择和法国结盟。
卡瓦尼亚里如此陈述:现在面临那个海上强国的战争威胁 (英国) ——即使曾经是盟友——我们必须拥有与之匹敌的舰队,以此平衡地中海的海上军事力量。只有建造大型战列舰——因为具有超强的攻防能力,才能保证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制海权,乃至整个国家的尊严,甚至可以无视国际形势的动荡。此外要兼顾海军舰艇间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战列舰的建造方面,他建议在不久的将来应当规避任何可能延缓战舰建造的因素。
他的提议并不是一纸空文,由于对双“加富尔”级的现代化改装带来了船只性能上的巨幅提升,1935年11月中旬,海军总参谋部也计划针对双“杜伊利奥”级进行激进的现代化改装 (不如说是重建) 。此举是为了同步新“加富尔”级对海军战略部署的正面影响,使双“加富尔”级和双“杜伊利奥”级成为四艘同质化作战单位,否则仅在“杜伊利奥”级的舰载武器方面就已经没有任何战争意义,更不用指望他们同“利托里奥”级开展协同作战任务了。随后计划逐渐进入落实阶段,从1936年2月开始,船舶项目委员会与两家造船厂 (C.D.T与C.R.D.A) 展开磋商,开始关注“杜伊利奥”级的现代化改装工作,并希望他们能够从正在建造的“利托里奥”级上汲取到经验和灵感。
说道这里或许有些读者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目前为止的所有讨论仅限于意大利国内,海军战略决策层没有意识到另一个严重且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海军会议后,他国的海军科技正在极速升级,那些新建船只将会无情地贬低双“加富尔”级和双“杜伊利奥”的战争价值。且因为之前对原材料进口的严厉限制,当意大利的钢铁工业陷入生产危机时,对在建的“利托里奥”级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加之政府层级施加的压力,直接导致意大利的钢铁工业陷入一片混乱。经过海军部的预估,改装双“杜伊利奥”级将同于建造一艘“利托里奥”。我们看一组数据对比,如此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
“加富尔”级的改装花费:“凯撒”:一亿六千零五十万里拉、“加富尔”:一亿六千一百五十万里拉
“杜伊利奥”级的改装花费:“杜伊利奥”:三亿零二百五十七万里拉、“多利亚”:三亿零二百九十五万里拉
也就是说,双“杜伊利奥”级的改装总体花费将不低于“利托里奥”的八亿里拉,除此之外还需花费双倍的人力资源对这两艘旧战舰进行改装工作,且意大利当时的钢铁资源已经及其匮乏,原本用来建造新型战舰的资源被无益地分流出去,如果没有出现这个决策层级的错误,那么在1942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建成四艘“利托里奥”级战列舰。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笑),双“杜伊利奥”级的现代化改装还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因为它决定于裁军和国际形势的动荡时期,这个决策也变得情有可原。再回到国际立场去评价这个决策,排除他国的一些旧型战列舰,我们会发现美国、法国等国的大部分旧型战列舰皆为上乘,它们的排水量更大,武器和装甲也要优于双“杜伊利奥”级且更容易进行现代化改装。加之意大利皇家海军的内部缺乏对该决策的反对声音,该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体制的种种方面,在这也不对此展开集中讨论。
在改装工作的筹备期间,同时进行也进行着伦敦军备协商会议。关于未来战列舰的可靠假设——法国和意大利的共同理解是:标准排水量25000-27000吨,主炮口径305-330毫米。在这种前提下,船舶项目委员会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即以26500吨的标排为参考指标,搭载口径为305毫米或者320毫米的主炮。除此之外还预设了两套方案:一为追求速度,例如达到“敦刻尔克”级的30节航速;二为追求作战时的自主权,例如达到“利托里奥”的装甲性能,以承受从空中、水下亦或是来自330毫米主炮的威胁。
以下为“杜伊利奥”级改装后的舰载武器,可以看出其相当重视防空性能,可谓颇具前瞻性:
2门三联装及2门双联装12.6英寸/43.8倍口径主炮;
12门5.3英寸/45倍口径副炮
10门3.5英寸/50倍口径防空炮
8门3.93英寸/47倍口径防空炮
12门37毫米及16门20毫米防空炮
回到故事的发展中,船舶项目委员会首先支持了方案二——即按照“利托里奥”级的规格改装“杜伊利奥”级。1936年2月6日的商讨会议后, 委员会在得出结论后指出,若是到达到“利托里奥”级的技术规格,这两艘船的排水量将分别超过30000吨,甚至上升至38500吨。
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改装工程呈现出了多种方案。然而大部分的方案都没有执行,因为受1936年《伦敦条约》的影响,其他国家的海上力量可以建造出35000吨级的战列舰,将“杜伊利奥”级改装至26500吨是不合适的,再加上意大利海军内“伟大战列舰”思想的笼罩,最终将其排水量决定在29000吨上下,计划于1937年至1944年八年间同其他船舶一同建造完毕,由墨索里尼将之提上日程。该日程制定的建造计划囊括了双“杜伊利奥”级、双“利托里奥”级、六艘“阿布鲁齐公爵”级轻巡洋舰和八艘2500-4000吨的侦查巡洋舰 (即驱逐舰,但当时并不存在“驱逐舰”这个舰种)。
1937年-双“杜伊利奥”级、1艘“阿布鲁齐公爵”级轻巡洋舰
1938年-双“利托里奥”级战列舰、1艘“阿布鲁齐公爵”级轻巡洋舰、4艘侦查巡洋舰
1939年-1艘“阿布鲁齐公爵”级轻巡洋舰
1940年-1艘“阿布鲁齐公爵”级轻巡洋舰、4艘侦查巡洋舰
1941年-1艘“阿布鲁齐公爵”级轻巡洋舰
1942年-1艘“阿布鲁齐公爵”级轻巡洋舰
但直到1937年末的意大利海军部才开始预估从国外进口建造所需材料的数量以及相对成本,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不包括武器)的总花费近2.8亿里拉,其中有多达120种产品是无法实现国产的,这使岌岌可危的意大利经济雪上加霜。(第二部分完)
①即“战争生产总委员会” (Commissariato generale per le fabbricazioni di guerra) 。诞生于1935年,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直接向元首汇报情况。首任委员长就是阿尔弗雷多·达罗里奥 (Alfredo Dallolio) ,在1943年转型为“军工生产部”。在军事方面,该机构旨在统一军工建造任务,且对意大利的战争产业起到指导、控制和管理的作用。在和军工企业的关联方面,该部门可以直接组织企业间的军事科研工作(涵盖民用科技),有权回收一切可用于战争的物资,不乏教堂的钟、铸铁的喷泉。在政治方面,该机构的成立直接架空了巴多里奥政府多年来吸收的政治权威,尤其在工业、贸易等方面。
当今意大利海军的“多利亚”号(D 553)以及“杜伊利奥”号(D 554),分别于2011年、2010年正式服役。她们继承了先辈“ Nomen Numen(“名称即权力”) ”的座右铭,依然在守护着地中海的和平。
评论区
共 6 条评论热门最新